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集
五年级语文教学要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到训练目标上来。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集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集1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借助图片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并积累写花的四字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理解 “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通过想象练笔将“花团锦簇”等词语的具体意思写出来,感受德国景色之奇丽。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通过想象练笔将“花团锦簇”等词语的具体意思写出来,感受德国景色之奇丽。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国学大师季羡林走进那美得像童话一样的地方——德国。
2、齐读课题。抓住“自己”、“别人”读好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有一句能全面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那就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出示句子)
4、板书:奇丽 奇特 从字面理解,奇丽和奇特各是什么意思呢?(非常美丽;与众不同)那在这篇课文中奇丽和奇特各是什么意思呢?(不着急)
二、品味“奇丽”
1、找出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圈出句中体现景色奇丽词语并在旁边写写批注。
2、交流,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应接不暇。齐读
3、同学们,你们都划了哪些能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呢?
4、预设1: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多么美的两个词啊,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师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理解“花团锦簇”:让学生说说所想到的画面?(许多花儿成团成簇地紧拥在一起,非常的华丽。)借助图片形象化理解花团锦簇。它侧重写花的形。
(2)姹紫嫣红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结合图片理解。这里侧重写花的色彩。
(3)这样的画面,你还想用什么词语去形容呢?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繁花似锦、
(4)你还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景色奇丽?从“花的海洋”和“应接不暇”这两个词看出花不仅美而且还很多。(是啊,这里从数量上去写花的美丽)作者的用词是多么准确呀!课件(红字出示: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在这指什么?花多得眼睛看不过来,在这里它还包含着观花者一种怎样的情感?谁体会到了?
观花的人舍得错过哪怕一处景物吗?(生:一下子把所有美丽的花都看完,但唯恐眼睛看的东西有限,看不过来(不仅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读懂文字背后的情感)
5、还有其他词语吗?任何一条街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应接不暇)
6、同学们,让我们追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德国的大街小巷一起来观赏这奇丽的花景。(多媒体出示图片)师配乐讲述:现在的我们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赏着花景,望着家家户户的窗外,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谁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指名读,学生评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读得再轻一点,慢一点)
三、随文练笔
刚刚我们抓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等词语,从形态、颜色、数量上感受到花的美、多,此刻,让我们将这几个简练的词语化为具体的内容,写写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你仿佛看到了_________
四、感受“奇特”。
1、刚刚通过想象练笔,让我们感受到了,德国那奇丽的景色,难怪作者会说:“多么奇丽的景色!”那这与奇特的民族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2、找出描写民族奇特的句子,说说让人感到奇特的理由。
3、(出示)1。“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别人看到的是花的海洋,在自己屋里看到的是什么? (花的脊梁。)
(2)理解“脊梁”(花叶、花茎。)
(3)联系养花实际,谈谈养花目的
(为了好看/为了净化空气……是啊,咱们养花是为了看美丽的花朵)
4、 德国人为什么要看花的脊梁呢?如果是作者,刚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的感受是什么?(奇怪、不理解)好,就把你的这份惊奇读出来吧。
5、 (课件出示第二段对话: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正是这样)
(1)读对话。”
(2)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怎么样?生答:很正常。
(3)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红字出示)
莞尔一笑,怎样笑?同桌互相莞尔一笑。对,微微一笑。
这样莞尔一笑笑出了房东的什么?“善良”,你说,“淳朴”。说得多好!
6、在德国是不是只有这位女房东是这样的奇特?你还从哪得知,大家都这样。
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1)师:是啊,正是这样。正是怎样?
(2)分析境界
过渡:师:正是这样,生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7、文中,作者用了一句更精辟的话来表达这个意思,是哪句话呢?(生答: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出示课文字并板书)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耐人寻味,什么意思?(值得仔细琢磨体会)
(2)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慨叹中你寻味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德国人乐于助人;很高尚!)
(3)正是因为德国民众具有这种“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所以才有了这令人感动的“人人为我”的和谐景象。
8、小结:此情此景,深深地打动了季老先生,难怪他会由衷地赞叹道——(生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五、挖掘“美丽、奇特”的深层意义
1、过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转眼间四十五年过去了,这样的奇丽的景色,这样高尚的境界,会长久保持吗?从哪能看出?
2、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美丽指什么?作者认为美丽的东西很多,除了花以外,“美丽”还指什么? “美丽”还指德国人的心灵很美。“美丽”还指他们那种无私境界的美,这种奇特的美。
(2)谈得好,在美丽的花背后,还隐藏着更多美丽的东西。
(3)回读中心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3、读课题,深化情感
这奇特的民族他们养花的目的很奇特,一代又一代传承这种养花的思想境界也很奇特。同学们记住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度,一读课题;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一种伟大的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二读课题。
六、作业布置:推荐阅读
1、想要对德国有更多的理解吗?那我们就要翻启这样一本书——《德国印象》。此书为季羡林的回忆录,那里有动荡的岁月,沧桑的世事,难忘的师恩,诚挚的友情,质朴的语言,灵动的智慧。
2、《重返哥廷根》,在那里你还能找到这篇课文背后的故事,相信读完之后,就会对他的思乡梦有更深的了解。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奇特
花团锦簇(形态) 人人为我
姹紫嫣红(色彩)
花的海洋(数量) 我为人人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集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和船夫的驾驶技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设计理念
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的阅读学习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读、思、画、议等手段,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小艇的构造特点,领悟小艇在威尼斯的独特作用,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力图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路,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正确读写“威尼斯、小艇、船艄、船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构造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3、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国外走走。看,这是意大利东北部美丽的水上城市——威尼斯(板书)。她的周围被海洋环绕,有401座桥梁横跨在117 条纵横交叉的河道上,连接118个岛屿,有水城、桥城、百岛城之称。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也慕名前往,游览之后,他写下了《威尼斯小艇》(板书)这篇佳作。今天就让我们借着《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一睹威尼斯独特的风光。
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师:同学们课下已经预习课文了,课文中的词语都认识吗?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生读:艄shāo
师:哎,请你再读一遍(船艄shāo)
师:一起读。
生:船艄
意图:关注学生易错的字音。
师:继续读(指名)纵横交叉(chà)
师:同学们有不同读音吗?(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习多音字)
chā(交叉)
chà(劈叉)
生……叉chā
师:叉是多音字,叉这个字还有两个不常用的读音课下查一下字典。
意图:这个字有四个读音,教师只关注了常用的两个,留下了两个让学生查字典,意在培养自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师:唉,同学们,从字面上也能知道词语的意思。这里有两个四字词,谁想猜猜它们的意思。
生猜:纵横交叉 操纵自如
意图:根据字面猜想词语的意思,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有助于高年级学生积累方法,为推想词句的意思打下基础。
师: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吧。(齐读)
三、整体感知
师: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了,那下面就让我们再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说说课文能容)
生:小艇的样子
船夫的驾驶技术
小艇与人们的关系
(师随机板书)
意图:梳理课文内容
四、重点段落品悟。
1、品读第二自然段,了解小艇的构造特点。
师:作者在众多事物中选择了小艇来写,那是一只怎样的小艇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请大家认真读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小艇特点的句子。(初步认识小艇)
师:谁来说一下。
生:像——、像——。
师:对,像独木舟,像——
师:再仔细读一读描写小艇的句子,想一想小艇的_____特点像独木舟。
生:长、深、窄。板书,特点。
师:像独木舟多有趣的样子,你再来读读吧。
生:读。
师:二三十英尺长,1英尺=0.3048米,二三十英尺相当于10多米长呢,比我们的教室还长。(感受小艇的长)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读出自己对小艇长的感受)
师:这小艇可真长。(师评价朗读)
师:那什么特点像新月?
生:(翘)——像——
师:多美的形状啊,你再来读一读。(生读)(感受小艇的外表美)
师:小艇在你的朗读中更美了。
师:同学们看老师换种写法也能写出小艇的特点。
师:出示句子,与原文比较比较,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
生:读后交流。(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师小结:是呀,正是这几句比喻的运用,文字更生动了。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构造独特的小艇。
师:让我们再美美的读一读吧。(带着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感受到小艇的美,比喻句的妙用)
意图:1.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悟,了解课文写了小艇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比喻的。这是学生“得意”的过程;2.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比喻的作用,感受文字的美。这是学生“得言”的过程。3.在品读中逐步形成对小艇形象的完善。学生脑海中的小艇,是通过内化文字一步步形成的,也许不如画面美,也许比画面更美。但这是学生个人感悟,是学生品文析句,思维想象的结果。
师:同学们这么奇特的小艇想不想坐上去?
那就坐上去吧,轻轻地闭上眼睛。
师配乐朗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小艇的美观舒适。
2、品读第四自然段,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
师:这么美观、舒适的小艇要想行动自如,还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
师:认真读一读第4段,看看哪个词最能体现船夫的驾驶技术。(通过关键词来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
生:操纵自如。 预设:(找不到,提醒最能体现的)
师:有几个动词体现了操纵自如,你发现了吗?
生:挤、穿过、急转弯……(随机板书)(抓住动词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
师:挤字用的特别好,你再来读一读。
师:不管多窄,他总能用尽办法挤过去,一个挤字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体会用词的准确)
生:想象说。
师:说得多好哇。
师:谁能像他一样再说说一个穿过,仿佛也让你看到了……?
生:答。
师:多了不起的船夫,你再来读读这句话。(在感悟中读出情)
师:来往船只非常多,速度特别快,河道十分狭窄,可船夫却能平稳的穿过,真是技术高超的船夫啊!我们怎能不佩服呢?谁再来读读。
指名读。(训练有感情的读)
合作读:这么多人想读,那我们合作来读一读,把这六句话分4层来读,①②|③|④|⑤⑥(分层次来读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
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动词,想象画面,体会船夫的“操纵自如”,在品读中表达对船夫的敬佩之情;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及构段的形式。
3、速读最后两段,概括两段内容。
师:船夫的技术真了不起,看人们都来坐小艇了,快速默读最后两段,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读)
师:你来说。
生: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
师:所以作者说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联系到课文开头说明小艇的重要作用)
师: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告诉了我们小艇是主要交通工具=大街上的汽车。(板书)
五、回顾全文,了解课文结构特点。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板书提示)
(学习课文的结构形式)
生:(总——分)
师:你真会读书,是呀,下面的部分都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就是总分的关系。在写文章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使文章条理、脉络清晰。(了解总——分的作用)
师:同学们游览了威尼斯,观赏了小艇,你有什么收获?
生(谈)
师: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回顾本课的写作特点)
1.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比喻。
2.动静结合。
意图: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回归整体。
六、作业:写自己喜欢的物品或家乡的景物,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写出特点。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集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14 个生字,正确认读“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大饱眼福”等词语,并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非洲的风情特色,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出非洲的风情特点的。
4.引导学生练习用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以丰富对非洲的认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非洲的风情特色,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出非洲的风情特点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知识,自学课文内容,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离开了万象之国 —— 泰国,我们仍深深地陶醉在与象共舞的欢乐气氛中。今天我们要走进辽阔的非洲,去欣赏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教师板书课题:28 彩色的非洲)
2.齐读课题,对课题质疑。
二、自主学文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思考:“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在课文中边读边作批注。)
3.对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三、全班交流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
1.理解“色彩斑斓”的意思。
2.朗读句子。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的?
4.课堂交流,引导学生概括。
(1)非洲的蓝天、骄阳是彩色的:
(2)非洲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
(3)非洲的动物世界是彩色的;
(4)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是彩色的;
(5)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5.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把这些内容连接起来?找出这些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四、深入阅读,体验“非洲的彩色”
1.色彩斑斓的非洲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再仔细地朗读课文,画一画:非洲的哪一处地方最让你心动?读一读,品一品。
2.自由交流,随机指导。
(1)重点交流课文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写出了花之多,花之艳?
①出示句子:“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
“高擎”和“绽开”两个词妙在哪里?“一棵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写出了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出示句子:“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花树的“妙不可言”妙在哪里?这样的树你看到过吗?你仿佛听到这位“含情脉脉的少女”在对你说些什么,此时,你会做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2)分小组交流非洲其他方面的“多彩”。
(3)小结:作者写非洲,紧紧抓住非洲的特点——“多彩”展开笔墨,从天空、植物、动物、非洲人的生活、艺术五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写出了非洲特有的风情特色。
五、总结非洲风情
1.导语:这激情洋溢的舞蹈,来自舞者的心灵。它诉说着非洲的原始与神秘,诉说着非洲的热烈与奔放,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2.学生朗读这两个感叹句:“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3.教师点题:是啊!说非洲是彩色的在于它的色彩斑斓,更在于它的多姿多彩!让我们再一次赞叹这彩色的非洲吧!
学生再次感情朗读这两个感叹句。
4.学生自找答案:回到课前学生的质疑,如: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为什么课文要以“彩色的非洲”为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答案。
六、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前搜集到的非洲相关资料,谈谈你对非洲的印象。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如,画一幅画,写一段话,写一首小诗等。
2.全班交流。
七、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语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集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四字词语感受大象的勇猛、温和、聪明而有灵气。
2、了解泰国独特的风情与文化,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着写一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感受人象之间的和谐融洽。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
1、显示大象图片,这是什么动物?板书象,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看到它,你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庞然大物,巨大无比,力大无穷等)
2、板书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一看到这四个字时,你有什么感觉?
可是,真的就有这样的事情,它就发生在我国南面的泰国。
3、简介泰国。问:你对泰国了解多少?
师补充:泰国是一个风光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它素有“万象之国”的美称!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末,都要在产象最多的素辇市举行盛大的象节。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泰国,“与象共舞”!
二、词语引路,初步感知
1、以课件展示如下词语
(1)朗读这些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们发现了什么?
(3)咱们给这些词语归归类?
大象勇猛的词语:冲锋陷阵、攻城守垒、以一当十、以一抵百;
大象神态的词语:熟视无睹、 不慌不忙、悠闲沉着、 晶莹温和;
大象动作的词语:小心翼翼、悠然而去、屈膝点头、彬彬有礼、
翩翩起舞、舞之蹈之、摇头晃脑、踮脚抬腿;
词语朗读指导。第一组:读出大象的勇猛来。指读,齐读。
第二组:这样的大象你还害怕吗?读出大象的种种神态,仿佛大象就在眼前。
第三组:读到这些词语,你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词语里面隐含着一幅幅画面,一边读词语,一边想象画面,你就会读出词语含着的意思与感情,现在我们试试,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
现在叫你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大象,你脑中积累的词语是否比刚才更多了。
2、读了这些词语,大家又读了五遍书,说说你对泰国的大象留下什么印象?
3、老师有个问题:在泰国,人和大象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这也是导读中的问题。板书:人 象 (和谐,亲密)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吗?你有什么理由来证明?
三、整体研读,感受和谐
1、默读课文,在每段中找到能说明人象和谐亲密关系的句子,画上波浪线。等下把理由说给同学和老师听。
2、交流句子。
预设
①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板书:熟视无睹
点拨:(熟视无睹)什么意思?熟视无睹到何种程度?为什么这样熟视无睹。(不再害怕,戒备,而是对人产生了信任的感情)
②象是泰国的国宝。
点拨: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一点儿也不奇怪,为什么不奇怪?大象为这个国家,为人民做了哪些事情?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象是泰国的国宝从国宝这个词,就可以知道泰国人对大象的喜欢,尊重。 板书:国宝
③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点拨:没有距离到何种程度?这个人包括哪些人?
泰国人对于大象是
板书:平静坦然
④大象为游客表演,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作按摩,(信任大象。)
有趣的是,它偶尔也会和人开开玩笑。(多么可爱顽皮的大象,给游客带来多大的快乐呀,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人和大象是多么亲密和谐)
板书:(表演、按摩、开玩笑)
⑤表演的尾声,也是最____……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四、重点研读,“与象共舞”
1、课文写了这么多内容,为什么题目单单叫做“与象共舞”?(因为与象共舞最能体现人和象的和谐与亲密关系。)在板书中做上箭头。
2、好,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一段。课件出示这一段句子:最使人难以忘怀的……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如果大象会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们独特的笑颜。
3、哪一句最能体现人和象之间的亲密,和谐?(指一生朗读,用黄色字样标出)
说说你的感受。(随即点拨)
人群和象群,这个人群包括哪些人?为什么大家都要上去和象一起跳舞?
(被欢乐的气氛感染,看到翩翩起舞的大象,产生对大象由衷的喜爱,情不自禁想亲近大象,远远看着不过瘾,只有和它一起跳舞才能充分表达对它的喜爱)
此时,在游客的眼中,一只只大象就像( )
4、指导朗读: 把你的感受带进去,再读这个句子。
而翩翩起舞的大象,有了人群的加入,显得更加的——兴奋、高兴。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象的眼中,舞动着的人们就像( )
5、让我们走进人和象的内心,出示填空题,训练说话。
此刻,如果你就是与象共舞的游客,你会激动地想
如果你就是在舞动的大象,你可能会想
师:这一舞,舞出了快乐,舞出了信任,舞出了和谐,舞出了融洽。
6、带着各种感受,有滋有味地再读这一段。
7、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哪一句话概括了主要意思?课件显示句子。你发现这个段落的结构特点了吗?先概括再具体。(板书)先概括地写最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再具体地写大象怎样跳舞,人和大象怎样共舞。这就是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我们回到上文看看哪些段落也是这样的结构?找出来
课件一句一句出示概括的句子:象是泰国的国宝。
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有四段都是采用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使条理非常清楚。
五、总结课文,迁移写法
1、老师小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细细研读了课文,深深感受到了泰国独特的风情:人象共舞,和谐融洽的场面。想看看这些画面吗?老师找了几张,让我们细细地欣赏,静静地感受着。可能你对人和大象的和谐亲密会有更深的感受。
2、这节课我们还学到了一种写法:先概括介绍后具体描写。如课文的2-5小节。
3、课堂练习
人和大象的关系是多么和谐融洽啊!
板书设计:
与象共舞
↓
和谐亲密
人←———→象
平静坦然 熟视无睹
国宝 表演、按摩、开玩笑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集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想像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想象意境,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想像能力。
三、跟老师一起学:
(一)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1、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苏州市)人。绍兴二十四年(1164)进士。孝宗时出使金国,表现出不畏__的凛然气节。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他是南宋诗人之一,为“中兴四大家”之一。先做地方官,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曾出使金国,全节而归。晚年隐居石湖。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诗人”。他的词,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诗歌广阔;文字精美,音节谐婉,与婉约派一脉相通。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2、释题:“兴”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3、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试读全诗,回答上面问题。
5、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其一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⑥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其二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④蛱(jiá)蝶:蝴蝶。
6、解释全诗:
其一: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其二: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7、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8、资料:《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9、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这首诗以一个老翁的口吻,写初夏时节乡村劳动的繁忙。成年的“村庄儿女”们,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不是耘田就是绩麻,没有一个闲人,没有一点闲工夫。而那些不懂事的“童孙”们呢,他们也在忙着“学种瓜”。这样一方面更烘托出农忙无闲人的热烈气氛,一方面又表现了乡村儿童在大人影响下从小就爱劳动的好品质。一个“学”字,写出了小孩子们种瓜时认认真真的情态。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10、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11、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和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1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
13、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14、重点句:《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