经典美文

5U文学网 > 美文 > 经典美文 > 文学作品中人物名字的艺术,文学作品中名字的含义

文学作品中人物名字的艺术,文学作品中名字的含义

| admin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姓名往往体现作者的匠心。下列人物姓名有哪些深刻含义?说说你的理解 祥子 小福子虎妞

名字一般是长辈(作者)对晚辈(人物)美好生活的期许,如祥子,小福子。希望他们的生活吉祥、幸福。另一种是反映人物性格及性别,如虎妞,性格有点虎。

小说人物命名方式?

小说中人物的命名方法

王永清

巴尔扎克为《巴黎杂志》创刊号写一部中篇小说。小说所描写的主人公是一个有天才的人,过着不安定的生活,受着奸恶贪婪者的欺诈、录音削,最后死于饥饿和贫困中。巴尔扎克为了给这个人物找一个和他命运相称的名字,苦苦思索半年,仍然毫无结果。他相信小说人物的姓名不能硬造,只能去发现。有一天,他走在巴黎的街上,突然发现有张广告牌上写着一个裁缝匠的姓名——马卡他豁然开朗,就以“Z·马卡”作为小说中主人公的名字。关于“Z”,他作了这样的解释:Z作为26个字母中的最后一个,使人联想到一种宿命的东西,那形状也代表主人公受压抑的姿态,正好描绘出主人公那曲折痛苦的一生。

由此可见: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命名,也能体现出作家语言艺术的匠心,表现出作家的聪明才智。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小说作家对小说中人物的命名都颇费心思。命名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符号法。如上文故事中的“Z·马卡”。另如《阿Q正传》中的“阿Q”,“O”圆圆的,象征着由“精神胜利法”武装起来的主人公永远不会倒,永远“胜利”,最后的“~”则不由人不想起主人公脑后拖着的那条“黄辫子”。

二、修辞法。《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就是把“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的“孔乙己”拿来作人名。这种命名方法可称为“引用法”。赵树理《锻炼锻炼》中的“小腿疼”,《邪不胜正》中的“翻得高”,鲁迅《药》中的“红眼睛”,这些命名抓信人物形象上独特的地方,从不同角度给人物起一个绰号,简练形象,鲜明生动,可称为“借代法”。

三、谐音命名。《红楼梦》中有个秦可卿,是贾母最得意的重孙媳妇,袅娜纤巧,温柔平和。无论老少贵贱都与其相处甚好,芳名秦可卿正是“情可亲”的谐音。另如秦钟,可谐音为“情种”,“詹光”可谐音为“沾光”,单聘仁可谐音为“善骗人”,“卜固修”可谐音为“不顾羞”,均与他们突出的性格特征谐音。

四、情节命名。从有些人物的名字可以想象出故事情节。如“闺土”,“五行缺土”,作为一个农民,缺土怎能生存呢?由这名字就能想象出人物的悲惨命运。“豆腐西施”使人想到“鲜白嫩妍”,“圆规”使人想到“尖刻小气”。由“豆腐西施”到“圆规”,这就暗示了杨二嫂的不幸经历。

五、性格命名。当代作家陆文夫《围墙》,主人公马而立,年三十七岁,办事迅速、稳重,可惜长着一张娃娃脸,使得领导怀疑,同事疑虑。作家让步个人物姓“马”,暗示其办事迅捷,让这个人物我“而立”暗示其办事稳重,是非常有深意的。《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与这个人物仗义豪勇,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是融为一体的。

所以,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名字不是作家信手拈来的,而是煞费苦心的结果,它和作品融为一体,是作品的一个细胞。

本文发表于1998年第3期《中学语文》杂志

故事线索 请说说小说中人物名字的妙处

《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曹雪芹起名很注意人物的性格化,用字奇,字面广,有的用的是鸟名,有的是花名,有的是宝珠玉器的名字,丰富多彩,富贵高雅。许多人物的名或字,或几个人的名字合起来,都是大有深意的。有的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有的则是对情节发展的某种隐喻,有的概括了人物性格的某些特点,有的是对人物行事为人的绝妙讽刺,有的是人物故事的某种暗示等等。

四大家族的故事一开始是通过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刘姥姥由远及近,从外到里去讲述的,不管贾家还是江南的甄家,这四个人讲述的故事都是“真(甄)假(贾)难⑴(冷)留(刘)”,意味着四大家族一败涂地的悲惨下场。

再如宝玉、黛玉、宝钗和妙玉,这是书中的四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曹雪芹的起名,可谓煞费苦心。钗、黛都和妇女妆扮有关,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封建少女。“宝玉”二字,一分为二,“宝”字和“钗”相连,成了宝钗;“玉”字则和“黛”字相连,成了黛玉。这种设计,在相当程度上,概括了《红楼梦》中的情节:宝玉本钟情于黛玉,结果却与宝钗联姻。妙玉和宝玉,在思想性格上有极其相似之处,故两人都有一个“玉”字,妙玉成了宝玉的一面镜子。

《红楼梦》中的人名大量地使用了谐音。例如甄士隐和贾雨村可以理解成“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类似现代小说或电视剧中出现的“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之类的免责声明。贾政是“假正(经)”,是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而贾宝玉则是“假宝玉”,是一块具有反叛精神的“真顽石”。 贾链的名字则更直接暴露了其本质“假廉”,是个不知廉耻的荒淫之徒。王熙凤是“枉”为(言语、秉性)“犀”利“锋”快的女人。另外,有人将“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的首字理解成“原应叹息”,感叹四人短暂的青春年华,也有人将这四个字理解成“原因探析”,大概是探析封建社会衰败直至灭亡的原因吧!至于上文中提到的“妙玉”是庙中的玉石,表明了她的身份,原是出家人。秦可卿则是“情可钦(亲)” ,冯渊是“逢冤” ,袭人是“戏”子(蒋玉函)的“人”。平儿是“瓶儿(摆设)”,秦钟也是个“情种”,卜世人就是“不是人”,詹光就是“沾光”,地名“青埂峰”则是“情根峰” 等等

《红楼梦》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涵盖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座至今无人能超越的丰碑,人名拾趣只触及到一点皮毛而已。 人物名字的谐音

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其谐音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是为红楼梦的艺术之一。脂砚斋的批文指明了部分的隐意。

甄士隐——真事隐(去)

甄英莲——真应怜

霍启——祸起

贾雨村——假语存

娇杏——侥幸

冯渊——逢冤

秦可卿——情可轻

秦钟——情种

詹光——沾光

卜固修——不顾羞

卜世仁——不是人

石呆子——实呆子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

贾史王薛——假史枉雪

贾化——假话

单聘仁——擅骗人

坠儿——赘儿

靛儿——垫儿

戴权——大权

张有士——张有事

秦业——情孽

贾政、贾敬——假正经

贾琏——假廉

蘅芜苑——恨无缘

贾雨村(假语村)

甄士隐(真事隐)

甄英莲(真应怜)

甄应嘉(真应假)

张友士(张有事)

秦可卿(情可亲)

元迎探惜(原应叹息)

千红一窟(哭)

万艳同杯(悲)

卜世仁(不是人)

葫芦(糊涂)

荔枝(离枝)

玉带林(林黛玉)

圆(缘)

蘅芜院(恨无缘)

青埂(情根)

十里街(势利街)

仁清巷(人情巷)

胡州(胡诌)

贾化(假话)

时飞(实非)

严老爷(炎老爷)

娇杏(侥幸)

霍启(祸起)

封肃(风俗)

张如圭(张如鬼)

冯渊(逢冤)

于老爷(愚老爷)

余信(愚性)

秦钟(情种)

詹光(沾光)

单聘仁(擅骗人)

吴新登(无星戥)

戴良(大量)

钱华(钱花)

秦业(情孽)

戴权(大权)

卜固修(不顾羞)

坠儿(赘儿)

宋嬷嬷(送嬷嬷)

贾蔷(假墙)

红楼梦的人名从甄士隐(真事隐)以及贾雨村(假语村)开始,都有其含义。其他的人名如果细细琢磨,有不少预示人物的人品或者人物的命运。如以下人名如果考虑其谐音,可以看到他们的命运和人品等方面了。

英莲-------实在命运应怜啊。

贾雨村姓贾名化--假话吧。表字时飞----也真弄出了不少事非呢。

甄士隐的家人霍启----不仅祸起---把英莲给丢了,而且火起---让甄士隐家也一把火烧光了。

甄士隐的丫头娇杏---确实侥幸,偶因一回头,便为人上人了。嫁给了雨村很快扶正生了孩子。

宁府与荣府更是宁者不宁,荣者不荣了。

冯渊实在是逢冤了,为了个丫头,居然被人打死。

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秦钟更是一情种了。

詹光实在是---沾光

单聘仁就是善骗人了。

宝玉却保不住玉,黛玉居然没有带玉。

《红楼梦》人名谐音拾趣- -

"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红楼梦》中处处暗藏机关,饱含寓意,不啻

为考据迷们提供了最佳素材。

曹雪芹著《红楼梦》无处不用巧思,一切描写从塑造人物出发,连给人物命名也不放过。许多人物的名或字,或几个人的名字合起来,都是大有深意的。有的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有的则是对情节发展的某种隐喻,有的概括了人物性格的某些特点,有的是对人物行事为人的绝妙讽刺,有的是人物故事的某种暗示等等。细玩之,颇有意趣。

《红楼梦》开篇不久,曹雪芹就绕了个弯子虚构了一个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的神话,让空空道人看到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多年的"石兄"的故事,那故事"朝代年纪,地舆邦国"都"失落无考",也"毫不干涉时世"。这是雪芹先生为了躲避文字狱故意用"假语村言(贾雨村)"把"真事隐去(甄士隐)"。......

四大家族的故事一开始是通过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刘姥姥由远及近,从外到里去讲述的,不管贾家还是江南的甄家,通过这四个人讲述的故事都是"真假难⑴留",意味着几大家族最后的一败涂地。

在太虚幻境警幻仙姑让宝玉喝的茶是"千红一窟",饮的酒是"万艳同杯"。其实是寓意贾家到后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整个红楼女儿最后也就都没有好的结局: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甄费,字士隐。他家的丫头娇杏,"偶因一回首,便为人上人",雨村发迹后成了他的夫人,后来又成为正室夫人,实乃"侥幸"。士隐的女儿英莲,是甄家的掌上明珠,元宵夜被佣人霍启抱去看灯,被拐子拐卖。从此"祸起(霍启)":房子被烧了,士隐出家了,英莲长到十二三岁时被拐子卖给了冯渊,接着又被拐子卖给了薛蟠,一女二卖,各不相让,薛蟠打死冯渊,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案子,冯渊永远"逢冤"。英莲被薛蟠买去,成了薛蟠的侍妾后更名"香菱",后来又被夏金桂改名"秋菱"。用肃杀之秋易温润之香,完成了判词里的"水涸泥干,莲枯藕败"的画境,走上了不可避免的"真应(可)怜"的悲剧结局。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能保护,英莲的父亲甄费"真(是)废(物)"。

宝玉的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元春"在那见不得人的地方",后来"虎兔相逢大梦归",年青青的就寿夭了;迎春嫁给孙绍祖后仅一年,就被作践得"侯门艳质如蒲柳","公府千金似下流";可怜迎春"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探春才识过人,但后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撒泪远嫁;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淄衣顿改昔年妆",做了尼姑。四姐妹的命运"原应叹息"!

王熙凤接济过刘姥姥,她的女儿,由刘姥姥取名"巧姐"。后阿凤事败,巧姐被其缺德冒烟的舅舅王仁拐卖,王仁真是"忘仁"!巧姐后被不忘熙凤恩情的刘姥姥赎救,也真是"巧得遇恩人。"

贾雨村名化,表字时飞。他忘恩负义,落井下石,徇情枉法,讥其"实非"实不为过。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和贾雨村一起被革职后又起复再用的旧员名叫张如圭("如鬼")。

秦可卿,乳名兼美,字可卿。其"兼美",是兼有黛玉宝钗二人之美。宝钗圆融,黛玉孤傲;宝钗宽平,黛玉尖刻;宝钗随分从时,黛玉目下无尘;宝钗藏,黛玉露;宝钗曲,黛玉直;容貌举止方面,宝钗丰满,黛玉削瘦;宝钗健壮,黛玉羸弱;宝钗稳重,黛玉婀娜。而可卿"其鲜艳妩媚,又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有如黛玉。"能兼宝黛二人之美的正是可卿。可卿者,"可亲"也。故警幻对宝玉进行性启蒙时,就是让可卿与宝玉配合当那美差的。

平儿性格和顺,在贾琏和熙凤之间搞平衡走钢丝,同时又把许多被琏凤二人惹来的矛盾麻烦拒于门外,巧妙化解。故平者,"平(衡)"也;平者,"摒"也。

贾政,整天一本正经,满口仁义道德;治家无能,导致贾家一败涂地;为官也很失败,放了江西粮道,一任手下胡为。教育宝玉从来不知鼓励,死板,苛刻,不苟言笑,时时以严父形象出现。宝玉不好也就罢了,好了也不说一句好。还动辄"叉出去","该打!""更不好了"。就是这样一个正统封建礼教的化身,却偏偏喜欢恶俗不堪的赵姨娘,还居然养了个一肚子坏水,刁险阴损、龌龊不堪的环儿。真正是一个"假正(经)"!再看他身边相与的那些清客相公,不是专门"沾光(詹光)"的,就是"善于骗人(单聘人)"的,或者是"不顾羞耻(卜固修)"的,他手下管库房的总管则是个"无星戥"(吴新登),库房还能管好?

薛蟠,出了名的呆霸王,把唐寅念成庚黄,写诗只会苍蝇蚊子的瞎哼哼,偏偏字叫"文龙",何"文"之有?真让人大跌眼镜!"文虫"而已。

赖大的儿子赖尚荣靠主子贾家提携也当了官发了财,十足的"依赖主子(上)而荣"。

"青埂峰"是"情根峰"。

秦钟也是个"情种"。......

注:⑴《广韵》:冷,难,音相近,可相通。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命名有什么特点

《红楼梦》中的人名大量的使用了汉字谐音的特点,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命运遭遇和作者的爱恨褒贬,创作意图都蕴含于名字之中。这是在中外小说中很少见的创作方法。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出场了两个人物甄事隐、贾雨村。这两个人的命名富有深刻的含义。其本意是真实隐去,假语存焉。从谐音中我们能找到作者对这部小说创作申明是虚构之作,亦非伤时骂世。这在文网森严的乾隆年间是自我保护必须采用的手段。其次又给读者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故事环境,徒增了艺术的奥妙。一举两得,一箭多雕。又如霍启谐音为祸起,他的出场就引起一连串的祸起甄家先丢失女儿,继遭火灾,从而由荣转枯。这一谐音是提示情节发展的,属于因事命名。再如贾宝玉寓意假宝玉,贾宝玉自然是贵族公子的高贵名字,寄托着为家人对他光宗耀祖的期望。同时也呼应了序曲中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点名他就是那块被遗弃的石头贾宝玉原本是假宝玉。对贵族家庭光宗耀祖来说,它不是一块真的宝玉。这就向读者暗示了人物的叛逆性格和被摧毁的命运。诸如此类的人名在《红楼梦》中举不胜举詹光(沾光)、单聘人(善骗人)、卜固修(不顾羞)、卜世仁(不是人)、戴权(代权)、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等等。

应该说曹雪芹为人物命名费尽了心思,他即要考虑人物的性格、身份,又要涉及人物的命运。《红楼梦》中人物命名有五大特点:

第一:人物命名多从前人诗词中摘取。

《红楼梦》中的人名很多都是曹雪芹从前人诗词中摘取而来的。在《红楼梦》人物对话中也能找到这样的证据和线索。第六十三回香菱说:前日我读岑嘉州五言律,现有一句说:此乡多宝玉。后来又读李义山七言律,又有一句:宝钗无日生尘。我还笑说:他们两个的名字原来在唐诗上呢!循着这条线索我们能找到《红楼梦》中的人名多处于杜甫、李白、李义山、许浑、陆游、杨万里的诗句中。例如:香菱典出唐代许浑的《送朱坡少保杜公池亭》诗,其后四句云:楸梧叶暗潇潇雨,菱行花香淡淡风。还有昔时巢燕来,飞来飞去画堂空。鸳鸯这个名字出自于《诗经小雅》,其中即有《鸳鸯》篇,诗云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官之。《红楼梦》中的鸳鸯对贾母尽职尽忠,所以曹雪芹以取《诗经》君子之喻。林黛玉的贴身丫环紫鹃对主人忠心耿耿,与林黛玉朝夕相处。所以曹雪芹赐以慧字,其名子取自杜甫的《杜鹃》诗:古时杜鹃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迎春取于刘庭芝诗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探春取自郑谷《巴江》诗朝醉幕醉雪开霁,一枝两枝梅探春;惜春则可见于韩偓的《春尽》诗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而袭人的这一名字则取自陆游《村居书喜》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文学创作经验谈:文学创作中如何给人物起名字?

这里说得“忌”,不光针对文学创作中为虚构人物起名字,也涉及现实生活中的起名字。

第一忌:偏字怪字。

第二忌:年龄限定。

第三忌:小字大音。

偏字怪字,文学作品里常见,随着“易学”、“卦术”的泛滥,现实中也越来越多见了。比如,我弟弟有个同学,名叫“宋㠭”。没有一个老师能在点名的时候说出“㠭”字的读音zhan(三声,音同“展”)。再比如,某部网络小说里读到一个人物的名字是“郤龠”,读音应该是xi(一声)、yue(四声),音同“西月”。可是乍一看,想当然读成“谷合”的有木有?

老师点名,读不出,可以问学生本人,记不住也没关系,记住人就行了。可作品里,读者口口相传,再是改成影视,演员“谷合”、“谷合”地叫开,岂不笑话。

所谓“年龄限定”,说的是起的名字具有某种对于年龄有所限定的特征,大致三种情况:一是名字显“小”,二是名字显“老”,三是笔画太多。

小小、玲子、少强……这样的名字,就是“显小”——少年、青年时叫着没毛病,老了怎么办?文学创作中,人物年龄段如果就是少年、青年,倒也无妨,可要是“贯穿”的人物,或是用于现实的起名,就显得“受限”了。

显老,同理。举例:翰儒、知天、经墨……很难想象,一个活泼少年、玉立少女,叫成这样的名字,会给自己和旁人带来怎样的违和感。

笔画多为什么也归在“年龄限定”呢?很简单——笔画太多,字太难写,孩子得花多少精力才能把自己名字写对啊!有笑话说,考试人家同学都交卷了,ta这儿名字还没写完呢。夸张了点儿,但也不是危言耸听。举例:我有个旧同事,姓“樊”。本来这个姓就够难写的了,还给孩子起名叫“樊懿戆”。额滴神哪!连我这“专业码字儿的”,都不敢说提笔就能把这仨字儿写到一笔一划不错不漏!这样的名字,现实中,实在是苦了孩子,要放在作品里,估计编辑、导演要打人啦!

至于“小字大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章”做姓。现实中,就姓这个,没办法。作品里,绝对要避免。不然,十个人里有十个,都得给“演变”成“张”。顺便一提:这个“章”得“忌”,琼瑶阿姨是犯过哒。好在,那还是“阅读时代”,不算问题。放在今天,可就……

说到“意境”,比较典型的,是武侠类作品。

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武侠小说及其派生的影视作品中,人物名字会跟“大千世界”有点儿“隔阂”式的“异趣”。三个特征:

一,翻炒典故。典型例子:练霓裳。梁羽生先生著《白发魔女传》的“大女主”,名字典出“霓裳羽衣”。

二,多用复姓。典型例子:令狐冲。金庸先生著《笑傲江湖》的男主人公。令狐,在本来就显得另类的复姓中,也是很少见、更另类的。

三,性别特征含混。典型例子:陆小凤。古龙先生《陆小凤》的男主人公和相关数部其他作品里的重要辅助性人物。还有——也是古龙先生给起的,众所周知的——楚留香。光看名字,容易产生“性别错位”。

武侠小说讲的都是纯虚构的“传奇”,近似于“神话”,人物名字起得独特些,不仅无可厚非,而且简直是挺显必要。

名字的“意境”,肯定也不止在武侠作品里才有,才需要。实在是普遍需要、应该有。

比如:我母亲有个年轻同事,当初还介绍跟我试着谈过恋爱。挺漂亮一姑娘,北京土话叫“尖果儿”。后来没谈成,嫁了个商者,生个儿子,给取名“子豪”,说这名字,等儿子长大,人家就能叫他“豪哥”。这大概是香港黑帮片看多了而产生的“意境”。

再举一例,是在我刚刚完成的东北抗战相关电视剧剧本中的。是个“翻改”活儿,就是原本有完备的剧本(仅仅只是“完备”),觉得不好,让改,我觉得不好改,索性循着本有的构架,推倒重来。剧中贯穿性虚构人物有兄妹三个,原剧本给起的名字是,大哥“屈大成”,二哥“屈大功”,小妹“屈灵犀”。觉得“屈”姓在东北不多、不够典型,大成、大功,之于为人物设定的“有书香气的殷实家庭”(不算“书香门第”),显得简单而流俗了些,且不大符合时代(人物均出生在上世纪初、早期),而且跟小妹“灵犀”的名字没有对应性,还似有点儿“文化底蕴”上的差异。我给改成了姓林(东北较多的姓氏),并根据时代特征,赋予了他们“安”字辈,大哥“林安康”、二哥“林安泰”、小妹“林安宁”,康泰安宁,跟时代和人物出身及其共同组成的“故事的意境”,对应得似乎妥帖了些,也还比较“上口”。

22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