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美文

5U文学网 > 美文 > 原创美文 > 文学语言的生动性举例,文学语言的丰富性举例

文学语言的生动性举例,文学语言的丰富性举例

| admin

谁有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介绍

 一潭死水,给你怎样的感觉?沉闷?枯燥?乏味?或许兼而有之吧。然而设想,一池春水,风儿乍起,荡起层层涟漪,整幅画面顿时有了生机,有了灵性。说明文语言之美,往往被其科学性与实用性掩盖,被其他文体的文学美所淹没。说明文如果注重语言上的生动活泼性,讲究语言上的趣味性,就会克服说明文容易产生的枯燥、死板的弱点,从而给人愉悦的感受。下面就结合第四单元的几篇说明文我们来感受一下说明文中生动活泼的语言美。 一、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和说明方法。为了把人们不易看见的事物和现象、不易理解的过程事理阐述清楚,作者多采用形象的语言进行说明,多用比喻、拟人、引用、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 贴切的比喻。如《蜘蛛》一文将蜘蛛不同的腺体叫做“壶状腺”、“葡萄状腺”等。腺体这种事物通常很难描摹,但作者形象的比喻,不仅清楚地说明了各种腺体的形状特征,又说明了它们的不同的功用,给人深刻的印象,也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再如《荔枝图序》一文,作者一连打了十个比方“如帷盖”、“如桂”、“如橘”、“如丹”、“如葡萄”、“如枇杷”、“如红缯”、“如紫绡”、“如冰雪”、“如醴酪”,每个比喻都与荔枝本身的特点贴近,读后使我们立即从荔枝的色、形、香、味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具体生动的感受。 生动的拟人。如《蟋蟀》中“据我对囚于钟形罩中的蟋蟀的观察,这个活儿非常简单”“四月过完,蟋蟀开始唱歌,先是一只两只,羞答答地在独鸣,不久便响起交响乐来,每个草柯柯里都有一只在歌唱”,拟人以及口语的运用,增强了说明语言的生动行、趣味性,又让读者读起来轻松愉快、琅琅上口。 有趣的引用。如《蜘蛛》一文的开头引用了谜语,它既生动形象地概括了蜘蛛的生活特点——结网捕虫,又赞扬蜘蛛高明如诸葛亮,不仅说明了蜘蛛在网上的位置,描绘了蛛网的形状,而且“稳”、“单捉”等词把蜘蛛捉“飞将”那种稳操胜券的心理十分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这种绕有趣味的开头使文章一开始就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又自然地领起全文,更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形象的语言使读者读来更轻松,更容易理解。 二、采用生动的描写。 说明文中采用生动的语言去描写,可以把描写的事物的特点介绍得非常生动形象。 如《蜘蛛》一文中:蜘蛛见它被网粘住,赶到前面,用丝向飞将身上绕一下,转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但走不多远,又转回来,再绕一下,又走开。随后是接连的绕几转,跑开一次,等到看看那飞将挣扎的力量已弱,才靠近它的身边,把它细细捆缚。有时捆缚得细密到像一个布袋。 本段生动的描写恰当地运用了“见”、“赶”、“绕”、“转”、“细细等一系列动词、形容词。这样写就不单单是在介绍蜘蛛的一种习性,而是在刻画一个小小的生命。即使枯燥的昆虫知识显得生动活泼,又使读者获得形象的感受,从而具体地了解蜘蛛的生活习性。 再如《蟋蟀》一文的语言更不像一般科技说明文那样刻板,而更像是散文的语言,生动耐读。比如课文里写刚刚长大的小蟋蟀时,这样写:八月里,在尚未被三伏天的烈日烤干的草地上的小块绿洲的落叶中,我发现已经长大的小蟋蟀,与成年蟋蟀一样全身墨黑,初生时的白带子已经全褪去了。它居无定所,一片枯叶、一片砖瓦足可以遮风避雨,犹如不考虑何处歇足的流浪民族的帐篷一样。 这段描写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将小蟋蟀那可爱可怜的样子写得非常生动传神。 再如《天鹅》为表现天鹅的自由天性,运用了“游弋”、“小憩”、“踟蹰”、“藏匿”等一系列动词,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 总之,说明文中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不仅能增强文章内容表达上的形象性、可感性和文学色彩,使读者获得不同程度的美感体验,受到美的陶冶,还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说明内容的理解,增知益智。

2.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文学来源于生活,但文学作品中描写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当高于它所反映的实际生活,文学典型也应当高于它所描写的生活中的实际人物。文学中的典型应当是以鲜明、生动、突出的个性特征,显著而充分地体现了某一类事物的广泛而深远的普遍性特征的艺术形象。个性特征与普遍性特征这两个方面必须有机地、完美地结合起来。

典型形象所展现的生活现象必然包含一定的普遍意义,必定能显示一定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毛泽东指出:“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这里所说的“普遍性”,就是指的一定生活现象的本质特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共性”“概括性”或“典型性”。文学典型一般应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鲜明的个性特征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尽管是作者塑造出来的,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一个提炼,但这个人物必须是具体可感的人,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他”或者“她”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自己的生活和性格,有自己的行动和语言。这样的人物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物,才是真实可信的人物。一提到张飞,我们马上就能在眼前浮现出他身跨战马、手舞丈八蛇矛的高大形象,甚至能听到他如雷的声音。张飞就是张飞,而不是关羽,这就是鲜明的个性。

第二,广泛的普遍性特征

典型形象代表着同一类型的人,具有同一类型的人的共同特点。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能从典型形象身上看到自己或别人的影子,才能在周围的熟人身上看到典型形象的某些特征。这也正是那些创造了典型形象的作品能够吸引人、感动人的缘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人提到一些优秀作品中的人物,比如经常有人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诸葛亮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足智多谋的代表人物。再如形容某人铁面无私,就说他是包青天;说到质朴、勇猛而又鲁莽的人,就说他是莽张飞;遇到缺乏斗争或行动的勇气,而又常常自我解嘲的人,就说他是阿Q;此外,如赵云、黄忠、花木兰、穆桂英、李逵、武松、林黛玉、王熙凤……都常常被人用来形容周围的人物。是因为这些典型人物的性格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他们概括了现实生活中许多同一类型人物的特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

一,什么是语言的生动性

语言的生动性是指语言能很好地描绘出某个行为的特点,让人能够想象到那个画面。

语言产生:

1、语言的产生是指人们通过语言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或写出来,他包括说话和书写两种形式。语言产生的单位主要有:音素、音节、语素、词、短语、句子。

2、语言产生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如:构造阶段:根据目的确定要表达的思想;转化阶段:运用句法规则将思想转换成语言的形式;执行阶段:将语言形式的信息说出或写出。

语言的用途:

语言的功能主要分为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两方面,其中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以及表现形式。语言是指令系统,是以声音/符号为物质外壳,以语义内涵为意义内容的,指令、含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逻辑运用和信息交互/传递的工具,是体现人类认知/识成果的载体。语言具有稳固性(传承性/无限传播能力,一定条件下可以受公共大众共识保存)和民族性(物种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语言

分析并阐述语言运用生动性的文体差异?

语言生动,这是所有文体的写作都会提到的一种对语言运用的要求。它与对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要求一样,在写作中对语言的生动性要求的具体内涵也是因体而异。

理论写作  这里的语言生动,不是指语言的通俗化或者形象化因为“书论宜理”,在理论写作,尤其是学术文章的写作中追求市俗化,乃至插科打诨、耍贫嘴,那只会令读者倒胃口。理论写作中语言运用的生动性,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语言表述形式的严密而流畅,与其所表达的认识内容的深刻而透彻相互结合,共同形成的一种令人茅塞顿开、酣畅淋漓之感。在理论文章中,语言叙述不必采用详细叙述或说明方式,简要概括即可,不然会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导致表达的中心被忽视。

实用写作  其语言的基本特色在于平实,即所谓“铭诔尚实”。实用写作通常使用通俗但却简洁,朴实而又流畅的语言,将需要告知的内容准确、清晰地传达给接受者。然而,平实并不等于平淡,好的实用写作同样会令我们获得一种语言的生动感。这是因为,实用写作是一种最直接地与接受者现实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文体类型,在它那种通俗但却简洁,朴实而又流畅的语言表达中,适时地传达着生活中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我们需要及时了解的新鲜知识,正是这种平实的语言与鲜活的信息相互结合,形成了实用写作所特有的语言的生动性。

文学写作   语言的生动性几乎就是它的“专利”。从根本上来说,文学语言作用的对象不是我们的抽象理解,而是审美想象,所以判定文学语言生动与否的关键,不在于书面语言本身是否“丽”,而在于它能否有效地充分调动阅读者的审美想象活动。不能有效调动阅读者审美想象的作品,即使华辞丽句堆砌满纸,也毫无生动性可言;能够有效调动阅读者审美想象的作品,即使字面平淡如“床前明月光”,也能令我们在审美想象中获得生动的美感。这正是文学写作所特有的语言生动性的真实含义所在。

语言在文章中相当于脊柱一般的存在,不同文体所用的语言皆不同,就如同那电视剧拍戏需要分场,电影需要分幕一样。通过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反应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语言的运用在写作和生活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21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