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设计

5U文学网 > 实用文 > 教学资料 > 班会设计 > 秋天主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秋天主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 发昌

为了秋天这个季节能够被学生深入了解,教师即将开展秋天主题班会的教学。敲定一个主题班会,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秋天主题教学设计一等奖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秋天主题教学设计一等奖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品味作者丰富的情感

(2)体会此首诗的优美的意境,揣摩此首诗的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的关键的词语,这样有助于理解全诗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幻灯放映有关“秋天”的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倾听克莱德曼的《秋日的私语》,然后让学生谈收听、收看的感受。老师总结:在一些人的眼中,秋天给我们带来的是哀愁,是离去,是忧伤,但是,秋天也是美丽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何其芳的

二、作者简介:

(出示幻灯片)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就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后来又读了大量新诗,大学时开始发表诗歌和散文。1938年以后,曾担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工作。他的作品大多收集在《何其芳文集》里。

三、听课文读音,初步感受此诗的意境。

四、细读课文,品味关键字词、句子:

读了诗以后,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会出现一个非常优美的画面,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三节的中心内容?(学生发言后老师总结归纳:它们分别是—————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诗的优美,离不开关键词句的点缀。同学们,请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告诉大家为什么写的好?(学生边发言,老师边总结)

第一节: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稻花香里说丰年”说的是对丰收的猜测,而这里则是对丰收场景的直接描绘。“栖息”一词使整节诗充满了一种丰收后的喜悦与满足感。秋天“栖息”在农家,它给农家带来了什么?(丰收)

第二节,“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收获,或者是鱼,或者是喜悦的情感。这只是秋天的一场游戏。不论怎样,渔夫都是快乐的。

第三节:本节以问句出现,语言活泼多样。“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牧羊女会梦见什么?这里到底是她的梦寐,还是诗人的梦想。也许一个更加灿烂,更加富饶的秋天就在前面,就在牧羊女的憧憬中,就在诗人的希望里。

这几幅图画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同的。第一节重在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第二节重在表现渔人的悠闲与自得的心情。秋天在作者的心中,就是这样的宁静悠远。第三节在前两节写景写人的基础上,真正写入心灵深处,写出了少女的微妙的情怀。秋天的景象写在她的眼中,秋天的梦想印在她的心里。

五、迁移训练:

请同学们总结归纳有关“秋”的古诗词,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秋天主题教学设计一等奖篇2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2、认识三个偏旁,会认十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识三个平偏旁,会认十个生字。

2.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你们想看看吗?让我们一起瞧瞧吧!

2.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 (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三、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10个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2.请字宝宝到黑板上。

3.去掉拼音再读一遍。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加一加、小儿歌等方法)

5.游戏 摘苹果

四、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师: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2.树叶黄了。

师: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3.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4.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3)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5.齐读第1自然段。

师: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3)拓展小知识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3.齐读第3自然段。

五、总结

师:孩子们,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走进秋天去感受秋天的变化吧!伴随着音乐让我们一起读一遍课文来结束这堂课吧。

秋天主题教学设计一等奖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读“稻”、“藏”、“催”三个字。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熟 塘 报 落 岸”。

2、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的录像片,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跟有关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在读生字的过程当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蓝天 池塘 岸边 电报 运动场 熟了 当作 底下 金子 往下落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蓝: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监”字第一笔是竖。注意与“篮”字区分。

塘:左右结构,部首是“土”字旁,右边是“唐”字。“唐”字的第七笔是竖,要出头。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熟: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上是一点一横,左中是口;左下是“子”,第三笔要写成提;右上是“丸”字;下面是四点底。

报:左右结构,右边的笔顺是:横折钩 竖 横撇 捺

落: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洛”字,这是一个上形下声的形声字。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5)认读“稻”、“藏”、“催”三个字。

稻:稻子,水稻。农作物的一种,我们吃的大米就是水稻脱壳后的米粒。

藏:捉迷藏,藏起来。就是躲着不让找到的意思。

催:急着、催促的意思。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6

熟 塘 报 落 岸 蓝 金 池 底 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按照一定的顺序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的的特点,知道是收获的季节,感受到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比较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叶子发黄落下,候鸟南飞等一些自然现象发生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抓住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2、体会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蓝天 池塘 岸边 电报 运动场

熟了 当作 底下 金子 往下落

二、学习课文

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1)让学生边听边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思考:到了,自然界的景物有哪些变化?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相应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看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来了,天又高又蓝,还有一朵朵白云。教师板书:天:蓝 高 云:白

(3)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比较:

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A。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B。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知道加上“高高的”使句子更具体。

C。指导朗读,突出蓝天的特点。

(4)让学生观看画面,欣赏的天空。

(5)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的美丽,读出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怎么样?

,稻谷熟了,一片金黄,像是铺上了一层金子一样。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喜欢的语句,谈看法,体会粮食丰产的景象。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一眼望不到边”说明稻田所占面积大,是好大一片,使人看不到边际。

“黄澄澄”是写稻田的颜色,这是稻子成熟的表现,说明了粮食的丰产。

“铺了一地金子”说明稻子长得好,满地都是,用比喻的方式表明稻子成熟。

板书:稻田:一眼望不到边,一片金黄。

(5)师小结:,稻子成熟了,大地一片金黄,远远的看不到边际,就像是金子洒满地,面对这一切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运用读的方式,体会那种丰收的喜悦。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第三、四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A。读这两个自然段。

B。想一想,告诉我们什么?

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和有关语句谈一谈大自然的变化。

(2)各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一片一片树叶从树上落下,小鱼藏在落叶下边把落叶当作了伞,小蚂蚁在落叶上爬来爬去,来回跑着,把落叶当作了运动场。燕子看到了落叶,把落叶当作了电报,它们要到南方去过冬了。

板书:黄叶:落下来。小鱼——伞 小蚂蚁——运动场 燕子——电报

(3)师小结:这些语句使我们感受到:来了,自然界里的小动物,小昆虫们那种欢快的心情,还有那特有的迷人景色。

(4)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小动物、小昆虫们那种欢快的心情,还有那特有的迷人景色。

注意指导:

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A。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B。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知道加上“一片一片的”能够说明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是一片接着一片往下落,陆陆续续的感觉。)

C。教师和学生一起用实物演示。

D。指导朗读,突出落叶的特点。大家评议。

三、组织学生观看的录像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附:板书设计

秋天主题教学设计一等奖篇4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结合具体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学习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人们在领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后,盼来了习习秋风。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板书文题、作者)

一、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朗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握、表现诗歌的这种情感,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2.学生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熟悉读歌内容。回答: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二、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1. 逐节品析诗歌的意境美。

讲解:“农家丰收图”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丁丁之声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是欣欣然、笑盈盈的。具有清静、清远的氛围。

“霜晨归渔图”画面包括撒网、收渔、摇桨平常活动,在诗人笔下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也许在早年的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的。

“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续言是少女心怀恋情。这一节五行诗,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视角,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里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三节诗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的景物与人事,第三节写人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具有清甜的氛围。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为呼应,均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笔下秋天的宁静、悠远的特点。

2.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谈出理由。

学生畅谈,教师归纳: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朗、形声兼具的画面。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是收割的形象说法。“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诗句中是拟人,将秋天视象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意味隽永。“栖息”一词使整节诗充满了一种丰收后的喜悦与满足感。秋天“栖息”在农家,它给农家带来了什么?(丰收)

(4)“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圆圆:双关,既写了网的形状,又写出渔民的美好愿望。

“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渔人到底收起了什么呢?(是鱼,是树叶,还是别的)无论他收起了什么,他的心情都是快乐的,他肯定有所收获,或者是鱼,或者是喜悦的情感。这只是秋天的一场游戏。

(5)“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 “冷雾”呼应。“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6)作者说“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这之中的“枯涸”与“清冽”矛盾吗?为什么?

提示:不矛盾,“枯涸见石”并非整条小溪全部干涸,而且说水位下降,有的地方干涸,露出了石头,有的地方水浅了,于是看起来更清澈。

(7)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虚实相生。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牧羊女会梦见什么?这里到底是她的梦寐,还是诗人的梦想。也许一个更加灿烂,更加富饶的秋天就在前面,就在牧羊女的憧憬中,就在诗人的希望里。

3.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请同学们为诗中的三幅画面各拟一则标题。

教师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

三、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1.何其芳笔下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畅所欲言。)

(2)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表现秋天,那么所有这些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注意板书。)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结束语:

《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不和谐统一。

秋天主题教学设计一等奖篇5

学习目标:

1、说说自己最爱吃的水果的名称、样子、颜色和味道;

2、能积极参与讲座,围绕水果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3、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和与人交流的勇气。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说出自己最爱吃的水果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引起学生说话的兴趣,突出双向互动特点;

课前准备:水果

教学过程:

一、摸礼品,说名称,引入课题

谈话:小朋友们,大家好!我们学校的学生听说老师今天要来你们班上课,都特别高兴,而且还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送给大家(出示礼物)。到底是份什么礼物呢?还要请同学们亲手摸一摸。(请学生摸摸看,并说出水果的名称);哦,这份礼物原来是水果!(板:水果)那你们知道这些水果是在什么季节成熟的。(秋天)对!今天我们就上“秋天的水果”这一课。(板书课题:秋天的水果)

二、猜谜激趣,激发口语交际欲望

(一)师生交际:

1、盘子里都有哪些水果?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什么水果。(引导学生用“有……有……还有”说话)

2、请学生猜水果谜(好多兄弟一个娘,身弯黄衣软心肠,香甜润滑人爱吃,南方多见显平常。)猜老师喜欢吃的水果,(板:我喜欢吃……)

3、以“香蕉”为例。谈谈“香蕉”的样子、颜色、味道。

(板:香蕉弯弯的,像 ,香蕉穿着 的外衣,剥开果皮,露出 的果肉,尝一口,真 啊!)

4、点名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二)生生交际,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师:大胆的表达很重要,但静静的倾听,到人家那里学习也非常重要。小朋友!赶紧问问你的同桌爱吃哪些水果吧!(小组讨论)

三、角色体验,自我推销

1、请小朋友把自己当成“水果娃娃”作自我推销;

师:同学们一定很想把自己或同桌喜欢吃的水果推荐给大家吧!现在就请小朋友把自己当成“水果娃娃”作自我推销。请其它小朋友认真听,用心思考,评评哪一位“水果娃娃”说的最棒,最棒的将获得“水果之星”的称号。

2、评选“水果之星”

四、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创设水果展销会的情境,请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买、卖水果。(结合生活实际表演、注意要用礼貌用语)

五、在品尝中结束交际

邀请小朋友品尝水果,并把水果的味道说给同桌或老师听。

板书设计:

秋天的水果

我最喜欢吃

秋天主题教学设计一等奖篇6

一、教材解读

(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

《秋天》以秋天的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绘出秋天的特征。课文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读文、生活体验和观察图片等方式感受秋天的美丽。

(二)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

1. 识字、写字板块

(1)识字

字音方面:重点是借助拼音读准“一”的不同读音。可以通过观察发现“一”字有三种不同读音,借助拼音读准词语。

读准轻声。通过观察发现词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轻声,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来读准音。

字形方面:

独体字的字形识记:

“飞”可以利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识记。

“片、个”都是量词,可以通过说一说“一片( )、一个( )”。

“了、大”可以对比“子、人”来识记。

“气”可以采用组词的方法识记。

合体字字形识记:

“秋”可以联系枫叶、禾苗图片形象记忆。

“树、叶、会”可以在学会新偏旁的基础上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字义:重点是理解“树”和“木”有关,根据偏旁表义的特点初步了解偏旁和字义的关系。

认识新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了解木字做偏旁时,四笔捺变点。

(2)写字

本课4个生字,在巩固撇、捺写法的基础上重点写好横撇。“了”和“子”、“人”和“大”有一定联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加以区别。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

2. 阅读理解板块

(1)表达特点分析

①文本特点分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了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感受秋天的美丽。

②语言特点分析

课文语言生动,朗朗上口,适合低年级孩子朗读。文中用到两个“那么”着力刻画出天高云淡的秋景,可以通过看插图和联系生活实际来感受秋天的美景。在充分的朗读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节奏和韵味。

③课后习题分析

◆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变调带来的音韵美。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文的内容理解、生活体验、再现图片、抓关键词等方式引导学生背诵。

◆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要求是: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数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是文章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它有明显的标志:每个自然段的前面空两个空格。根据这个特点,可以通过本课课文和拼音单元所学的儿歌做对比观察不同,然后再数本课有多少个自然段。

3. 积累、表达板块

(1)积累部分

文中“片、个”都是量词,可以归类积累“一片( )、一个( )”。

(2)表达部分

拓展表达练习:结合插图和生活观察说说“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训练学生模仿课文语言说句子。

4. 综合学习板块

通过亲子阅读《秋天的童话》进一步了解秋天。

二、单元整体架构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展现评价)

五、资源链接

1. 北燕南飞的小知识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初读课文,正音识字

1. 结合课题识字。

(1)出示三张图片(课件):黄叶飘零、大雁南飞、稻谷丰收。看到这些能让你想到哪个季节?(预设:秋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秋天有关的课文。板书:秋天

(2)齐读课题,结合字形特点识记“秋”。(课件出示图片:绿色的禾苗和;火红的枫叶和火字)结合图片描述秋天到了,田里的禾苗成熟了,热情的枫叶红似火,你们瞧“禾”遇上了“火”就变成了“秋”(课件演示禾字和火字慢慢靠近组成秋字)。试着给秋找朋友,组词。(预设:秋天、秋风)

(3)联系生活:秋天到了,你身边的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让我们一同走进书中的秋天。

2. 读文正音。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

(3)指名读正音。

3. 集中识字。

出示带拼音词语(课件)小老师带读。

秋(qiū)天 天气(qì) 树(shù)叶(yè ) 一片(piàn)片 大(dà)雁 往南飞(fēi)

4. 重点正音,读准“一”的不同读音和轻声。

(1)出示词语(课件):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我发现都有“一”字但读音不一样)借助拼音 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

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排成个“一”(yī)字

(2)出示词语(课件):这些词语你能读准吗?指名读,齐读。

一个(ɡè) 一人 一只(zhī) 第(dì ) 一

(3)出示轻声词语(课件):范读、指名读。

凉了(le) 黄了(le) 来了(le) 叶子(zi)

(4)出示句子(课件):长句子注意读出停顿,先原句呈现,再加节奏线呈现。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过渡:看来生字宝宝难不住你们,现在还有个更难的任务,谁愿意来挑战。

【设计意图】

能够读准字音尤其是“一”的不同读音和轻声,落实课程标准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师的范读能够起到点拨的作用,小老师的带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区分段落,随文识字

1.认识自然段。

出示拼音单元学过的儿歌和本课课文(课件)对比发现什么?(预设:发现两首小儿歌前面都是对齐的,课文中的不是。)

一篇课文中,每段话的前面空两格就叫一个自然段。数一数,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序号①②③。展评,纠错。

过渡:今天我们的收获真不少,能够读准字音,还认识了自然段,现在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2.随文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第一自然段(课件),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②出示“气”(课件)。“气”是生字,谁能给它找朋友,组词?(预设:天气、气球)老师也给它找了几个朋友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生气、空气、力气(课件)。

③出示“树”(课件)。“树”是生字而且“树”字中还有一个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偏旁,一起来认识一下它。 出示“木”和“木字旁”(课件)。这是“木”字,这是木做偏旁的样子,你发现什么?(预设:我发现木做偏旁变瘦了,而且捺变成了点。)出示词语和图片柳树、桃树、杨树(课件)。你又发现什么?(预设:我发现这些字都有木字旁,这些都是树。)那你猜一猜,木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呢?(预设:与树有关。)是呀,木字旁的多与树木有关。

④出示“叶”(课件):这个字里有你以前学过的字吗?(预设:有口和十。)(课件动画演示“口”和“十”两个字慢慢靠近组合成了“叶”)我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口”+“十”就是“叶”字。学习新偏旁:口字旁。

⑤出示“片”的甲骨文

(课件),猜猜它是谁?(预设:是片字。)在古代“片”指被劈开的木片。出示“一片叶子”及一片叶子图和“一片片叶子”及一片片叶子图(课件),比较不同,体会“一片片”表示叶子很多。还能说?(预设:一片雪花)

⑥齐读第一自然段,巩固生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第二自然段(课件),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②出示“飞”字理图(课件),猜猜这是什么字?(预设:飞)

③出示“会”(课件)。这个字由我们熟悉的两个字组成。学习新偏旁:人字头。

④我们将“会”字的云去掉加一竖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个”字。出示“个”(课件),你能这样说吗?(课件出示一个( )和苹果图)(预设:一个苹果)你还能这样再说说吗?(预设:一个桃、一个梨)

⑤齐读第二自然段。

3.识字检测,落实评价。

(1)巩固识字活动:小小树叶带回家。

出示写好词语的树叶卡片,读对了,就可以把树叶带回家。

(2)伙伴互相检测。

同桌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测,全部正确的在蓝线格旁画一个笑脸。

过渡: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那现在把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中你还认识他们吗?

4.整体朗读,巩固生字。

通过随文识字及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课标中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在语境识字的过程中渗透不同的识字方法,加强字形、字义与字音之间的联系,既识字又学文。

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1.认识横撇。

2.学写“了、子”。

(1)通过观察,比较异同。(课件出示 “了”和“子”)(预设:他们都有弯钩和新笔画横撇,“子”比“了”多一横。)

(2)小老师讲解:(从整体观察字形、笔顺笔画和占格三方面讲解。)

“了”的弯勾压在竖中线。

“子”的弯勾压在竖中线,横从横中线起笔。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描红、临写。

(5)评价反馈(从正确、端正、整洁三方面评价),再练写一个字。

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落实课程标准中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老师的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复检字词,整体回顾

1.闪视词语:天气 树叶 一片片 大雁 往南飞 一会 一个(课件)

2.出示生字:树 叶 会(课件)指名读。这三个字里藏着昨天咱们认识的三个新偏旁,分别是什么?(预设: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

3.我们把这些词语宝宝送回课文中,小声读读课文,边读边回忆课文写了秋天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在课文中圈出来。

(预设:天气、树叶、天空、大雁)谁能把这些词语贴到对应的自然段的位置吗?

走进课文,了解秋天的特征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天气和树叶的变化的?(预设: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2)天气凉了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预设:不是特别热也不是特别冷,是比较舒服的感觉。)那天气凉了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预设:会穿长袖。)

(3)不仅我们会感觉到变化,就连小树也会感觉到不同而发生变化呢。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夏天的柳树和秋天的柳树图片)

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变化?(夏天柳树的叶子绿绿的,秋天柳树的叶子变黄了。)是呀,秋天来了,树叶黄了,这时候一阵秋风吹过,你看。(课件出示落叶纷飞的动图)

你能用书上的句子说说你看到的景象吗?(预设: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指导朗读: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不是一片、两片,那是好多好多片叶子,谁再来读读?

(4)秋天来了,有的树叶会变成黄色,有的树叶还会变成红色,站在高处往下望。(课件出示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预设:我看到了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的?(预设:美丽、漂亮。)你喜欢这美丽的秋天吗?(预设:喜欢。)那你能试试带着这种喜欢的心情读读第一自然段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边听边思考,天空是什么样子,大雁又有什么变化呢?(预设:天空那么蓝,那么高;大雁往南飞。)

(2)出示第一句(课件),指名读。谁能试着给“那么”换个词语?(预设:非常、很。)你们想看一看那么高那么蓝的天空吗?出示图片(课件)。

那么高,那么蓝的天空是秋天独有的景象。你能试着通过朗读读出秋天那么高,那么蓝的特点吗?指名读。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3)大雁有什么变化呢?出示第二句(课件),齐读。谁知道为什么到了秋天大雁会往南飞吗?(预设:因为天气冷。)指名读,范读,指名读。试着读出雁群一会儿……一会儿的变化。

补充资料和图片:(课件)

大雁往南方飞是飞去过冬,南方属于热带气候,比北方暖,食物也会比北方充足所以大雁到了秋冬季节就会往南飞。在长途旅行中,雁群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们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大雁的这种叫声和队形起到相互照顾的作用。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课文读到这里,秋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很美。)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预设:喜欢秋天,因为秋天很美。)那我们借助图片来一起读一读1、2自然段,试着读出你的感受。(课件)是呀,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多么美丽的秋天呀,让我们不禁感叹,老师引读啊!(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接读秋天来了!

啊!秋天来了!

两个感叹号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秋天的赞叹,谁再来读一读。

结合生活体验,模仿课文说一说

1.秋天不仅天气、树叶、天空和大雁会有变化,你还知道秋天来了,什么会有变化吗?(预设小草会变黄,苹果会成熟)那你能这样说一说吗?出示:秋天来了,。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借助板书和图片背诵课文

1.看看课文变成这样子了,你还能读下来吗?(课件)

出示: 天气( ),树叶( ),一片片叶子( )。

天空那么( ),那么( )。一群大雁( ),一会儿( ),一会( )。

啊!( )!

2.我们看着图片来试着背一背。(课件)

3.老师要加大难度,看着板书来试着背一背。

观察图片和联系生活了解秋天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落实了人文目标和语文要素目标。

1.学写“人、大”

①通过观察,比较异同。(课件出示“人”和“大”)(预设:大比人多一横)

②小老师讲解:(从整体观察字形、笔顺笔画和占格三方面讲解)

“人”的撇要从竖中线起笔。

“大”的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点起笔,竖撇从竖中线起笔,捺在横中线下起笔。

③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④描红、临写。

⑤评价反馈(从正确、端正、整洁三方面评价),再练写一个。

综合学习

1.通过亲子阅读《秋天的童话》进一步了解秋天。

秋天主题教学设计一等奖篇7

教学思想

《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美学教科书,一部优美的文学画卷,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因而,借助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上一堂美学课,上一堂文学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同时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教师也不宜对它分析得过细。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由课文这一素材,我大胆地设计了半节课的拓展训练,我想体现的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整体感知与深入探究的结合,从书本向生活,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

教学中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尝过中秋的月饼,赏过重阳的菊花,我们又迎来了一场场凉丝丝的秋雨。同学们当中有谁喜欢秋天这个季节,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天高云淡,爱它的四野飘香,爱它的霜色洁白,也爱它的叠翠流金……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秋的风采,倾听秋的诉说。

【设计说明】说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入本课内容。

二、感知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设计说明】赏秋,旨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感受美的意境、语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设计说明】读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4.指名朗读。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

【设计说明】想秋,旨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5.小组合作: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B讨论:(1)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概括。(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设计说明】点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诗的主旨,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6.自由朗读,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要求,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比较与欣赏能力,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诗风,不同诗作不同诗味。

2、欣赏品评。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设计说明】侧重于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并借此巩固一点修辞知识。

3、资料交流。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各种形式的资料,资源共享。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从生活中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科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写作平台。A布置练笔题目《我是风》,要求根据《秋天》一诗的内容,以风的眼光见证每一个场景,以风的口吻创造性地描述每一幅画面。B师示范作文。提示:发挥想象联想,运用拟人手法,可选取一个诗节,也可选取一两个诗句,再创造。C学生完成练笔。D展示作文。

【设计说明】发挥学生想象联想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激发表达兴趣,享受写作带给自己的快乐体验。

四、结束语并布置作业:

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文人墨客,画家歌者还有我们提供了无尽的素材:秋阳暖暖,秋波澹澹,秋风习习,秋雨绵绵……流连于字里行间,徜徉于音乐图片,秋的氛围、秋的风韵在我们心头久久久久挥之不去,我们不禁会赞叹,秋天原来如此美丽,世界竟然这样神奇!

作业 :整理所搜集的资料,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办一个有关秋天主题的展览。我们给这个展览起一个名字就叫《秋天如此美丽》。

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总体来看,这节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要把它上成一堂美学课,文学课的设想基本实现了。这一点,评委们也做了充分的肯定,称这节课是此次总校创优竞赛中“美学价值最高的一堂课”。

2、基于丰富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大胆创新,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把理解目标渗透到反复诵读中,问题设计精当,处理简练利落。拓展延伸环节的内容设计,评委高度赞许“丰富而不单一,干练而繁冗,充分而不做作。”

二、遗憾之处:

1、教师的激情应该更充沛,在调动学生上还应再想想办法。

2、由于这节课容量较大,写作环节时间仓促,致使学生的作文没有更多地展示。

三、意外收获:

1、在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一位学生未经老师许可就抢先发言,我肯定了他的勇敢积极。老师的理解和宽容会创设一个更开放的环境,有助于学生踊跃地大胆地表现自己。

2、有好几个学生的发言很见光彩,有的联系实际,有的画龙点睛,有的独辟蹊径,甚至对我都很有启发。我想,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师生都是学习者。

21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