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主题教学设计教案范文
在我们的学生时代,说起主题班会,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为了秋天主题班会的教学课堂,教师会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点的设计。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秋天主题教学设计教案范文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秋天主题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汉字,会认会写“了、子、人、大”四个字。
2、能正确、顺畅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知道秋天的一些变化。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汉字,会认会写“了、子、人、大”四个字。
2、能正确、顺畅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进行语言训练,在朗读中了解秋天的一些变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儿歌《秋天来了》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三、生字认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秋树叶会个
(1)利用谜语认识汉字“秋”。出示谜语:半边绿,半边红。半边喜水,半边爱风。学生说一说猜中的方法。
(2)“树叶会个”四个汉字强调部首的写法。
5、强调汉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开火车读准字音。
三、情景朗读
(一)朗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注意“片”的发音。
(二)朗读第2自然段。
1、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体会“一”的变化。看看书上的拼音。
指导:“一”的本调是第一声(yī),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时,仍读第一声。例如:一,十一,第一,一班。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会发生变调现象:
(1)在第四声前面念第二声(yí)。例如:一会儿,一下子,一座,一位,一次,一块儿;
(2)在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字前面念第四声(yì)。例如:大吃一惊,一群,一年,一口,一起,一种。
总结:四声前面念二声,其余声调前面读四声。
(3)朗读练习,读好“一”的变调。
(三)朗读第3自然段。
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请认真看一看这段话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对,有两个感叹号。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小松鼠看见树叶飘飘落下,不由自主地发出感慨:啊!秋天来了!
小青蛙看见大雁南飞了,不由自主地说:啊!秋天来了!
结合情景,读好课文。读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四、学写生字
同学们读得真美,让老师都感觉到了秋天的美好。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了子人大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课件演示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了、子”的弯钩的写法。
4、学生临习生字。
五、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秋天》”,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拼音练读。
2、给生字组词,开火车组词。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3、播放视频《美丽的秋天》。导入新课。
秋天真美好,然我们继续朗读这篇文章,体会美景的同时,让我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把景色写得这么美好的。
二、情景朗读
出示课文,指名朗读。要求熟练读书。正确、流利、在朗读中加入自己的体会。
三、语言运用
出示第一段,学生齐读。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5)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利用“那么……那么……”仿写句子。
提示:可以说小蚂蚁那么勤劳,那么勇敢。以及“小猫”、“教室”等。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提示: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秋天的变化,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四、回顾拓展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天气( ),树叶( ),
一( )叶子从树上( )。
天空那么( ),那么( )。
一群大雁( ),
一会儿排成个( )字,
一会儿排成个( )字。
啊!秋天来了!
2、这篇课文让你从哪些景物知道秋天来了?。
(1)出示课件:叶子、蓝天、大雁。
3、你还知道哪些景物也在秋天发生变化?
预设:山楂、石榴、玉米等。学生可以自由表达。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秋天》”,一起来闯关吧!
六、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册。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秋天主题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篇2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知识技能目标
⑴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⑵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⑶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诵读法。
⑵品析语言美,想象画面美。
⑶与课后《秋景》(美国·狄金森)及其他写秋的诗句作比较阅读。着重品析在内容、感情、语言、意境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教学重点]
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品味优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幻灯片、录音机。
2、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吟咏古诗,走进秋天
1、导入新课:秋天,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季节。多少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了灵感。同学们知道哪些咏秋的诗句?(学生背诵诗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是豪迈的秋;“秋风秋雨愁煞人”是忧伤的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是寂寥的秋。秋天还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有清淡的神韵,深情的怀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幻灯展示)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重庆万州人。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与卞之琳、李广田合作出版诗集《汉园集》,1937年出版散文集《画梦录》。《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诗人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幻灯展示)
a、正音
丁丁zhēngzhēng撒网sā肥硕shuò
青鳊鱼biān栖息qī归泊bó
寥阔liáo乌桕叶jiù枯涸hé
清洌liè梦寐mèi
b、解释词语:
丁丁:伐木声。
肥硕: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清洌:水清。
寥阔:高远空旷。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梦寐:睡梦。
二、朗读诗歌,聆听秋韵
要求:朗读时要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读出感情。
1、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学生点评;
3、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节奏、听感情),同时播放多媒体配乐画面,如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等;
4、学生点评,老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学生在小组内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
三、整体把握,畅览秋光
问题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诗共三小节,如三幅美图,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分别给它们拟个标题。学生讨论合作完成。
师点拨:三幅图,即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问题2:仔细阅读,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师点拨: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洌,这些都暗示了是在秋天。
问题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师点拨:由远及近的顺序。
问题4: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师点拨:抒发了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
四、欣赏佳句,细品秋味
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从内容与修辞手法等方面分析)。说之前先在课本中写出简单的批注。
佳句赏析参考: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轻松、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此比喻似拙实妙,是一个倒装句,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耐人寻味,与渔人生活联系起来,实在而又能引起人的联想。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五、展开想象,绘出秋色
推荐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余学生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1、小组交流: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说给四人小组的同学听,其他三位同学适当给予补充或指出不当之处。
2、全班交流:请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然后描绘画面。
3、学生点评,老师补充。
4、背诵比赛:齐读——自背(先一段一段背,然后背整首诗)——齐背——个人或小组比赛背诵。
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人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南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渔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六、迁移训练,再谱秋歌
1、秋天南飞的大雁是一首清远的诗,秋天广袤的天空是一首嘹亮的歌,秋天黄昏的大海是一幅辽远的`画,秋天深情的叮咛是一杯相思的酒。在你的心中,秋天是什么呢?请用你最具感情的语言描绘你眼中的秋。
2、全班交流,评选出优秀诗文。
总结:同学们笔下的秋虽各不相同,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体现了美,我想,这都是由于我们受到了何其芳诗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这么耐人寻味的秋天。“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在正值金秋十月,让我们走进这硕果飘香的季节,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美吧。
七、课外作业
1、仿写练习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万里。(排比)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阅读:欣赏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晨》,说说这首诗展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这首诗所展现的画面和课文相比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板书设计:
农家丰收图(栖息)
秋天霜晨归渔图(游戏)表达热爱赞美之情
少女思恋图(梦寐)
备教手记:
《秋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多姿多彩的乡村秋景。该诗语言生动,意境优美,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是一篇极适合朗读的佳作。为实现《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素质”及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一目标,依据本诗的内容及特点,我设计了“吟咏古诗走进秋天”、“朗读诗歌聆听秋韵”、“整体把握畅览秋光”、“欣赏佳句细品秋味”、“展开想象绘出秋色”、“迁移训练再谱秋歌”六个教学环节,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课内向课外逐步提高学生对文本欣赏、创作、想象的能力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我立足文本,以朗读贯穿始终,以品味语言为核心,以体会意境为重点,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方法,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
秋天主题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品味作者丰富的情感
(2)体会此首诗的优美的意境,揣摩此首诗的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关键的词语,这样有助于理解全诗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利用幻灯放映有关“秋天”的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倾听克莱德曼的《秋日的私语》,然后让学生谈收听、收看的感受。老师总结:在一些人的眼中,秋天给我们带来的是哀愁,是离去,是忧伤,但是,秋天也是美丽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何其芳的
二、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就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后来又读了大量新诗,大学时开始发表诗歌和散文。1938年以后,曾担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工作。他的作品大多收集在《何其芳文集》里。
三、听课文读音,初步感受此诗的意境。
四、细读课文,品味关键字词、句子:
读了诗以后,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会出现一个非常优美的画面,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三节的中心内容?(学生发言后老师总结归纳:它们分别是—————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诗的优美,离不开关键词句的点缀。同学们,请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告诉大家为什么写的好?(学生边发言,老师边总结)
第一节: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稻花香里说丰年”说的是对丰收的猜测,而这里则是对丰收场景的直接描绘。“栖息”一词使整节诗充满了一种丰收后的喜悦与满足感。秋天“栖息”在农家,它给农家带来了什么?(丰收)
第二节,“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收获,或者是鱼,或者是喜悦的情感。这只是秋天的一场游戏。不论怎样,渔夫都是快乐的。
第三节:本节以问句出现,语言活泼多样。“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牧羊女会梦见什么?这里到底是她的梦寐,还是诗人的梦想。也许一个更加灿烂,更加富饶的秋天就在前面,就在牧羊女的憧憬中,就在诗人的希望里。
这几幅图画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同的。第一节重在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第二节重在表现渔人的悠闲与自得的心情。秋天在作者的心中,就是这样的宁静悠远。第三节在前两节写景写人的基础上,真正写入心灵深处,写出了少女的微妙的情怀。秋天的景象写在她的眼中,秋天的梦想印在她的心里。
五、迁移训练:请同学们总结归纳有关“秋”的古诗词,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秋天主题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篇4
一、说“秋”入题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这组图片是描绘的哪个季节?
生:秋天(板书:秋天)
师:有人喜欢用相机拍下秋天的美;有人喜欢用画笔画出秋天的美;也有人喜欢用诗歌来描摹秋天的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诗人何其芳笔下的秋天是一种怎样的美。(板书:何其芳)
[体会:入题简洁,课堂伊始,不绕弯,不折腾。]
【评析:用秋天的景色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引入课题,这很好。但是,直接欣赏画面美景与通过诗歌语言感知美景,毕竟是两回事,因此,最好还多说一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如何运用诗歌的语言来表现这种美。”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明确这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读“秋”入画
师:谁来读读诗的第一节?
生:读第一节(节奏感不强、无诗歌味)。
师:“丁丁”这个词该怎样读?
生:zhēngzhēng
师:是的,孩子们要注意读准确,刚才这位同学把“背篓、栖息”这两个词读得很准确。
师:谁来读一下诗的第二节?
生:读第二节。
师:大家一定要向他学习,可别把“青鳊鱼、乌桕叶”这两个词读错了。
师:谁来再读一下诗的第三节。
生:读第三节。
师:真是个不错的孩子,把“寥阔、清洌、梦寐”都读得很准。
[体会:在朗读训练时,多给孩子一些个体朗读的机会,既能展示出个人朗读中的优劣之处,借以正音识词断句,又能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的课堂评价要具有发展性,不能简单重复或只做出判断,学生读错了,可以纠正,学生读对了,可以强调,均能起到点评知识点、巩固教学目标的作用。]
师:愿意听老师的朗读吗?
生:愿意。
师:好的,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读,一边想像您仿佛看到了秋天怎样的画面?并且注意老师朗读诗歌的节奏和语气。
【评析:教师这里对学生提的要求非常好,让学生把听到的声音语言变成头脑中的画面,这实际上是一种运用想象的思维训练。前面,通过学生朗读,学生已初步感知了诗歌的语言内容;现在听老师范读时,要求他们依据声音语言(有时是文字语言),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想象出画面、场景等等。这种思维训练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着力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非常重要。】
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师:谁来说一说您仿佛看到了秋天怎样的画面?
生1:农家丰收图;
生2:霜晨归渔图;
生3:少女思恋图。
[体会:一边听、一边想,有助于学生进入到秋天的意境中去;学生对秋天画面的叙述存在伪思维现象,有按教辅资料回答的嫌疑,虽说正合我推进教学的目的,却没有学生对秋天画面的真实描述,究其原因,可能跟老师的指导有关,若能强调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可能就会好一些。]
【评析:现在学生手中基本上都有各种各样的教辅资料。学生照搬教辅资料的回答,看起来准确无误,实际上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根本就没有思维活动。如果教师只满足于学生答到了我的“预设”,实际上是被这种“伪效果”所欺骗。当然,也有教师明知学生是照搬资料也不管,因为这样能节省时间,顺利推演我的预设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显得丝丝入扣。我认为,完全按“预设”丝丝入扣的课,并不见得就是好课。不单语文,我们各科教师都应当认真研究怎样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和怎样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辅资料等问题。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书,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说话。】
师:是啊,正是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构成了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正所谓美的秋景、美的图画,必然要诉诸于美的文字,尤其是诗中一些关键而传神的词语必能将大家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中去,需要我们细细地品味(板书:传神的词语)。下面就请大家看大屏幕,您能将第一诗节补充完整吗?(课件展示不完整的第一诗节)
三、品“秋”入情
(一)示范赏析学方法
A:农家丰收图
师:第一处应该补上哪一个关键而传神的词语?
生(齐答):飘
师:大家能猜猜这个词美在何处,妙在何处吗?
生1:“飘”字写出了秋天早晨的幽深、清静。
生2: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伐木声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感觉。
师:对,这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
师:第二处应该补上哪一个关键而传神的词语?
生:饱食。
师:谁来说一说“饱食”这个词能不能少?
生:不能,因为它写出了秋天丰收的景像。
师:“饱食”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拟人
师:对,采用了拟人这种贴切的修辞方法(板书:贴切的修辞)。
师:“稻香”这个词是从哪种感觉器官来写的?
生:嗅觉。
师:这样看来,诗人从多种感觉器官来写的秋天丰收的景像。(板书:感官的运用)
师:请孩子们想一想,当您看到这把饱食过稻香的镰刀,您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金黄的田野;
生2:我仿佛看到了大人们在田野中忙碌的景像;
生3: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田野中拾稻穗。
师:还有哪句话写出了秋天丰收的景像?
生: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师:“肥硕”是什么意思?
生: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师:看到这片金黄的田野、肥硕的瓜果,这俨然是一幅怎样的图画?(板书:丰收图)让我们能感受到农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喜悦(板书:喜悦)
师:我们还能感受到诗人何其芳对于这样的秋天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生:喜爱、赞美
师:第三处应该补上哪一个关键而传神的词语?
生:栖息
师:栖息的意思是什么?
生: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生:后来“栖息”的意思引申为栖居、居住,这是把秋天当成人来写。
师:对,诗人就是运用拟人这种贴切的修辞来写的。
师:这句话我们或许可以倒过来说,也就是我们能在哪里发现秋天?
生:农家里。
师:因为在农家小院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什么?
生:墙壁上挂着一把把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生:晒坝上晒着满地的稻谷;
生:屋檐下挂着喝醉了酒似的高梁。
生:背蒌里装着肥硕的瓜果;
师:那里还有——
生:黄澄澄的梨;
生:红彤彤的苹果;
生:像月亮一样的香蕉;
生:紫色的葡萄;
生:像灯笼一样的柿子;
……
[体会:诗歌语言具有简洁美,要让学生进入到秋天丰收的意境中去,就得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这样的想像,让学生去寻找秋天丰收的印像,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让学生理解到这一层含义,才能指导学生读出秋的喜悦来。]
【评析:读诗,离不开想象。老师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启发学生根据诗歌语句的基本意思,合理想像其基本的画面及相关的画面,进而体会其意境。诗歌教学就应该这样。】
师:好一幅秋天的丰收图,所以诗人说:
生(有感情地读):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师:诗人仅仅用上了“饱食、稻香、肥硕、栖息”这几个关键而传神的词语、贴切的修辞方法,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就将虚无的秋天形象化了,营造了夏忙后农闲的景像。请大家再读一读。
生(饱含感情、有节奏地齐读):读第一节。
师:谁来小结一下我们学习第一节诗歌的方法?
生1:抓关键词来品味(板书:品词);
生2:注意对诗中的句子展开合理的想像(板书:想像)。
生3:还要注意多朗读。(板书:朗读)
师:是的,“品词、朗读、想像”是我们学习诗歌应当采用的方法。
[体会:让学生理解到秋天丰收的喜悦,尚属内容与主题层面的解读;怎样来读诗歌、学诗歌则属学法指导层面的教学。]
(二)自主学习用方法
师:下面请大家通过刚才学到的诗歌学习方法,结合这首诗的写作特点,自主学习诗的第二、三节,把自己对关键词句的理解批注在书上,并提出自己认为最难理解的词句。
生:自主学习诗的第二、三节,边读边作批注。
[体会:通过上一小节的学习,让学生明确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主学习诗的二三节,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评析:教给了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
(三)合作交流破疑难
B:霜晨归渔图
师:诗的第二节谁有自己认为最难理解的问题?
[体会:学生的主体性从尊重学生中得到体现。]
【评析:学贵有疑,应该像这样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质疑。这既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也体现了教师注意了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
生:对“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这句诗的理解。
师:谁来帮他解释一下?
生:这句话写出了渔人在秋天悠闲快乐的心情?
师: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这句话可能是在写谁与谁之间的游戏?
生:可能是秋天与渔船的游戏;
师:为什么?
生:因为秋风吹着渔船在江面上摇来摇去就像是在玩游戏一样。
师:说得真不错,还可能是——
生:可能是渔人与鱼儿在游戏。
秋天主题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二、养成教育训练点
抓住文中抒情这条线索,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感悟秋意之美。
三、教学重点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二、教学设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
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词语?
(秋高气爽秋风红叶秋水长天秋风萧瑟秋虫啾鸣秋实累累秋桂飘香霜叶知秋秋雨绵绵秋风习习枫林尽染落叶萧萧秋山如洗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秋菊傲霜秋风落叶)
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5、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的。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圈画(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
2。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为诗歌标出小节。(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
②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注意:老师不是叫你当词典的传声筒,老师要看你是否真懂了。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
4、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完成。
(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5、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6、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次板书: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第二次板书:(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涨红了脸的)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的)高粱……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老师现在有一种冲动——我也想当诗人,写一些儿童诗奉献给你们。不信,你们听:(老师根据板书,说——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能看到金黄的稻穗……)你们觉得怎样?
2、引导学生和课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抓住其中一种景物做对比)
3、教师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很有情趣,也饱含深情。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否则一个个文字也就失去了生命。
4、学习第一小节:
①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②我刚刚说过,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
③引导学生交流
④教师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
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5、细细地读,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的。课后自己可以去试着找找,明天我们课上交流。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思考:细细地读,慢慢地品,选择一到两处地方,品出些味道,然后做些记录。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背诵课文。
二、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
1、昨天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的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我相信同学们昨天在自学时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集体朗读全文。
(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5、引导学生交流
★“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就是拟人的作用。我们读着读着,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死你了。
6、学生选择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7、指名学生分小节(第二、三、四、五小节)朗读。
(三)深入理解课文意蕴
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①“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②“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教师小结:你们看,诗人就是诗人,他们的诗句中往往是“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又是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5、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6、练习读好最后一个小节。
7、练习感情朗读全文,尝试背诵部分内容。(配乐《秋日的私语》)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选择诗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教后反思: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童趣。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去感情读,读中感悟,悟中再读,同时加入学生对秋天美景的想象,教师词语的提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秋天的迷人与丰收景象,也加强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效果较好。
秋天主题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秋天,感受秋天的美丽、富饶,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感知、体验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尝试仿编。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一:
美丽的秋天
准备:
安排一处秋季特征明显的郊外。
过程:
(通过郊游和观看录像带,观察秋天,感受秋天的美丽和富饶。)
师:秋天有哪些美丽的颜色?
幼:红红的枫叶,黄黄的银杏叶。
幼:淡黄色、白色、紫色的菊花。
幼:黄黄的梨,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香蕉,白白的棉花。
师: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你闻到了哪些气味?
幼:甜甜的水果味、清香的菊花香。
幼:烤山芋、糖炒栗子的香味。
师:秋天一过,冬天就要来了。动物、植物是怎样为过冬作准备的呢?
幼:燕子飞往南方,青蛙、蛇、熊准备冬眠。
幼:蚂蚁、松鼠储藏粮食。
幼:喜鹊忙着搭房子。
幼:有些树叶变红了,有些变黄了。
幼:风一吹,树叶一片片飘落下来。
活动二:
凉爽的秋雨
准备:在园内户外场地进行。
过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秋雨,感受秋雨中的景物及其变化。
师:下雨了,我们一起来听听雨声是怎么样的。
幼:小雨滴滴答答,大雨哗啦哗啦。
师:秋雨落在身上有什么感觉?
幼:很凉快,很舒服。
师:一阵秋雨过后,你觉得周围有什么变化?
幼:天气越来越凉。
幼:树叶变黄了、变红了,一片片飘落下来。
活动三:
欣赏《秋天的雨》
师:我们来听一篇很美的散文《秋天的雨》。
师:你听到了什么?为什么散文中说秋天的雨是钥匙?
幼:秋雨给我们带来了清凉的秋天,带走了夏天。
师:为什么说秋雨是轻轻地、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
幼:下过雨后,天气不知不觉就凉了,秋天来到了。
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幼:秋天的雨染黄了银杏树叶,染红了枫叶。
幼:田野变成金黄色,苹果熟了,大枣也红了。
幼: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菊花开了。
师:所以说秋天的雨似一盒五颜六色的颜料给秋天涂上了美丽的颜色。
师:秋天有哪些好闻的气味?为什么小朋友的脚常被勾住呢?
幼:秋天有各种水果的香。
幼:炒栗子、烤山芋的香。
幼:那些香味吸引人,小朋友很想吃,不想离开,好像有一块磁铁吸住了他们。
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只金色的小喇叭?
幼:因为秋雨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师:动物听到了是怎么做的?树叶听到了又是怎么做的?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一边听录音,一边想像秋雨带来的美景。(再次完整地倾听配乐朗诵。)
活动四:秋景图
师:除了散文里说的以外,秋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请你学着散文中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下。
幼:小草黄了,大地铺上了金黄色的地毯;秋风一吹,梧桐树叶子像蝴蝶一样飞舞。
幼:桂花发出阵阵诱人的清香,石榴咧开了红嘟嘟的小嘴,大雁往南方飞去,高梁红了,棉花白了……
师:请根据散文内容或你自己看见的秋景创作一幅美丽的秋景图。
(幼儿用芦苇花、树叶、花等材料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秋天主题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篇7
活动目标:
1.逐步增强遇到的心理素质,不断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学会流鼻时简单的自我救护方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学会流鼻时简单的自我救护方法。
难点:意外事情不慌张,想办法克服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鼻子出血我不怕》教学挂图四张,餐巾纸、毛巾。
心理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的特点及功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启发谈话“秋天的天气”,导入课题。
2.请幼儿猜谜语:“左一孔,右一孔,是香是臭它最懂。”
(二)展开
1.讲一讲:鼻子出血怎么办。
指导语:咪咪经常挖鼻孔,有一天挖鼻孔时鼻子出血了,他大声哭着不知道怎么办。请小朋友帮咪咪想个办法。”
提问:咪咪为什么会流鼻血?流鼻血时应该怎么做?
2.学一学:鼻子出血能急救。
(1)结合挂图,教师观察讲解。
(2)小结:鼻子出血时不能慌张、不害怕、不大声哭闹。首先要用手捏住鼻翼,头稍向前倾斜,再请老师或家长帮忙处理。也可以用湿纸巾卷成条塞住留血的鼻孔,抬起另一侧的手臂;还可以用毛巾冷敷。如果一直流血不止,要到医院及时治疗。
3.看一看:鼻子里面有什么。
提问:鼻腔内有什么?
小结:鼻腔内有很多细细的血管,如果不注意保护它、经常的挖鼻孔,鼻子就会出血。
4.说一说:保护鼻子有办法。
提问:怎样保护好我们的鼻子?应该养成那些良好的习惯?
小结:正确擤鼻涕;不挖鼻孔;不往鼻孔内塞东西;游戏时注意闪躲,避免不小心碰撞到鼻子;多喝水;少吃巧克力。
(三)结束
根据幼儿语言表述的连贯性、正确性以及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