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设计

5U文学网 > 实用文 > 教学资料 > 班会设计 >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哪些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哪些

| admin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什么家?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什么家?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是北宋的什么家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苏州市)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于应天府书院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諡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是著名的哪三大家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世称“范文正公”。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諡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范仲淹是什么朝代

范仲淹是北宋诗人,字希文

求采纳

范仲淹是什么朝代的人?

范仲淹:(969 -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穿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諡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范仲淹字什么什么

范仲淹,字希文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諡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他的文学素养很高,著名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1052年6月19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3岁。是于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等。

范仲淹的字是什么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

范仲淹的内容是什么

范仲淹的思想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物简介: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諡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范仲淹是个什么人?

宋代名臣范仲淹,字希文,989年生于江苏吴县,他的生母生父早年亡,继母谢氏无以为生,便改嫁于青阳县长山朱文瀚。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的范仲淹,也随继母育于朱家,不久,朱氏因病而亡,范仲淹全由继母抚养长大。尽管生活贫苦,但他坚持刻苦读书。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与滕子京同时进士及第,不久,便邀滕子京来青阳长山,并赴九华山游憩。从此,两人成为至交。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庆历三年(1043),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这年9月,他奉诏条上十事,即“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桑农”、“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意欲改革时弊、考核官吏、裁减闲冗。但他提出的所谓“新政”,前后只一年时间,便因贵族官僚的攻击和反对而告失败。庆历四年,范仲淹出任陕西河东宣抚使,翌年初又被罢。滕子京中进士后也曾任京官多年,后因被人诬告,于仁宗庆历四年贬为岳州(岳阳县)知州。1046年,滕子京重修建于唐初的岳阳楼,并加以扩建,把唐宋人咏岳阳楼的诗赋刻在石上,嵌于楼壁。范仲淹于这年9月15日“作文以记之”。尽管他们当时或被谪贬,或被罢官,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指出自己的更高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这样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成了世世代代的名篇。

范仲淹在池州许多地方留下足迹,《建德县志》卷之九中,载有他的一首题为《尧庙》的诗:“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禹终平洚水,舜载致薰风。江海生灵外,乾坤揖让中。乡人不知此,萧鼓谢年丰。”历史悠久的建德(今东至)县,素有尧舜之乡的称誉。尧庙即位于县城尧渡镇北10公里处的历山。相传舜帝耕于此山,尧帝千里来访。所以,历山及县城有多处皆以“尧舜”命名。范仲淹游历山唱尧庙,也许罢官之后游此而作,亦或进士及第所写,均无从考据。《尧庙》这首诗是对尧舜功勋的赞颂。

范仲淹卒于1052年,卒諡文正,生前著有《范文正公集》。因其与池州结下不解之缘,后人对其十分景仰。清代,曾在范仲淹少时居地的长山(今青阳木镇长山村),建有范文正公祠堂,“为屋十楣,有室以奉遗像,有堂以严祭享,有廊以居守祀者”(丁黼:《范文正公祠堂记》)。由此可见,范氏祠堂规模之大。惜历经兵火,今已无存。

范仲淹都做过什么官?

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宋太宗端拱二年)八月初二,两岁时,父范墉病故,母谢氏,贫无依靠,改嫁朱文翰(当时任平江府推官),仲淹遂改名朱说。四岁随继父北归长山县(现邹平县长山镇)河南村,年稍长,继父让其学习商贾技艺,皆不喜爱,唯愿读书。因随母改嫁倍受歧视,加之家境贫寒,范仲淹自幼形成自强不息的性格。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范仲淹到长白山醴泉寺借读,刻苦自律,倍受磨难,每日"画粥断齑",笃学不辍。1011年(大中祥符四年),范仲淹得知身世后,前往河南应天府拜戚同文为师,继续苦学。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中进士,初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29岁,复范姓, 改名仲淹。后历任大理寺丞、秘阁校理、太常博士、右司谏、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曾出任陕西宣抚史、陕西四路安抚史,战功显赫,又曾做过泰州,楚州、陈州、睦州、饶州、润州、越州、延州,耀州,彬州、邓州、青州等地方官。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諡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北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诗歌被称为半刀体的作家是谁?

“应该是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

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

范仲淹是北宋的。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年少时家中贫穷却坚持读书,1015年,范仲淹科举及第,被授予广德军司理参军一职,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天圣初年,范仲淹任泰州兴化令,主持修筑捍海堰,世称“范公堤。”

天圣六年(1028年),任秘阁校理,因奏请刘太后还政,被贬职至陈州。仁宗亲政后,提拔其为为右司谏。又因谏言废郭后一事,与宰相吕夷简政见不和,被贬到睦州、苏州。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呈上《百官图》,针砭时弊,被指为朋党,又被贬到饶州、润州和越州。

范仲淹的早年经历:

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高祖范隋,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遂定居吴县(今苏州市)。

五代时曾祖和祖父均仕吴越,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宋朝建国后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己丑秋八月丁丑生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

淳化元年(990年)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yuè)。

北宋名臣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范仲淹

字:希文

别名:朱说

谥号:文正

绰号:小范老子、龙图老子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北宋

出生地:真定府

出生时间:公元989年

去世时间:公元1052年

父亲:范墉

养父:朱文翰

母亲:谢氏

妻子:李氏

儿子:长子范纯佑、次子范纯仁、三子范纯礼、四子范纯粹

星座:天秤座

信仰:儒学

职业: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祖籍:陕西咸阳

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毕业院校:应天府书院

其他作品:岳阳楼记、明堂赋、上执政书

其他成就:州县办学;戍边御敌;庆历新政;立言立德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是令后人钦佩的前代贤者。他留下的先忧后乐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闪耀精神。从做人到为官,范仲淹都让人们看见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一位伟大的前贤。

宋太宗端拱二年出生在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官舍,父亲范墉曾经为武宁军节度掌书记,范仲淹在其任上出生。可惜的是范仲淹两岁的时候,范墉就去世了,母亲谢氏带着两岁的范墉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富户朱文瀚,范仲淹由此改名朱说,由养父抚养长大。

范仲淹从小就刻苦勤奋,虽然生活清苦,但是却知足常乐,并不为现今的苦况忧思,反而将全部精力放在了读书致学上。为了更好的读书,他甚至选择远离家庭,借助到清净的佛寺,每日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以此果腹。这就是后世常说的划粥割齑的故事。

范仲淹稍长之后,无意间得知自己的身世,知道自己是养父抚养长大的,对此感到十分惭愧。他不顾母亲和养父的阻挠,远离朱家,自立门户,许下诺言,待功成名就之时,将母亲接去。离开朱家之后,小地方的书籍已经不能满足范仲淹的对知识的渴求,他因此来到了南京国子监求学。

在南京国子监之时,范仲淹仍然只关心学习,不理外事。但是也正因此,范仲淹才能考取进士,入朝为官。范仲淹任广德军司理参军,从此踏入仕途,他也完成了将母亲接来同住的诺言。

范仲淹为官之后,一直都秉持着为百姓为国家做事的精神,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这个国家变的更好。一直以来的不断坚持范仲淹简介,才又了后来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佳句的底气。

范仲淹一生几起几落。从京城到地方,从地方到京城,每一次贬谪都是他坚持自我,坚持清正的鉴证。多次遭贬谪,还能坚持心中的原则,这一点值得我们敬佩。

范仲淹不仅仅是一位有才的文臣,同时也是一位牛气的军事家。西夏反叛之后,被贬谪的范仲淹受到重用,他在边关修建工事,抵御西夏,护卫了祖国的安宁,留下了显著的军事成就。

北宋仁宗时期,著名的庆历新政和宋夏防御交界处的孤城“大顺城”都是范仲淹的手笔。可惜的是就是如此良臣,最后也免不了生死命运。

范仲淹自幼多病,后又几次贬谪偏远地区,晚年之时更是受严寒酷暑防卫边疆之苦,积累了许多的病症 。公元1052年范仲淹简介,已经重兵在身的范仲淹在调往颍州途中去世,享年刘十四岁。

范仲淹的去世,是北宋巨大的损失。他去世之时,凡是他为官任地百姓无不痛哭流涕,犹如生父去世,大家自发为其修建祠堂,纪念范仲淹的功劳。范仲淹可以说是真正的父母官!

22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