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填空题,八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填空题及答案
推荐文章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文言文习题 不要古诗
《三峡》(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1、 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从。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曦月:阳光,月亮。 襄:漫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献:山峰。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清荣峻茂 素;白色。旦;早晨。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4、 区别: 属:属引凄异(连续) 绝:久绝(消失)。 自三峡……(从)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绝 献:极 自非……(如果)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阻绝:断
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7、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
(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分写)
9、运用:
(1)2003 年 6 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 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讨:
(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11、欣赏:
(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 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1 (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北朝精要笔记:
(1)写普通山川之美,清丽自然,浑然天趣,表露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2)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 , “青林翠竹” 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山水的相映、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3)高峰为静,流水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一、解释下列词语: 1 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2 四时俱备 季3 晓雾将歇 消散4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翻译句子1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2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4 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在是人间天堂。
三、简答:
1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赏、自鸣得意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
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念:考虑,想到 寝:睡 但:只是 相与:共同,一起 闲人:清闲的人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户:窗户 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2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
(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五、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 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 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 3 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六、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3、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五、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陋室铭》(刘禹锡 唐)(2002 年河北省中考题)
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题)
④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⑤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⑦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爱莲说》 (宋代哲学家 周敦颐)(2001 年河北省中考阅读题)
一、 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3 分) 1、 益: 副词,更。 2、 植:树立。 3 、鲜:少。 4、濯:洗涤。 5、亵:亲近而不庄重。 6、 妖:妖媚。 7、蕃:多 8、宜:应当 9、独:只,仅
二、翻译: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4、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五、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答: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六、本文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七、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补充说明:上文之字的标号①③④⑤的意思都是结构助词,的。②⑥⑦⑧的意思都是结构助词,无义。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理解背诵:①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③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④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⑤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003 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题)
⑥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⑦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桃花源记
1、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文章知识:
(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
3、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议: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 鲜美:鲜艳美丽
(3)一字多义:志: 处之志之; 标记,寻向所志。
(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 具答之具: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咸来问讯咸,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 4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理解背诵;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003 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
跪求八年级语文上册5、6单元试卷(主要是翻译词语、句子,默写和文言文阅读。)
八上单元测试(第5单元)
一、语言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豁然开朗(huò) 问津(jīnɡ) B.亵玩(xiè) 鸿儒(rǔ)
C.箬篷(ruò) 篆章(zhuàn) D.决眦(cì) 幽咽(yè)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阡陌(田间小路)交通,鸡犬相闻。
B.其两膝相比(靠近)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C.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于)。
D.急应河阳役,犹得(还能够)备晨炊。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那核舟的底面稍平,上面题着雕刻者的名字。
B.贷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偷盗的人不再滋事。
4.文学常识填空。(4分)
(1)《桃花源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文中借虚构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选自《________》,“陋室”的意思是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
(3)《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字茂叔,_______(朝代)________家。
(4)《礼记》是_______家经典之一,西汉______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其中的《大道之行也》指明了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________。
5.默写。(3分)
(1)山不在高,__________。水不在深,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下列对应有错的一项(3分)(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刘禹锡
B.嘻!技艺灵怪矣哉!——《核舟记》——魏学洢——明朝
C.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白居易——唐代
7.仿句,内容自定。(4分)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
[甲]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⑦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⑧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⑨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4分)( )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B.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C.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认为,菊花开花是隐藏着的。
9.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5分)
(1)[甲]文中“陋室”二字紧扣课题,“惟吾德馨”一语是统领全篇的主旨。( )
(2)[甲]文的⑧句运用类比写法,意在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
(3)[乙]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4)[乙]文将记叙、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充分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
(二)阅读下文,完成10~22题。(22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将空缺的原文,填在下面横线上。
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下列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2分)( )
A.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2.桃花源中的人“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是什么?(2分)
13.翻译下列各句。(4分)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不足为外人道也。
1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豁然开朗”一词,写出了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
C.“设酒杀鸡作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写出桃花源人的惧怕心理,不愿让官府知道他们的住处。
16.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三个与本文意思有关的成语。(1分)
1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1分)
(1)缘 溪 行,忘 路 之 远 近。
(2)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18.依据文中的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1分)
山洞口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文中的语句填空。(2分)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1分)
21.“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9分)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 并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ɡ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2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________
(2)使侄录之________
(3)侄罔然而止________
(4)执所书问曰________
2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2分)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我)
(1)皆讥笑之________
(2)诟其侄曰________
(3)汝胡不早问________
(4)致余忘之________
24.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此何字也?
(2)丞相熟视久之,并不自识。
25.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分)
八上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9分)
1、古诗文背诵与默写(10分)
① ,遥隔楚云端。
② ,平海夕漫漫。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 。
④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⑤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
⑥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与梦境结合起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古诗文中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名句。请写出连续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不见曦月( ) 素湍绿潭( ) 飞漱其间( ) 清荣峻茂( )
艨艟数百( ) 如履平地( ) 雾凇沆砀( ) 藻荇交横( )
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4分)
①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②高 峰 入 云,清 流 见 底。
③晨 兴 理 荒 秽,带 月 荷 锄 归。
④山 重 水 复 疑 无 路,柳 暗 花 明 又 一 村。
4、从本单元的课文中积累几个写“水”的四字段语。(不得少于三个)(2分)
5、提炼出下面诗中关于“民俗”的信息。(2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6、理解下面的句子,写出两三句鉴赏性的话。(4分)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4分)
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竞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
;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
。
8、将下面的新闻改成一句话消息。(2分)
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中国舞协、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评审工作日前结束,产生了七十六个提名作品。颁奖晚会将参考“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方式,届时揭晓三十二个舞蹈经典精品及“二十世纪杰出舞蹈家”的折桂者。
9、综合性学习(北京燕山)(共5分)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下面是某省教育厅公布的该省学生体质状况最新监测结果。(箭头代表升降幅度)
监测项目
升降幅度
监测项目
升降幅度
身高
↑
肺活量
↓
体重
↑
视力
↓
胸围
↑
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
↓
材料二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军区新兵训练,55%的新兵怕跑步,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新兵一连进行站军姿训练,不到20分钟,全连117名新兵中,竟有9人晕倒。
材料三 据《河南日报》报道,为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们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共和国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河南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也随之启动。
(1)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青少年体质状况呈现出什么特点?(2分)
答:
(2)“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2分)
答:
(3)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一条宣传标语。(1分)
答:
10、选出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2分) ( )
A.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母亲死得早,父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
B.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C.到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从没有灰心丧气,从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D.这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阅读(66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1~13题。(7分)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11、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 (30字以内)(2分)
12、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的意境。(2分)
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二)完成14——17题。(8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4选出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
A.高峰入云 重岩叠嶂 B.晓雾将歇 朝发白帝
C.青林翠竹 清流见底 D.夕日欲颓 不见曦月
15、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贤与能
B.将:晓雾将歇 出郭相扶将
C.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自:自康乐以来 自李唐来
16、选出加点词解释有误的项( )
A.古来共谈(谈论) B.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C.夕日欲颓(落下)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怪)
17、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B.全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话题,以山峰、河流、石壁、树木等景物的铺陈刻画为主体,最后以无人与之共赏山川之美结束。
C.本文文字清新流畅,精于铸炼,以散句为主,长短结合、骈散交错。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也抒发了作者自己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
(三)完成18——24题(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8、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晴初霜旦
1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0、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
C.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21、文中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珠联壁合、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2分)
22、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秋”季的景物特色。(3分)
夏 春 秋
23、第三段中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2分)
24、请你调动想象,用形象的文字将“清荣峻茂”的景色描绘下来。(4分)
(四)完成25——29题(17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25、选出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 )(2分)
A.天下之伟观也 势极雄豪 B.则一舸无迹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吴儿善泅者数百 溯迎而上 D.分列两岸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26、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B.天:天下之伟观也 吞天沃日
C.百:艨艟数百 腾身百变
D.而:溯迎而上 而僦赁看幕
27、解释加点词的意义。(4分)
①方其远出海门( ) ②每岁京尹( )
③为火所焚( ) ④四马塞途( )
2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如履平地
②黄烟四起
③略不相睹
④随波而逝
29、简答。(5分)
① 能概括全文的一句话是
② 第一段中写潮水的顺序是
③ 第二段中表现教阅场面宏伟的句子是
④ 侧面烘托江潮之盛的句子是
(五)完成30——35题(19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0、解释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是日更定( ) ②余拿一小船( )
③长堤一痕( ) ④客此( )
31、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2、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白: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余:余住西湖 上下十余里间
C.更: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及:及下船 及郡下
33、选出加点词意义不同的项( )(2分)
A.舟子:舟子喃喃曰 左右舟子各一人
B.是: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C.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D.饮: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4、简答。(5分)
①文章的文眼是 (1分)
②作者“雪”是按什么顺序?
(2分)
35、请你写出两句写雪景的诗句。(2分)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人教版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练习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单于 调和 削成 横暴 模仿 哈达 折服 夹住 旋转 参差 浣妆 夔门 滟预 秭归
袅袅 万壑 明妃 瞿塘 斑斓 漾动 眩目仲春 晶莹 谛听 娴熟 勾勒 璀璨 摇曳
隐匿 闪烁 剔透 搅动 黝黑 连缀 竹篙
深湛 恬静 眸子 魅力 蓼蓝 蔷薇 逶迤安谧 肃穆 潸然 篝火 脍炙 缥缈 涟漪
伫立 颠簸 扑朔 砭骨 馋岩 浸淫 镢头
烙印 喧嚣 倏忽 扬镳 擎天 嘈杂 享受皑皑 杂沓 丝弦 屋脊 苍穹 繁衍 蒿草
2.结合课文解释词语
浣妆 斑斓 漾动 晶莹
眩目 参差 谛听 摇曳
璀璨 娴熟 深湛 恬雅
折服 魅力 逶迤 安谧
肃穆 沧桑 摩天 浸淫
烙印 伟岸 喧嚣 倏忽
相看两不厌 如诉如
难以捉 张灯结
风风火火 容光 发
息万变 稍纵 逝
横空出 超凡 俗
然而生 然泪下
毅然 然 分道扬
动听 世外桃
天独厚 炙人口
虚无 缈 大步 星
3.填字组词
屈一指 古壑 小心 屈一指 争先 后 转弯 角
眼花 乱 争分 秒 心急火 微不足 重峦叠 群山万
悬 绝壁 一 之地 生机 繁荣昌 名中外 扑 迷离
4.文学常识填空
1.《巴东三峡》是一篇 (体裁)。作者是现代学者 ,本文以作者船行 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文章开始先 ,然后 而上,分别记叙、描写 峡、 峡和 峡。
2.《周庄水韵》的作者是 , 作家,周庄在江苏昆山,有“ ”的美誉。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选自《 》,作者 ,
当代 。文章自始自终把“ ”与对青海湖的具体描写结合起来。
4.《走进纽约》是一篇 (文体),作者是 作家 。
5.游记,要点明 、 ,交代 和 ,抓住 ,并做到
。
6。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练习题
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
矜持 夜不能寐 大阪 颁发 噙 浩瀚
薄雾 风度翩翩 紫荆花 戗堤 瞩目 凝重
荒谬 劫后余生 无稽之谈 溃口 缔造者 障碍
谚语 穿梭 提纲挈领 搜寻 肆虐 籼型
黔阳县 矢志不移 钵 鉴于
二、填字组词。
无 之谈 细雨 世人 目 流勇退
风尘 不善言 开 大笑 冷嘲热
洪水肆 流勇退 大相 庭 披挂上
兵不 甲 稳脚跟 志不移 面而来
夜不能 后余生 加珍惜 奔乱跑
浩 宇宙 久不息 成名就 出 意料
冷 热讽 夜不能 江河 下
三、解释词语和加点的字。
矜持: 信守:
凝重: 掩映:
瞩目: 子夜:
易帜: 肆虐:
灵光: 福音:
鉴于: 迂回:
率先: 沮丧:
苦涩: 截止:
奔赴:
风度 : 大相径 :
志不移: 后余生:
四、文学常识填空。
1.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和 是新闻最重要的属性。
2.新闻的特点可以用 、 、 、 四个字来概括。
3.消息一般有 ( )、 ( )、 ( )
( )、 ( )、 ( ),六个要素,简称“六要素”或“六何”。
4.消息一般由 、 、 、 四个部分组成, 和 是新闻的主要的部分。
5. 是报纸的眉目,是消息内容的提要。
第三单元基础知识练习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殉职 热忱 狭隘 纯粹 晋察冀 佩服
鄙薄 钦佩 拈轻怕重 时髦 弄巧成拙 圩堤
斟酌 费解 以讹传讹 循环 悲天悯人 摞碗筷
循规蹈矩 阀门 训诫 亲躬 捷径 裨益
统筹
2、填字组词。
麻木不 轻怕重 清清 精 求精 不关心
见 思迁 远万里 自私自 不足为 无 光荣
浴血 战 弄巧成 死斗争 得其反 不 思索
平易 人 是道 动听 以 传 约定 成
一劳永 不以为 不在乎 言 语 忙忙
偷懒 巧 苦用心 山 岭 小心 错 复杂
万事 备,只 东风 小 大做 千头万
3、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点字含义。
殉职: 热忱:
鄙薄: 不足道:
推敲: 失意:
亲躬: 捷径:
拈轻怕重:冷冷清清: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不假思索:头头是道:以讹传讹:约定俗成:一劳永逸: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悲天悯人:循规蹈矩:
4、文学常识填空。
(1)《纪念白求恩》选自 ,作者 。诺尔曼•白求恩(1889—1939),
医生。
(2)《谈语言》选自 ,作者 ,字 ,是我国著名 ,广西博白人。
(3)《最苦与最乐》选自 ,作者 ,字 ,号 ,近代
、 。广东新会人。
(4)《懒惰的智慧》选自 ,作者 , 国 。
5、议论文常识。
(1)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写出来,或 ,或 ,或 ,这样的文章叫议论文。
(2)议论文有三要素: 、 、 。
(3)论点是作者要表达的 ,它是议论文的 。
(4) ,就是提出论点的理由或 ,有 和 两种。
(5)论证方法是论据和论点之间的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 、 、
、 。
(6)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 ( )— ( )— ( )。
6、默写《纪念白求恩》中“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练习题
一、 下列加点字注音。
唱喏 这厮 聒噪 把盏 恁地 间壁
渭州 绰酒作儿 着落 小种经略相公 掇拾
告禀 亲眷 懦弱 盘缠 绰号 腌
揸开 酒肆 臊子 实膘 眼棱 绽裂
磬 钹 铙 赊欠 迸裂 消遣
正着 馄饨 带挈 女婿 亲家 啐
星宿 行事 簇拥 劈手 名讳 报帖
解元 踹 商酌 阎王 兀自 桑梓
侥幸 乡绅 轩敞 作揖 绾 贿赂
招徕 忌讳 罕见 巾帼 忿然 噩梦
许诺 茅塞 严谨 应酬 尴尬 瞥
诅咒 倔强 阿谀 乳酪 豢养 发酵
哽咽 茅塞顿开 鬼使神差 泰然处之 咄咄逼人
二、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齐楚阁儿 聒噪 较量 入港
恁地 间壁 着落 盘缠
腌 泼才 理会 酒肆 揸开
钧旨 消遣 无 业火 迸出
绽 掇 咄
现世宝 相公 带挈 体统
连声 行事 见教 腆
同案 舍与 摸门不着 央及
劈手 踹 拙病 尖酸
权变 局不过 小心 何消
兀自 桑梓 谨具贺仪 轩敞
招徕 心有余
贿赂 富丽堂
忌讳 不言而
应酬 首当其
巾帼 大红灯 高高挂
惠顾 不讲逻辑
噩梦 忿忿然
许诺 于怀
伯乐 塞顿开
瞥 然处之
尴尬 慷 激昂
风范 老态龙
诅咒 了如 掌
倔强 鬼 神差
阿谀 逼人
豢养 无动于
三、 填字组词
千丝万 无精打 面红耳 略胜一 不经心
言碎语 对答如 不 而别 犹豫不 焦 不安
四、文学常识填空。
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 ,作者是 ,
(朝代) 家。其他三大古典名著是 、 、
作者分别是 、 、 。
2、《范进中举》选自 ,作者 , 代 家,字 ,安徽全椒人。
3、《选举风波》选自 ,作者 , 代 。上海人。
4、《山米与白鹤》选自 ,作者 , 国 。
5、本单元文章在文学体裁上讲是 ,这种文学体裁的三要素是 、 、 。
第六单元基础知识练习题
小石潭记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并翻译句子。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西 篁竹 佩环 乐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 取 清 冽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卷 坻 屿 堪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蒙 络 摇 缀 披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可 许 游 依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澈 布 怡然
7. 尔远逝,往来翕乎,似与游者相乐。 尔 翕乎 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 蛇
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其 犬牙 差互 可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环合 凄 寒 悄怆 邃
1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以 清 可 居 乃 去
1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隶 小生
二.划分朗读节奏
1.从 小 丘 西 行 百 二 十 步 2.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3。以 其 境 过 清,不 可 久 居 4。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三.文学常识填空
1.《小石潭记》选自《 》,作者 ,字 ,祖籍山西河东郡。
人称“ ”。 代著名文学家。
2.“唐宋八大家”是指 、 、 、 、 、
、 、 、 。
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并翻译句子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解: 入: 户: 欣然: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 遂: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亦: 寝: 相与: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交横,盖竹柏影也。 空明: 盖: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但: 耳:
二、 划分朗读节奏。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
③盖竹柏影也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三、文学常识填空。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 ,他字 ,号 ,是 代
家, 之一。
第七单元基础知识练习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并翻译句子。
1.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发 畎亩 举
2.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于 士
3.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市
4.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 任 于 是
5. 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苦 劳 饿 体肤 空乏 拂
6.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 动 忍 曾益
7. 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过
8.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于 衡 作
9.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 发 喻
1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入 则 法家 拂 出 敌
1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然后:
二.划分朗读节奏
1. 舜 发 于 畎 亩 之 中,傅 说 举 于 版 筑 之 间
2. 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3. 必 先 苦 其 心 志,劳 其 筋 骨,饿 其 体 肤,空 乏 其 身,行 拂 乱 其 所 为
4. 入 则 无 法 家 拂 士,出 则 无 敌 国 外 患 者,国 恒 亡
三.文学常识填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孟子》是 共同撰写的,是 的记录。孟子,名 ,字 , (时) 、 ,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曹刿论战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并翻译句子。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伐 我
2.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肉食者 何 间
3.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鄙 远谋 乃 何以
4.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 弗 专 以
5.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对 遍 从
6.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 加 以 信
7.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信 孚 福
8.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之 狱 虽 情
9.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忠 属 可以 请 从
1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之 鼓
12.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败绩
13.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驰 之
14.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遂 逐
15.既克,公问其故。 既 克 故
16.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 作 而 竭 故
17.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惧 伏 靡 之
二.划分朗读节奏。
1.一 鼓 作 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
2.吾 视 其 辙 乱,望 其 旗 靡,故 逐 之。
三.文学常识填空。
《曹刿论战》选自《 》,《左传》相传是 时鲁国史官
所写。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测试题有哪些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1.阅读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4分)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diàn()下来了……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zhàn()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做题。(7分)
我和海的爱情刚刚开始。听人说,如果能找到五瓣丁香,就能够得到永久的幸福。丁香一开,我们就相约去寻找。从下午到黄昏,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朵五瓣丁香。
就在欢呼雀跃的时候,我们猛然看到了不远处丁香丛中有一位老人正在四处寻找什么,便走上前去询问起来。老人神情①地说:“我的老伴生病住院了。她一生最喜欢的花就是紫丁香。我早就想找一朵五瓣丁香送给她,可一直没有找到。”
我们深深地被老人深情的话感动了,便把五瓣丁香恭敬地放在他手上。
“不,这是你们的幸福,我不能拿。”老人推辞道。
“”
“谢谢了,年轻人!”老人捧着丁香深深地鞠了一躬。我们赶忙扶住老人,只见他眼②着泪花……
(1)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给文章空缺处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①②
(2)修改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保持上下文意连贯。(3分)
答:
(3)文中第5节的空白处是“年轻人”的回话,请根据语境和人物身份及
关系,把“年轻人”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句子。(4分)
(1)______,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李商隐《无题》)
(3)《春江花月夜》一诗中,作者感慨人生苦短、生命有限,但是江河依旧不知送走了多少岁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有一个伟大的作家,曾写下过“星星——/只能白了青年的发/不能灰了青年人的心”等歌颂母爱、歌颂童真、歌颂自然的小诗,她就是中国现代
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有一部伟大的小说,曾影响了我国几代人,它告诉我们“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部小说就是______。(2分)
5.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报道,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6字)
(3分)
本报讯(记者李丹)通过对成都市6个区县20余家企业的检查、暗访,结果显示,成都市水环境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水环境形势严峻。成都不少河段水质仍受到严重污染。数据显示成都市污染物减少了,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了,但锦江水质还是没有根本好转,并呈恶化趋势。②环境保护基础工作较为薄弱。还存在环境污染数据不清,排污费征收使用底数不清等问题。③环保执法存在“死角”。个别地方环境污染处理率虽达到82%,但工业污染整治仍处于低水平、补欠账阶段,离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要求差距很大。
检查组最后建议,成都市应认真研究解决锦江污染问题,把整治锦江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中,使水环境质量得到提高。
答:______
》》》2015-2016年初二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试卷
》》》2015年初二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训练测试卷
》》》初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五单元试卷:2015学年
》》》2015年初二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参考
》》》初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试题(人教版)
》》》2015-2016年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6.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语。(6分)
(1)滟滟随波千万里:
(2)江流宛转绕芳甸:
(3)落月摇情满江树:
7.“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一句中“流霜”是实写,还是虚写?
由此可以联想到诗人李白的哪一句诗?(3分)
答:______
8.“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一句写出了______。(2分)
9.诗人按时间顺序,环环相扣,节节相生,虚实结合,写出了一夜之间月出月落的全过程,细读全文,补全方框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①这时他身子僵硬、疼痛,在夜晚的寒气里,他的伤口和身上所有用力过度的地方都在作痛。我希望不必再斗了,他想。我真希望不必再斗了。
②但是到了午夜,他又搏斗了,而这一回他明白搏斗也是徒劳。它们是成群袭来的,朝那鱼直扑,他只看见它们的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还有它们身上的鳞光。他朝它们的头打去,听到上下腭啪的咬住的声音,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了鱼使船摇晃的声音。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觉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他感到什么东西攫住了棍子,它就此丢了。
③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用它又打又砍,双手攥住了一次次朝下戳去。可是它们此刻都在前面船头边,一条接一条地蹿上来,成群地一起来,咬下一块块鱼肉,当它们转身再来时,这些鱼肉在水面下发亮。
④最后,有条鲨鱼朝鱼头扑来,他知道这下子完了。他把舵把朝鲨鱼的脑袋抡去,打在它咬住厚实的鱼头的两腭上,那儿的肉咬不下来。他抡了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见舵把啪的一声断了,就把断下的把手向鲨鱼扎去。他感到它扎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再用力把它扎进去。鲨鱼松了嘴,一翻身就走了。这是来袭的这群鲨鱼中最末的一条。它们再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了。
⑤老人这时简直喘不过气来,觉得嘴里有股怪味儿。这味儿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害怕起来。但是这味儿并不太浓。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所描写的内容。(3分)
答:______
11.选段②中“这一回他明白搏斗也是徒劳”,为什么是“徒劳”的?“老人”
明知是徒劳的却依然奋力搏斗,这反映了“老人”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______
12.联系选段③、④,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4分)
答: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梅香林清玄
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⑤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⑦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香的气息。
⑧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⑨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⑩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⑩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⑩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13.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2分)
答:______
14.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2分)
答:______
15.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
答:______
16.品读文章第⑩段,联系前文,谈谈为什么“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
人”?(3分)
答:______
17.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⑧、⑨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4分)
答: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牵牛花蔓
①不管我的两间住室多么狭小,我还是喜欢在室内硬挤上几盆花木。只要我的眼睛接触到一点儿青翠碧绿的草木,精神就会为之一爽。不过,我养了多年山茶、白兰之类也算有名的花木,大多不成功;因为我在偶尔离家十天半月之后,回来时便多已枯萎了。
②无意中我种了牵牛花,当然不把它当作一回事。可是它却一蔓繁花,满窗浓绿。一株牵牛花一天可开十几朵二十几朵,一开就是几个月,天天如此,从不爽约。种养之法简单不过,只要天天早晚不忘浇足两次清水就行了。它取之于人和自然的是这样少,而它报答人和自然的却是这样多,这不禁使我对它产生了一种尊敬之情。
③牵牛花的确没有特别娇艳的姿色,()它的花形花色,都开朗明净,朴素大方,()是别有一番风致。()是那白色的牵牛花,它的外形与心地都同样是那么的纯洁无瑕。
④牵牛花总是迎着黎明开放,而在黄昏前萎谢。生命诚然短矣,但它却与光明同在,它为迎接光明而生,为送走黑暗而死。
⑤但是,我发现有不少牵牛花的枝蔓以至主蔓,一经下垂几天之后就一定枯萎而死,绝无例外。原来,它们都只能向阳、向上飞快地生长,万一它们因为没有附着之处而下垂时,几天后就一定自行枯萎。
⑥我真的敬重起牵牛花来了,因为,它使我凛然地感到恐惧:啊,原来下垂就是倒退,倒退就是死亡呀!
18.依次填入第③自然段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虽然但特别B.因为所以尤其
C.但竟尤其D.但所以特别
19.第③段中“那白色的牵牛花,它的外形与心地都同样是那么的纯洁无瑕,”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1分)
20.选文是从哪四方面来歌颂牵牛花的?(每个方面不超过l0个字)(4分)
答:______
21、作者从牵牛花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
答:______
三、话题作文(3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灿烂一片地,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
一声关切的问侯,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搀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
当你凝视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正在静悄悄地开放,把芳香留给了世界。
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生命,你会发现虽然斯人已逝,芳香依旧弥散。
让我们感悟芬芳的人生,绽放生命的花朵,追求生命的芳香!
请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600字。⑥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我为大家提供的 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测试题 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接下来就是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的 初二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试卷 ,请大家一定仔细阅读,会对大家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
一、全卷书写(4分)
二、积累运用(22分)
1.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上拼音。
苔藓()濒危()饲养()沐浴()
夭折()潸然()孱弱()脐带()
2.文学常识填空。
①消息结构的五部分为:
②新闻的六要素是:
3.概括下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金丝猴(又名仰鼻猴)生活在海拔1500米--3000米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带。群居,日行性,树栖性。性机警,善攀爬,行动迅捷,喜在清晨鸣叫。以树叶、嫩枝、果实、苔藓等为食,亦食昆虫、鸟卵和雏鸟。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和湖北。
4.选词填空。
救护保护呵护看护监护
①一只刚出生便失去“母爱”的国宝金丝猴,经两名巴东妇女三次用人乳喂养,野生动物救护人员四昼夜精心()昨日安全抵达位于武汉市九峰山的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②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昨日为金丝猴成立紧争救护专班。“国宝婴儿”金丝猴有了5位“妈妈”的24小时()。
③该中心昨日成立了由5名工作人员组成的紧急()专班,日夜()这只“国宝婴儿”的起居、饮食、爬行甚至叫喊。
④这只小金丝猴缺乏母体()屏障,存活的难度就更大了。
5.揣摩下面句式特点,仿写一句话。
天空中有片白云,不,那不是白云,那是天使的翅膀洒落的羽毛。
6.人类与动植物的关系就象鱼与水的关系一样密切,离开了动植物人类很难生存。如今,随着人类对大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不少动植物已面临灭绝的危险。请你写一则标语,号召人们来保护珍稀动植物。
7.诗词赏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①诗中写梦境的句子是:_______。
②这首诗流露出了作者强烈的_______情。
8.默写杜牧的《泊秦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