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语录

5U文学网 > 语录 > 晚安语录 > 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与哪些因素有关,常见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比较

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与哪些因素有关,常见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比较

| admin

如何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形式。故事情节、人物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小说的三个要素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三者是不可分离的。鉴赏人物形象,要从分析环境入手,看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要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1、从分析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形式。故事情节、人物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小说的三个要素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三者是不可分离的。鉴赏人物形象,要从分析环境入手,看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要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1、从分析环境入手,看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所以然的社会因素。 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括的说,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例如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特别艰苦。但是决定人物命运的主要的是社会环境。大家都熟悉的小说人物:范进、鲁提辖、贾雨村、孔乙己、韩麦尔、于勒、马克、吐温、奥楚蔑洛夫、别里科夫、夏洛克、葛朗台、等等,他们的命运与性格无不为环境所决定。比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和《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这两个人物的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使社会主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里。而杜十娘被遗弃,那是由于生活在封建统治的时代,尽管做出了抗争,但最终也未能摆脱悲剧的结局。由此看来,环境决定人物,人物能动地改变着环境,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的。怎样分析环境呢?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的作品描写社会环境只侧重在一两个方面,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方面有专制主义的潮流,一方面有民主自由的潮流,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矛盾冲突着。而有的作品描写社会环境,而展现诸多方面,如鲁迅的小说《祝福》,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既有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的问题;既有人心冷漠的问题,又有人们的愚昧落后的问题。这诸多的问题,在祥林嫂的一生的苦难历程中,时而这种因素起作用,时而那种因素起作用。她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看出在旧中国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周围的人冷漠、愚昧,迷信。怪不得有人评论说,祥林嫂非死不可了,不仅憎恨她的人,就是同情她的人也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柳妈叫她捐门槛)所以在分析社会环境时,应根据作品不同情况,多角度地加以分析。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该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挖掘其社会历史内涵。社会环境主要是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的。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代表,某种观念的载体,应该透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他们代表了一种怎样的社会势力,代表了一种怎样的观念。作家总是通过具体的人物来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的,我们分析小说要通过具体人物的言行来认识其社会历史内涵。例如:《祝福》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的;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的;表现人心冷漠主要是让小伙计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的。我们鉴赏时,就要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从小伙计的话语中看到人心冷漠。这样,我们才能领悟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第三,注意人物和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当然,这种作用有种种不同的情形。有的合乎历史潮流,有的违背历史潮流,有的被时代潮流所淘汰,有的被黑暗社会所吞噬。第四,提高认识能力与鉴赏能力。一个人对社会,对历史,认识越深刻,对作品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提高,以今天的眼光去审视昨天和前天,是是非非见得分外明显。例如,《祝福》中写祥林嫂第二个丈夫贺老六死了,阿毛被狼衔去了,大伯就来收屋,又赶她,她就无处安身了。这种事情如果放在今天,就很荒唐可笑,按今天的情理,房产权理应归属祥林嫂。这样一比较,就知道祥林嫂那个时代,男女不平等,妇女没有丝毫权利可言。所以,我们阅读作品,应该自觉地将作品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相比较。2.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这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识一个人,或给一个人做鉴定有相通的道理。研究一个人,往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仅凭一知半解,仅凭大致的印象,轻率地议论一个人,往往会犯极左或极右的错误。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则要求我们掌握全部材料的总和,要求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做出全面而正确的结论。情节是人物性格历史。祥林嫂的半生事迹,就是祥林嫂性格的历史。例如,丈夫死了,祥林嫂不甘忍受严厉的婆婆的折磨,逃到鲁镇做女工。她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这样的生活她就很满足,渐渐地有了笑影。这些情节都是她的性格使然。又如婆婆把她卖到了贺家墺,她一路嚎,骂,拜不成天地,一头撞到香案角上,这些情节也是她思想性格使然。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的个性。所以,赏析人物形象,还要从情节分析手,据情节而论人物,避免失之偏颇,误入岐途。总而言之,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要从人物活动的环境和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入物。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作品所塑的典型以及这一典型蕴含深远意义和影响。,看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所以然的社会因素。 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括的说,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例如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特别艰苦。但是决定人物命运的主要的是社会环境。大家都熟悉的小说人物:范进、鲁提辖、贾雨村、孔乙己、韩麦尔、于勒、马克、吐温、奥楚蔑洛夫、别里科夫、夏洛克、葛朗台、等等,他们的命运与性格无不为环境所决定。比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和《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这两个人物的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使社会主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里。而杜十娘被遗弃,那是由于生活在封建统治的时代,尽管做出了抗争,但最终也未能摆脱悲剧的结局。由此看来,环境决定人物,人物能动地改变着环境,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的。怎样分析环境呢?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的作品描写社会环境只侧重在一两个方面,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方面有专制主义的潮流,一方面有民主自由的潮流,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矛盾冲突着。而有的作品描写社会环境,而展现诸多方面,如鲁迅的小说《祝福》,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既有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的问题;既有人心冷漠的问题,又有人们的愚昧落后的问题。这诸多的问题,在祥林嫂的一生的苦难历程中,时而这种因素起作用,时而那种因素起作用。她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看出在旧中国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周围的人冷漠、愚昧,迷信。怪不得有人评论说,祥林嫂非死不可了,不仅憎恨她的人,就是同情她的人也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柳妈叫她捐门槛)所以在分析社会环境时,应根据作品不同情况,多角度地加以分析。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该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挖掘其社会历史内涵。社会环境主要是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的。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代表,某种观念的载体,应该透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他们代表了一种怎样的社会势力,代表了一种怎样的观念。作家总是通过具体的人物来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的,我们分析小说要通过具体人物的言行来认识其社会历史内涵。例如:《祝福》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的;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的;表现人心冷漠主要是让小伙计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的。我们鉴赏时,就要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从小伙计的话语中看到人心冷漠。这样,我们才能领悟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第三,注意人物和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当然,这种作用有种种不同的情形。有的合乎历史潮流,有的违背历史潮流,有的被时代潮流所淘汰,有的被黑暗社会所吞噬。第四,提高认识能力与鉴赏能力。一个人对社会,对历史,认识越深刻,对作品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提高,以今天的眼光去审视昨天和前天,是是非非见得分外明显。例如,《祝福》中写祥林嫂第二个丈夫贺老六死了,阿毛被狼衔去了,大伯就来收屋,又赶她,她就无处安身了。这种事情如果放在今天,就很荒唐可笑,按今天的情理,房产权理应归属祥林嫂。这样一比较,就知道祥林嫂那个时代,男女不平等,妇女没有丝毫权利可言。所以,我们阅读作品,应该自觉地将作品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相比较。2.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这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识一个人,或给一个人做鉴定有相通的道理。研究一个人,往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仅凭一知半解,仅凭大致的印象,轻率地议论一个人,往往会犯极左或极右的错误。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则要求我们掌握全部材料的总和,要求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做出全面而正确的结论。情节是人物性格历史。祥林嫂的半生事迹,就是祥林嫂性格的历史。例如,丈夫死了,祥林嫂不甘忍受严厉的婆婆的折磨,逃到鲁镇做女工。她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这样的生活她就很满足,渐渐地有了笑影。这些情节都是她的性格使然。又如婆婆把她卖到了贺家墺,她一路嚎,骂,拜不成天地,一头撞到香案角上,这些情节也是她思想性格使然。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的个性。所以,赏析人物形象,还要从情节分析手,据情节而论人物,避免失之偏颇,误入岐途。总而言之,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要从人物活动的环境和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入物。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作品所塑的典型以及这一典型蕴含深远意义和影响。

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评价鉴赏能力属于创造性思维,即读者在阅读完作品以后产生感想、评论、审美意识、价值或意义判断等。这时读者的思维已不只是停留在作品的内容上,而是把作品的内容和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比较、推理,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因此评价和鉴赏能力属于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

我认为评价和鉴赏能力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就是把文章的思想内容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下,对其作出具体的分析,从而形成一定的价值判断。一般来说,有以下三个重点:

1.评价文章中的人物。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尤其是小说,分析、评价人物形象总是其中的重点。分析、评价人物,包括分析、评价人物的命运、性格,以及形成人物命运、性格的主要原因和社会意义等。

2.评价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事件。评价故事情节和主要事件,主要是指分析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事件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起什么样的作用,有时还要对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作具体分析。

3.评价文章中的观点。评价文章中的观点,包括分析某种观点提出的依据、评价某种观点的价值以及指出某种观点的局限性等。

二、评价文章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技巧等。评价文章表达技巧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一般表达技巧,也就是叙述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

2.评价修辞技巧的表达作用。对于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技巧,不但要能辨别,更要能评价它的表达作用。

3.评价某些艺术方法。这里所指的艺术方法,属于能够反映作者创造精神的更高层次的创作技巧。评价这种艺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评价作品的消极因素。

作品是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作家的创作既要受时代和其阶级的限制、束缚,也要受个人文化修养、气质、学历、阅历等条件的影响,因此在作品中自然会产生某些局限和消极的因素。正确地评价这些消极因素,也是我们阅读的主要目的之一。通常作品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对社会生活的局限。某些作品,对于社会生活的现象刻画得较为细致精确,对于人性的展示也较为深刻,但是,他们对于产生这些社会现象的本质并不了解,对于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未来并不能作出科学的预见,所以,在这些作品中常常会显露出一定的局限性。

2.作品的格调和情趣不高,不能催人向上。作品的格调与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阶级立场、道德情操等有直接的关系。格调不高的作品对于读者会产生不良的印象,因此,必须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3.作品的意境比较浅薄,缺乏艺术魅力。文学作品应该通过语言来描绘社会生活、塑造形象。然而,某些应时作品,如“文革”期间的很多创作,由于受到非文学因素的干扰,里面没有什么意境或形象,所以也谈不上什么艺术魅力。

4.作品内涵的糟粕。某些以宣扬、凶杀、封建迷信等为主要描写内容的作品,尽管其构思极为巧妙,也只能是文化垃圾,应该属于被批判的内容。

四、鉴赏作品的结构美

结构是指文学作品的内部组织,即作品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安排。作品有了完美的结构,才能把诸如人物、事件、场面、情节等文学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因此,鉴赏文学作品就必须鉴赏作品的结构美。一般说来,文学作品的结构美,既有统一的一面,又受其文学体裁的影响,有着多样性的另一面。

五、鉴赏作品的写作技巧

通常我们所见的艺术技巧有以下几种:

1.隐晦与显豁的技巧美。如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里面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具有强烈的隐晦艺术技巧;而郭沫若的诗歌则常常表现出显豁的艺术技巧。

2.抑扬与虚实的技巧美。例如杨朔的《荔枝蜜》,先实后虚,体现了一种和谐的艺术技巧。

3.画龙点睛和侧面烘托的技巧美。所谓画龙点睛,就是在文章中直接点明寓意的手法,而烘托则是通过渲染、侧面描写来达到突出主要描写对象的艺术效果。

4.设置悬念与蓄势待发的技巧美。设置悬念在某些小说和戏剧中大量出现,可以说,没有悬念,就没有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情节和任务的塑造。而蓄势待发则显然是设置悬念的最佳方法。

六、鉴赏作品的语言美

作品的语言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语言的形象性。形象性的语言可以把人物、事件、情景活生生地描述出来,使之凸现在读者面前。

2.语言的精确性。例如在科技说明类的文章中就要求所运用的语言必须是极为精确的。此外,精确的语言还可以用较少的文字来准确地表现了丰富的内容。

3.语言的情感性。作者在描述艺术形象时通常也注入了自己的情感,使得某些作品的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例如《雷雨》中的很多台词就体现出这种特点。

4.语言的音乐美。语言的音乐性在诗歌等韵文作品中体现得特别明显。音乐性的语言可以起到非常有效的艺术效果,非常便于人们朗读和欣赏。

七、鉴赏作品的风格美

文学作品的风格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大类,鉴赏作品的风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雄健豪迈的风格美。这种风格通常是表现宏大的场面,刻画慷慨悲壮、豪迈坚强的艺术形象。苏轼的某些词中就具有雄健豪迈的风格。

2.清新婉约的风格美。这种风格常用细腻隽永的语言,创造出小桥流水般的意境,给人以阴柔之美。李清照的很多词曲就表现出这种婉约的风格。

3.冷峻沉郁的风格美。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家首推鲁迅,他的作品大多体现了这种艺术风格。

4.本色自然的风格美。这种风格的作品保存着天然的情趣,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具有强烈的民族和民间色彩,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沈从文的作品就体现了这种风格。

我认为,了解掌握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高效地评价和鉴赏文学作品。

谢谢采纳!

如何欣赏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形象?

历史意蕴、典型的艺术魅力、合乎理想、新颖性。

1、历史意蕴:是世界公认的典型,总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性格刻画,同时显示了“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从而葆有丰厚的历史意蕴。

2、典型的艺术魅力:典型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典型独特的审美效果。

3、合乎理想:由于文学典型总是登峰造极地体现着审美理想,所以,审美理想的魅力,也构成了文学典型的魅力。

4、新颖性:新颖性就是典型塑造的独创性。在文学典型的画廊里,绝不允许重复。

发展:

18世纪后,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占主导的时期。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把人类的典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进入20世纪之后,由于艺术中心的转移,西方关于典型的研究相对显得沉寂,而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却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并成为中心议题之一。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文学作品的形象与哪两种形象有关

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

2、景物形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都有一定的联系。

文学形象有哪些基本特征?

文学的特点从两个方面把握:(一)个别性、生动性、可感性。(二)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一)个别性、生动性、可感性:文学作品是按照事物个别的实际存在着的那种具体形态来反映生活的。生活中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因而是具体的、生动的、可感的。文学作品抓住客观事物的这种具体可感的特征,把它生动地描绘出来。因此,具体生动的可感的性质就成为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文学形象只有具备这个特征才能像生活本身那样生动,给人具体深刻的印象和感受。如果只是写出一些抽象的概念,而不是描绘出一幅幅真实的生活图画,那就不成其为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以反映人的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因此人物形象是文学形象的核心。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像生活中实际存在着的活生生的人一样,有着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声音笑貌,言谈举止,风度气质和思想情感。总之,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具有高尔基所说的那种“惊人的浮雕般的描写”,作家“刻划的形象巧妙到这样的程度,你会感觉到仿佛他的主人公的肉体的存在;他仿佛站在你的面前,你想用手指去触摸他。”写人状物要栩栩如生,叙事抒情历历在目,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高度的真实性,文学形象的这种具体、生动、可感的性质是它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二)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文学形象的个别性、生动性、可感性,是文学形象外在的、感性方面的特点;同时,文学形象也反映了生活的客观内容。这些形成文学形象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文学形象既然是实际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此又必须带着作家的主观因素。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具体描绘

,来表现他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和评价,表现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一般说来,文学形象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是作家的思想情感、审美观念与客观事物外在形式和内在本质的统一物。成功的文学形象不但是现实生活的生动再现,而且要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活的本质意义作出揭示。审美意识和情趣是形成文学形象的重要主观因素。而美就在于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能够使人愉悦和欣赏的形象。优秀的作品应该创造出美的形象,给人以美感享受

综上所述,文学形象就是以现实生活为源泉,经过作家的提炼、集中和创造,以具体、生动、可感的形式,饱和着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而再现于作品中的具有美学意义的生活图画。通过形象反映生活的面貌和本质,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也是文学区别于科学的基本特征。

文学作品、影视剧、新闻报道、影视广告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塑造人物形象时,基本的原则是

人物的性格要鲜明。

基本原则是:不要太类型化、不要太脸谱化,不要一览无余,就像情节一样,每个人物本身也要留有悬念。

可以综合运用语言、肖像、动作、心理、体态细节等来综合塑造出一个人物,让人物有血有肉,形象更饱满,更生动可感,就像邻家女孩或铁哥们儿那样真实,亲切。

可以让人物处于剧烈的矛盾冲突中的表现来让作者了解这个人的真实的一面。

22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