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设计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为了古诗的阅读教学,应当提前准备古诗的教学教案。那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诗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古诗教学设计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二、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 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 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 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 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
3. 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 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 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 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 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 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 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参考资料: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诗教学设计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喜欢欣赏儿童诗,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2、丰富词汇:叶子、飞、吹、飘。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小树叶、《大风和树叶》、《叶子飞》磁带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教室四周撒好了各种各样的秋叶)放《大风和树叶》音乐,幼儿随老师扮秋叶飞进教室。
2、凉凉的秋风吹过来,许多小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有些小树叶飘落到我们教室了,我们一起去拾小树叶吧。请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拾到的小树叶是什么样子?
3、谁来说说你拾到的小树叶是什么样子?
4、老师用诗歌里的语言进行小结。
5、小树叶累了,我们让它飘落到小椅子下休息会儿吧。
二、引导幼儿欣赏诗歌《叶子飞》。
1、有首好听的儿歌说的就是叶子,我们一起来听听。儿歌的名字叫《叶子飞》
2、老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幼儿完整欣赏一遍。
3、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里说了什么?
4、放录音《叶子飞》,幼儿完整欣赏一遍
5、提问:诗歌里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它们飘落的时候像什么?引导幼儿学习词汇:叶子、飞、吹、飘(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进行表演)
三、学习朗读诗歌《叶子飞》
1、幼儿跟念儿歌——集体念儿歌——分男女念。
2、老师扮演大树和风,幼儿扮演小树叶,边表演边进行朗读。
四、创编儿歌
除了诗歌里提到的小树叶的形状,你还能说出哪些形状的叶子,它们像什么?我们来把它编到儿歌里去。
五、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还有什么样的叶子,也把它编进儿歌里去好吗?放《大风和树叶》的音乐,幼儿学小树叶飞出教室。
古诗教学设计教案篇3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知本课的十三个认读字和六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3、学习古诗《春晓》,感悟意境,练习背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卡,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同学们觉得春天怎么样?
2、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很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这节课俺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
看一看书,谁能读准确?
板书:春晓 村居(区分“春、村”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
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同学认读:
开火车读。
指名读。
3、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⑴ 加笔画、加偏旁组字:
自──首 十──古 古──居 亡──忙 因──烟 口──知
⑵ 换笔画,换局部组字: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岁──多 放──散
4、读词语巩固读音:
两首 古诗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三、正确流利的读古诗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3、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
四、重点理解《春晓》,感悟意境
1、许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春晓》这首诗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唐代诗人:孟浩然)
2、再谈谈这首诗,说说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根据同学质疑可适当引导:
⑴ 晓:是天刚亮的时候。
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 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⑶ 闻:就是听的意思。
⑷ 啼:就是叫的意思。
3、请同学们看着课文中的图画,听老师范读古诗,听听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字音拖长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 同学自读,体会感悟。
⑵ 教师描述,引领大家读。
教师: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什么?
同学:春眠不觉晓。
教师:刚一醒,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叫声,声音真好听。
同学:处处闻啼鸟。
教师: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又被风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同学: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⑶ 自由练习背诵。
⑷ 学做小诗人,到前面朗诵,教师为同学配上音乐。
⑸ 集体背诵。
五、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六、课堂作业设计
1、找朋友:
诗 村 首 醉 出 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2、读一读,说一说:
诗:诗人。
闻:见闻。
古:古往今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村居》,练习背诵。
2、指导写字。
3、学习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具准备
实物展台,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抽读生字卡,复习生字读音。
2、背诵《春晓》。
3、今天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谁已经背下来了,可以背给大家听。
二、理解古诗,感悟意境
1、谁告诉大家这首《村居》是谁写的?
(清代诗人:高鼎)
2、这首诗写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
(春天里,同学们放学后,一起放风筝的景象)
3、古人管风筝叫什么?
(纸鸢)
4、颂读古诗,练习背诵:
⑴ 自身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跟读《春晓》有什么不一样?
(停顿不一样,这首诗是在每行的第四个字后面稍作停顿 )
⑵ 同桌互相听读,鼓励同学边读边扮演。
⑶ 上台背诵,展示。
三、指导写字
1、教师引导同学说一说要写好哪几个字?
读一读:
古 声 多 处 知 忙
2、同学描字,说一说哪个字最难写?
教师具体指导:
多:上下两局部一样,但写时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写成一左一右。
处:强调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捺要拉长包住上面的笔画。
3、其余的字同学自身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利用实物展台评说:
古:横要写长稍鼓一些。
声: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边的口要写得稍低一些。
忙;强调“忄”笔顺。
四、课后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亲手做个风筝放一放。
2、也可以将现成的风筝拿来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课外读背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与大家交流。
推荐:徐俯《春游湖》 朱熹《春日》
苏轼《春宵》 韩愈《晚春》
古诗教学设计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品味秋景的美丽,感受丰收的喜悦。
2.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品味秋景的美丽,感受丰收的喜悦。
教学难点
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课题)
2.(多媒体课件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什么问题吗?(此处可让学生质疑)
二、精讲点拨,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读准课文,不错、不添、不漏。同时,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指名领读齐读: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4.提问:这些生字中,有哪些容易写错的地方?我们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并交流反馈。
6.齐读。
7.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秋天?
8.小结: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
三、有效反馈,布置作业:
1.小结:读了这一首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2.布置作业:
①熟读诗歌,背诵全诗。
②听写生字词,描红习字。
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根据内容画一幅秋天的画。
④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课后词语,并反馈。
2.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①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此处可让学生质疑)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画画谈谈自己的理解。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②指导学生重点品读:其中,你喜欢什么呢?把描写这一景物的语句勾画下来圈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批注上你的体会。
组织交流,相机指导: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组织讨论: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谈话“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出示分组活动内容: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古诗教学设计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同学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字词、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意境
课前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身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意在调动同学的生活经验,激活同学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只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一)、读通。
1、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竞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教学应建立在同学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干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2、同学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3、指名背诵。
4、认记汉字。(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春眠春晓处处闻啼鸟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协助理解)
2、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交流讨论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2)、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
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3)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协助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三)、吟诵。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同学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春烟散学忙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1)、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2)、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6、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古诗教学设计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罗隐《蜂》
教材分析
《蜂》一诗,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造福的劳动者。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不畏艰辛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教学目标: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教学重点
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场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背诵导入,理解课题
1、从前面我和同学们的简短交流中,我捕捉了一条有价信息,那就是我们班的同学特别爱读书。现在我要考考同学们,谁能背一首自己喜爱的古诗?
2、有会背李白的吗?学生背《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知道这首诗的文眼是哪个字?李白为什么会如此之愁呢?(安史之乱、社会衰败,受小人陷害,怀才不遇……)
3、激情谈话,介绍背景,了解李白。
李白在秋浦时,感觉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好像山穷水尽,看不到出路与光明,但是一副感人至深的劳作场面,让他震撼。他从此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到人生的真谛,他的灵魂得到新生。于是,他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他笔下的冶炼工人的劳动情景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4、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秋浦歌其十四》。(师板书课题)秋浦,在今天安徽贵池一带,是唐朝铜、铁的重要产地。李白在天宝年间流寓于此,写下了秋浦歌共17首。
(二)、独立思考,初步感知
1、看准字形,读准字音。要求把诗句读通读顺。
2、检查反馈:请学生读古诗,其他学生听后评价。
3、我们学习古诗除了读准字音还要做些什么?(弄明白诗意)
4、请同学们自己默读古诗,自己思考古诗的意思。要求先不着急,自己静静地读,静静地思考。
5、课件出示“赧郎”的注释,让学生再次独立思考古诗的意思。
6、请同学逐行说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补充。再连起来完整地理解诗的大意。
(三)、精读古诗,具象画面
古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1)读一、二行,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现代炼铁中钢花四溅的画面)
学生1: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学生2:远远望去,炉中的火烧得正旺,紫色的烟雾不断地向空中升腾。半空中字眼袅袅。如流星的火星跳的非常欢快。共3页,当前第1页123
……
(2)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学生1:体会到了冶炼工人们非常辛苦,工作艰辛危险。
学生2:我体会到了工作虽然艰苦,但是这些工人工作热情很高。
学生3:我体会到了火星飞舞,像夏夜的萤火虫。
……
(3)作者的心情如何?
感受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
古诗三、四句,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通过正面描写,体现了工人们那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1)“郝”什么意思?郝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冶炼工人为什么脸红?
学生1:因为熊熊燃烧的炉火烤红了他们的脸。
学生2:因为繁重的体力劳动,需要不停地出力,工人们各个使足气力,脸挣的发红。
学生3:可能是在寒夜里冻得发红,火光又映照更显通红。
学生4: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
(2)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怎么体会到的?
学生1: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
学生2: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
(3)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劳动的?
(4)诗中“动”你认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的劳动号子应该是怎样的调子,该怎么读三四行诗。
学生1:我认为“动”的意思是惊动,因为诗中诗中说是“寒月夜”,夜晚非常安静,工人们的劳作惊动了寂静的夜。我认为他们劳动号子是响亮的。(读)
学生2:我认为“动”的意思是“震动”,因为照亮天地的炉火就可以看出很多人在合作努力。他们一起发出的号子必定是震动河川的。号子是激昂铿锵的(读)
学生3:我认为“动”的意思是“感动”,工人们劳动中的铮铮号子深深震撼了李白那颗失落的心,使他为之一振。号子是雄浑有力的。
学生4:我认为“动”的意思是“震撼”,寒冷的黑夜,工人们还这样挥汗如雨,那么他们的白天也一样辛苦,劳动人民的艰辛震撼着李白的心。号子是振聋发聩的。
……
(5)还有什么震撼着此时的李白?“寒川”难道就是冰冷的河面吗?
学生: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无比艰辛;积极奉献……
学生:“寒川”是李白那颗冰冷的心。
(6)教师小结: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
(7)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配乐读,齐读、试背。)
(8)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景。
(9)听《秋浦歌》歌曲,练唱,注意诗句中每个字的写法。
(10)默写古诗,同坐互批。
(四)回顾学习经过,总结提炼学习古诗方法步骤。(课件出示)共3页,当前第2页123
(1)读通古诗
(2)理解诗意
(3)体会诗的情境和思想感情
(4)诵读古诗
(五)根据方法,自学古诗《蜂》诗
(六)拓展延伸
《秋浦歌》共十七首,我们只学了其中的两首。同学们课下搜集其他的十五首,我们来个《秋浦歌》品颂会。
专家意见:
有幸聆听到特级教师潘文彬校长和杨新富校长的热心指导,他们在仔细听完之后,给出了非常中肯的改进意见。这是我本次上课的一大收获。
其一,他们指出,像这类同为劳动体裁的古诗两首的教学,要对这两首诗做一个整体的认读感知。因为从编者的角度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从纷繁复杂的古诗将他们选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是一个共同中心主题,那就是赞美劳动的。所以我们在授课中不能机械地一课时学习一首古诗,人为地将古诗内在的联系割裂开。
其二、这首写于唐天宝年间(公元954)的秋浦歌系列古诗,它主要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逐步衰败的历史,李白在目睹冶炼工人的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同时,他更感受到了他们无比的艰辛,从诗句中的“乱”、“明月夜”、“寒”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国家经历战乱,黎民百姓的劳役之苦。寒冬的夜晚他们都要挥汗如雨,那可以想象他们白天呢?因此他们指出对古诗的理解和深度挖掘一定要紧密联系历史,把古诗教学放到那段历史中去,这样把握的方可更准、更深。课堂教学基调定的更为接近诗人创作初衷。
其三、高年级古诗教学要积极借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积累。比如对古诗的初步理解的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直接进入“学生仔细读诗思考之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然后由学生提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这样的教学环节是非常简约而富于实效。这样在这堂课中,就有更多时间去个性化地诵读古诗,具象古诗中的画面。在具象个工人劳作画面的教学中,还不够细致到位。学生的想象,教师的课件提示,如果时间充裕,学生会有更多精彩描述的。
借此对两位专家给与予的帮助再次表示感谢。
古诗教学设计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课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学习时,重在朗读、背诵。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可让学生结合课件插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可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什么”。学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可简单讲解。古诗朗读要把每个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咬字吐字。可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教师可通过同桌互相听读、有针对性地抽查、鼓励到台上朗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阅资料所得。
2、教师可讲解: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它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默读古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解决各自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点拨、指导。
5、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6、齐读古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三、再读感悟,练习背诵
1、试着有感情朗读,教师适当指导。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察、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3、学生讨论,对上述问题发表见解。
4、质疑:还有什么问题?
5、同桌练习背诵这首诗。
四、趣味实践活动
1、我说你读。老师描述诗句的意思,学生读出相对应的诗句。
2、卡片连诗。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学生按生字出现在诗句的先后顺序,摆好卡片,然后连起来,试着背诗句。
五、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刘、记、枝”三个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范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练习。
4、学生仿写一个字后,同桌互相评改,找出问题,进行修改。
5、自己练习写生字。
六、布置课外阅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赠刘景文》。
2、出示课题《山行》。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2、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学习所获。
3、集体讨论,解决学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
4、小组比赛朗读《山行》,老师针对学生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三、趣味实践活动
1、卡片连词练背诵。
2、看图贴诗句练背诵。
3、赛诗会。
⑴ 每个小组出一个节目,集体背诵两首古诗,一首课内,一首课外。
⑵ 小组内先比赛,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
四、指导写字
1、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于、首”两个字。集体评议。
2、教师范写“枫”字。学生书空练习。
3、学生描红仿写。同桌交换评、改。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
《赠刘景行》读起来非常拗口,学生在读上下了不少功夫。因为这首诗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不是很感兴趣,对于诗意的理解也比较生疏。这首古诗大部分同学已经背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学习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