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家故事作品,古代文学家有哪些人物
推荐文章
中国古代作家及代表作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贵族,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诗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辞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部书主要辑录了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11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9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1篇等。
屈原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广泛采纳神巫故事和寓言形式,以神奇瑰丽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境界。他吸收楚地民歌艺术特点并加以革新创造,创建了句法参差不齐而又错落有致的新诗体——楚辞体,他的作品呈现出和《诗经》同工异曲的艺术风貌。
宋玉
宋玉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世人以“屈宋”并称。他是屈原的学生,始事屈原,后经景差介绍,任顷襄王的文学侍从。因作《大言赋》、《小言赋》、《风赋》,深得楚王赏识,赐田云梦泽,具体地点约在今澧水流域临澧县境内的浴溪河一带。不久,宋玉因国君昏庸、小人当道以及自己孤高不群而失职,被放逐到赐地居住。晚年,他创作了楚辞名篇《九辩》。
关于宋玉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只有出身低微,曾师事屈原,出仕后并不得意这几点大体上是可以肯定的。
据《汉书·艺文志》载,宋玉有赋16篇。现署名宋玉的作品有《九辩》、《招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等。但这些作品只有《九辩》一篇公认为宋玉所作,其余均疑系后人伪作。
宋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九辩》是在屈原作品影响下的产物,在形式上更接近汉赋,是屈原骚体赋的变种,是楚辞和汉赋之间的过渡性作品。
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约前87年)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司马迁少时受担任太史令职的父亲司马谈的影响,习诵古文经典,拜过大师董仲舒、孔安国为师。成人后漫游名山大川,了解风土人情,采集传闻异说。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承袭父职,任太史令,得以披览朝内文书史料。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因替兵败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怀着满腹孤愤著书,毕其一生完成《史记》这部历史巨著。除《史记》外,司马迁还作赋八篇,有文集10卷,今仅保留《悲士不遇赋》和《报任安书》。
曹植
曹植(192—232年)是三国时代魏国著名诗人。字子建,安徽亳县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在“三曹”中他成就最高,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曹植早年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深得曹操宠爱,几被立为太子。这时期的诗,大多表现他统一天下的社会理想和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白马篇》是其代表作。后由于他平日饮酒无度,不拘小节,逐渐失宠。待到曹操去世,曹丕即位后,他更是横遭迫害。从传说“七步诗”的故事,可以想见其处境的艰危。这时期的诗,以《杂诗》和《赠白马王彪》为代表,大多抒发他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其中,也有少量反映民生疾苦、吟咏恋爱悲欢的作品。
曹植的诗,感情激昂,富于气势,描写细致,善用比兴。钟嵘在《诗品》中把这方面的特点概括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八个字。
除诗而外,曹植的赋和散文也写得相当出色,如《洛神赋》、《与吴季重书》等,均为名篇。
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年),东晋时代的诗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是南北朝时期与陆机齐名的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因为性情狂傲,与朝廷发生矛盾,后被降为康乐侯,故又称“谢康乐”,墓葬于今江西省万载县。
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对唐代的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谢灵运除诗歌外还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画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因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少有抱负,性喜自由无拘。他从29岁开始出仕,先后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几任小官,因憎恶官场污浊,41岁时决意辞职归隐,此后20余年亲事农耕,与农民朝夕相处,虽一贫如洗,甚至乞食于人,仍洁身守志,不事俗务,死后被朋友赠谥“靖节先生”。现存诗120余首和散文辞赋数篇,成就均高。其诗可分为咏怀诗和田园诗两类,前者慷慨悲愤,表达了不向命运低头的抗争精神和安平守志、不与黑暗现实妥协的生活态度,如《咏荆轲》、《咏贫士》、《读山海经》等;后者描写淳朴自然的田园日常生活,讴歌春播秋收的劳动景象,抒发躬耕的宝贵体验以及与农人和睦相处的愉快心情,如《归园田居》、《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等。散文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和《五柳先生传》等,同为传世名作。陶潜是对后世影响非常深广的作家。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文学大家都对他极为推崇。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年),唐代诗人,湖北襄阳(今湖北襄阳县)人。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闭门苦读。壮年时曾漫游吴越,40岁左右到长安谋求官职,因为无人引荐,没有成功,只好仍回家乡,过着以诗酒自娱的生活。张九龄镇荆州时,他曾入幕做过一段时间的从事,不久回乡,因背发毒疮而死,享年52岁。
孟浩然是唐代创作山水田园诗的先驱者,尤以五言诗见长。其诗歌已摆脱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个人抱负,给唐代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其诗风格清淡自然,韵味悠长,部分诗歌还具有雄浑劲健的一面。有《孟浩然集》。
王维
王维(701—761年),唐朝诗人。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他是一个早熟的作家,9岁就负有才名,年19举解元(即第一名举子),21岁成进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安史之乱中被执,拘禁于菩提寺中,他伪装病疾。乱平,以谄贼官而论罪,因曾作诗寄慨,因而只受到降职的处分。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的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还是小桥流水的恬静幽淡,都能被他准确、精练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著有《王右丞集》。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李白
李白(701—762年),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生活在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前夕,对当时腐朽的统治集团作了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他善于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表达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他对自由和光明的渴望与追求;他对人民的痛苦也深表同情,并在诗中有所反映。
李白诗的艺术风格雄奇奔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很能代表他作品的艺术特色。今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杜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1400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祖父为初唐诗人杜审言,其父为杜闲。唐肃宗时,杜甫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的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杜甫的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韩愈
韩愈(786—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又因郡望昌黎,也称韩昌黎。韩愈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要作品为《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结为《昌黎先生集》。在散文创作上,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的骈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在诗歌创作上,他主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颇大。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为《捕蛇者说》《黔之驴》、“永州八记”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河东先生集》。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年),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的诗歌,反映现实面较广,内容比较丰富,艺术风格豪爽明朗。《聚蚊谣》、《飞鸢操》、《昏镜词》等政治讽刺诗,托物寄兴,借题发挥,却寓意鲜明,锋芒毕露;他的咏史怀古之作如《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等,于低回唱叹之中,寄寓着兴亡变化的沉思和盛衰治乱的教训,也很有自己的特色,有《刘梦得文集》。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来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三年后,制举授秘书省校书郎。后经40年沉浮,以刑部尚书致仕。
白居易是继唐代杜甫之后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的文学创作也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主要作品为《秦中吟》、包括《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通俗派的代表。
杜牧
杜牧(803—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登进士第,任宏文馆校书郎,兵曹参军,后到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任幕僚,以后又历任监察御史、左补阙、史修馆修撰、黄州刺史、池州刺史,最后入京任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是一个关心时事、很有政治抱负的诗人,但由于政局日下,他在仕途上几经坎坷,理想也落了空。在文学创作上,他主张文章“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他的诗文创作中的成功之作,实践了这一理论。杜牧的诗歌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在艺术风格上,他不求“高绝”,不务“奇丽”,古诗写政治社会题材较多,笔力豪健;近体诗俊爽清丽,含蓄蕴藉;咏史诗通过具体历史情景,议论抒情,特持拗峭,自成风格。另外他的《阿房宫赋》也很有名,是历代传诵之作。有《樊川文集》。
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市)。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又因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绮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有些作品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诮。李商隐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有《李义山诗集》。
李煜
李煜(937—978年),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蓬居士。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
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等。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由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柳永
柳永(980或987—约1053年),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山川景致等。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为有名。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有《乐章集》。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中进士。元昊反,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名重当时。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对当时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新政失败,范仲淹被贬至陕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词作仅存5首均称佳作,其中《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与《苏幕遮·碧云天》更是流传千古的名篇。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时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集》。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等地方官吏。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推行新法。熙宁九年(1076年)罢相后,隐居。王安石一生把文学创作与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服务于社会。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强的政治创新,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阐述政治见解和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王安石的诗词对后世影响较深,其务实的文风对扫荡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颗明星。
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进士。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后转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起为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苏轼又擅长书画,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全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我国古代文学家和她他的故事?
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有很多,比如辛弃疾、李清照、苏轼等等,关于他们的故事有很多,比如李清照有赌茶泼墨的故事
汉代文学家刘向的作品有哪些
有《新序》、《说苑》、《列女传》、《别录》、《战国策》。
1、《新序》是一部以讽谏为政治目的的历史故事类编,采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撰而成的一部书。原书三十卷,今存十卷,曾由北宋曾巩校订,记载了相传是宋玉对楚王问的话,列举了楚国流行歌曲《下里巴人》、《阳阿》、《薤露》等,说是“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2、《说苑》又名《新苑》,共二十卷,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
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按类编辑了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3、《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行为的书。作者是西汉的儒家学者刘向,不过也有人认为该书不是刘向所做,因此,现代流行的有的版本作者一处会标注佚名。也有人为认为,现代流传的版本是后人在刘向所做版本之上又增加若干篇得来的。
4、《别录》是中国第一部有书名,有解题的综合性的分类目录书,凡二十卷。汉成帝时,刘向受命参与校理宫廷藏书,校完书后写一篇简明的内容提要,后汇编成《别录》。
5、《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西汉时期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刘向提倡经学
早年的《枕中鸿宝苑秘书》,“书中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深受神秘思想的影响。继又参与石渠阁的五经讲论,濡染于今文经学活动。他后来论历代兴革、国政得失,就拿出了今文学者的派头,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作为论证的依据。
元帝时,他上封事,论舜及文武周公时的祥瑞和幽厉以后春秋时期的灾异而归结于“灾异未有稠如今者也”。上文引成帝时上封事,论宗周以来大臣操持国柄之危国,借“王氏外祖坟墓在济南者,其梓柱生枝叶、扶疏上出屋”之异,申言“事势不两大,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
这表明刘向的历史观是神学的历史观。他这种思想反映了西汉晚年大权旁落、皇族失势的悲观情绪。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刘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