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语录

5U文学网 > 语录 > 晚安语录 > 明清野史丛书,明清野史丛书第一辑

明清野史丛书,明清野史丛书第一辑

| admin

明清史有哪些好的书有作者出版社

谈迁:《国榷》中华书局,1958

《崇祯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明实录

周文郁:《边事小纪》

《崇祯长编》,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满文老档》,中华书局,1990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华书局,1985

黄宗羲:《弘光实录钞》

林时对:《荷牐丛谈》,四明丛书本

文秉:《烈皇小识》,明季稗史汇编本

王世德:《崇祯遗录》

夏允彝:《幸存录》,上海涵芬楼藏钞本

钱谦益:《初学集》,四部丛刊本

张岱:《石匮书后集·袁崇焕传》

张廷玉:《明史》

李霨:《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肃公墓志铭》,收录于钱仪吉《碑传集》,中华书局,1993

黄宗羲:《大学士机山钱公神道碑铭》,《南雷文约》卷一

赵尔巽:《清史稿》

张玉兴:《范文程归清考辩》,载于《清史论丛》(第二辑),中华书局,1980

黄炳垕:《黄梨洲先生年谱》,中华书局,1993

全祖望:《汰存录跋》

《明史纪事本末补遗》,附于《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7

计六奇:《明季北略》,中华书局,1984

蒋良骐:《东华录》,中华书局,1980

夏变:《明通鉴》,岳麓书社

王先谦:《东华录》

朱彝尊:《曝书亭集》,四库全书本

赵翼:《廿二史札记》,清广雅书局本

朱逢甲:《间书》,《中和杂志》本

李岳瑞:《悔逸斋笔乘》,满清野史五编本

程本直:《矶声纪》,收录于无名氏撰《袁督师事迹》,丛书集成本

叶廷琯:《鸥陂渔话》

.李逊之:《三朝野纪》,上海古籍出版社

余大成:《剖肝录》,收录于无名氏撰《袁督师事迹》,丛书集成本

吴国华:《东江客问》,附于《东江疏揭塘报节抄》,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

《玉堂荟记》,借月山房汇钞本

孙承泽:《畿辅人物略》,清初刻本

《大明会典》,上海古籍出版社

余继登:《典故纪闻》,中华书局

尹韵公:《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重庆出版社,1990

于慎行:《谷山笔尘》,中华书局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明实录

《明清史料甲编》,第8本,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

《清实录》第一册,《太祖高皇帝实录》,中华书局,1985

有哪些明清野史的书籍

编年体有谈迁《国榷》、陈建《皇明从信录》、陈鹤龄《明纪》、夏燮《明通鉴》等;纪传体有查继佐《罪惟录》、张岱《石匮书》等;纪事本末体有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彭孙贻《明朝纪事本末补编》等;人物碑传有焦竑《国朝献征录》等;笔记有张怡《玉光剑气集》、谈迁《枣林杂俎》等;记明朝开国至隆庆时期的野史笔记,有陈建《皇明通纪》、余继登《典故纪闻》、宋端仪《立斋闲录》等。其中有专记明朝前期某朝史事的野史笔记,如专记朱元璋开国事迹的《平吴录》、《平汉录》、《平胡录》等;记建文朝的屠叔方《建文朝野汇编》等;记朱棣事迹的《奉天靖难纪》等等

记明朝后期万历至明亡的野史笔记,有李逊之《三朝野纪》、文秉《烈皇小识》、王世德《崇祯遗录》、钱《甲申传信录》、计六奇《明季北略》、卫匡国《鞑靼战纪》等。其中有专记晚明奴变、农民起义的,如王一中《平妖集》、戴笠《怀陵流寇始终录》、吴伟业《绥寇纪略》、管葛山人《平寇志》、郑廉《豫变纪略》、彭遵泗《蜀碧》、费密《荒书》、〔意〕利类思等《圣教入川记》等。记明季党社运动,有吴应箕《东林本末》、吴伟业《复社纪事》、杜登春《社事始末》等。

记南明抗清史事的,有温睿临《南疆逸史》,徐鼒《小腆纪年》、《小腆纪传附考》、查继佐《国寿录》、李天根《爝火录》等。其中专记福王南京弘光政权及江南抗清活动,有李清《南渡录》、应廷吉《青燐屑》等;专记潞王杭州监国,有张道《临安旬制纪》等;专记鲁王舟山政权,有徐芳烈《浙东纪略》、黄宗羲《海外恸哭记》、李聿求《鲁之春秋》等;专记唐王福建隆武政权,有华廷献《闽事纪略》、苏国祐《易箦遗言》等;专记郑成功父子抗清斗争,有杨英《从征实录》、夏琳《闽海纪要》、阮旻锡《海上闻见录》、〔日〕丸山正彦《台湾开创郑成功》、〔荷〕揆一等《被遗误的台湾》等;专记桂王西南永历政权,有钱澄之《所知录》、王夫之《永历实录》等。

清代因文网苛密,史案频兴,特别是康熙后期至乾嘉时期,尤为炽烈,野史笔记大量被禁毁,文人动辄惹祸,只好钻入故纸堆中经营考据,故而清代的野史笔记出现“两头多,中间少”的局面,即顺康初期与道咸以后野史笔记较多,而雍正、乾嘉时期较少。至于记有清一代史事的野史笔记,几乎涸之阙如,仅有魏源《圣武纪》而已;私家的碑传史书有晚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李桓《国朝耆献类徵》、钱仪吉《碑传集》、缪荃孙《续碑传集》、闵尔昌《碑传集补》。

清初文网尚未森严时,有一些记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孙延龄诸王事迹及西南战事的野史笔记,如许旭《闽中纪略》、刘献廷《广阳杂记》、王士禛《池北偶谈》等。

记清初文字狱案的如《顺治丁酉北闱大狱纪略》等。

道咸以后,文网稍弛,野史笔记亦趋于繁兴,记川陕楚白莲教起义、李文成起义,有黄育楩《破邪详辩》、佚名《当阳遇寇记》等;记台湾天地会起义,有沈如瀚《戎马风涛集》、蓝鼎元《平台纪略》等;记太平天国事迹,有陈微言《武昌纪事》、邬西野史《粤氛汇编》等。

2、经济史类。记明代社会经济的野史笔记,如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谢肇淛《五杂俎》等;清代有屈大均《广东新语》、叶梦珠《阅世编》、李斗《扬州画肪录》、钱泳《履园丛话》、昭梿《啸亭杂录》等。

其中记述农业生产的,明代有陆容《菽园杂记》、张瀚《松窗梦语》、徐光启《农政全书》等;清代则有张履祥《扬园闻见录》、周亮工《闽小记》、邵晋涵《南江文钞》等。

记手工业生产的,明代有顾起元《客座赘语》、沈德符《敝帚轩剩语》等;清代有吴骞《阳羡名陶录》、王士禛《香祖笔记》、俞正燮《癸巳类稿》等。

记商业贸易的,明代有沈榜《宛署杂记》、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等;清代有朱彝尊《日下旧闻考》、查慎行《人海记》等。

3、科学技术与文化史类。记医学、地理学、应用技术的,明代有高濂《遵生八笺》、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杨明《髹饰录》、方以智《物理小识》、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等;清代有王徵《奇器图说》、顾炎武《日知录》、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等。

记文学家、戏曲家,明代有蒋之翘《尧山堂外记》;记诗人,明代有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清代有郑方坤《本朝诗抄小传》;记思想家、哲学家,明代有黄宗羲《明儒学案》,清代有唐鉴《清儒学案小识》、江藩《汉学师承记》;记文化名人,明代有何乔远《名山藏》、黄宗羲《思旧录》,清代有钱林《文献征存录》;记科学家,清代有阮元《畴人传》;记书画家、篆刻家,明代有周亮工《画人传》、《印人传》,清代有窦镇《国朝书画家笔录》、震钧《国朝书人辑录》等。

记书画艺术,明代有朱存理《铁网珊瑚》、都穆《寓意编》等,清代有孔尚任《享金簿》、顾复《平生壮观》等。

4、民族关系史及中外交通史类。明代有马欢《瀛涯胜览》、费信《星槎胜览》、茅瑞征《万历三大征考》、张燮《东西洋考》等;清代有毛奇龄《蛮司合志》、魏源《海国图志》、谢清高《海录》、徐松《新疆识略》等。

其中记鸦片战争的有王韬《华英通商纪略》、夏燮《中西纪事》、魏源《夷艘入寇记》、林则徐《信及录》、梁廷枏《夷氛闻纪》、薛福成《庸庵笔记》等。

当然,上述分类是很不严格的。野史笔记本来就是一种不拘形式、随感而录的文献,内容往往纭繁复杂,所以常常是一种野史或笔记就包罗万象,涉及政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因而要把它们严格地别类分门,显然是困难的。我之所以采用侧重某方面内容的分类,无非想让读者对明清野史笔记的概况有个初步的了解而已。近人谢国祯先生《增订晚明史籍考》、《明清笔记谈丛》、《江浙访书记》、《瓜蒂庵明清史谈丛》等,论述和介绍明清野史笔记较详,读后可以令人对浩如烟海的明清野史笔记有更清晰的了解。

第二,要带着问题去利用明清野史笔记。

我们了解明清野史笔记的概况,做到胸中有数,就不会在查阅史料时感到束手无策。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要有个明确的目的,即要带着问题去查阅利用明清野史笔记,“知彼知己”,这样可以避免被文献的大海所掩没。因为无目的地泛泛翻阅,只会徒然浪费宝贵的时间。

一旦问题确定了,或研究某人,或研究某事,那就可以去叩击明清野史笔记宝库的大门了。当然,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首先须查阅与该问题时代背景有关的野史笔记。如研究明末清初学者方以智(1611—1671),我们可以先在《明史》上查阅他的传略,知道他是桐城人,崇祯年间任翰林院检讨,入清亡命南方,变服为僧。这样我们就应查阅记载崇祯至康熙时期的野史笔记,如谈迁《国榷》,计六奇《明季北略》、《明季南略》,张岱《石匮书后集》、温睿临《南疆逸史》、徐鼒《小腆纪传》、刘湘客《行在阳秋》、蒋臣《桐变日录》、瞿昌文《粤行纪事》等,从而可以具体了解方以智的生平活动、时代背景、著述情况等。

又如,我们要研究明初永乐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社会基础问题,就须查阅记载有关永乐时期的野史笔记,如朱存理《铁网珊瑚》、陆深《续停骖录》、张萓《西园闻见录》、叶盛《水东日记》、李默《孤树杂谈》、舒荣都《闲署日抄》、谈迁《国榷》等文献,从中找出资料以进行研究。

有哪些明清私家写作的野史编年体,纪传体,或笔记体?除《罪惟录》,《国榷》,《皇明通纪》,《明季北略

《大明会典》[明]李东阳

《皇明文徵》[明]何乔远

《宋朝事实类苑》[宋] 江少虞

《明实录》

《清实录》

《台湾通史》[清]连横

《增定国朝馆课经世宏辞》[明] 王锡爵增定 沈一贯参订

《藏钞本崇祯长编》[清]汪楫编辑

《皇明经世文编》[明]陈子龙等编

《续通志》六百四十卷[清]高宗敕

《国朝献征录》[明]焦竑

《读史方舆纪要》《二十一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

《众家编年体晋史》[清]汤球、黄奭辑

《明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

《南疆绎史》[清]温睿临

《大义觉迷录》[清]世宗胤禛时官修

《明会要》[清]龙文彬

《明季北略》《明季南略》[清]计六奇

《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

《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

《殊域周咨录》[明]严从简

《人子须知》[明]徐继善

《水东日记》[明]叶盛

《七修类稿》[明]郎锳

《平定三逆方略》[清]勒德洪

《四友斋丛说》[明]何良俊

《清稗类钞》徐珂编

《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

《明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

《陔馀丛考》[清]赵翼

《日知录》[清]顾炎武

《经世文鉴》[清]苏渊雷纂

。。。。。。

明朝的详细正史和野史

一、明朝的详细正史

明朝(1368年—1644年  )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  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  1368年初称帝,国号为大明  ,定都于应天府  ;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  ,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  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覆亡。

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   ,明初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  ,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  ,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 ,还曾收复安南 。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 ,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实际逾亿 ,也有学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两亿。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康熙皇帝对明太祖评价为“治隆唐宋” ,《明史》评价明成祖为“远迈汉唐”。

二、明朝的详细野史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

朱元璋的那个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

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朱棣以“靖难之役”的名义夺位,朱允文不知下落,成为历史之谜。

自永乐夺位的“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郑和七下西洋,修筑《永乐大典》,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

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力挽狂澜,挽救了明帝国,但随即又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

从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辟的“夺门之变”后写起,叙述了忠奸不分的朱祁镇听信谗言,杀害曾救其于危难之际的大功臣于谦,而这也成为他继“土木堡之变”后在历史上留下的又一大污点。

而在他病逝后,相继继位的两位皇帝宪宗和孝宗,一个懦弱不堪无所作为。

从嘉靖即位、议礼之争开始。嘉靖皇帝借议礼之争清除了一批前朝旧臣,总揽大权。此后他的生活日渐腐化,一心想得道成仙,国家大事抛诸脑后,奸相严嵩因此得以长期把持大权。

同时大明财政空虚,兵备废弛,东南沿海的倭寇和北方的蒙古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

明朝那些事儿内容分两大部分,一为内争,一为外战。内争写严嵩倒台后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各施手段,你方唱罢我登场。

三人都是实干家,都为中兴朝廷呕心沥血;同样又都是阴谋家,铲除异己心狠手辣。

而这两者均以张居正为最:改革遗惠万民,荼毒殃及门生。外战亦即援朝抗日战争,场面波澜壮阔,运筹神鬼莫测,更塑造了李如松、李舜臣、邓子龙等一系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英雄人物形象。

虽然一样是说史,但当年明月用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

晚明由“三大案”引发的党争,魏忠贤兴起及袁崇焕之奋战。自张居正去世后,便无人敢管万历,为争国本、查妖书、打闷棍,他与大臣展开拉锯战,三十年不上朝。

东林党却因此发展壮大,为把持朝政,与齐、楚、浙三党明争暗斗,借国本之争,扶持明光、熹宗二帝即位,成功掌握政权。

魏忠贤以平民出身,利用熹宗昏庸,又傍上皇帝乳母客氏,与东林党展开对决。在外,援朝抗日战争后,明防御线转至辽东。

没落贵族之后李成梁打蒙古、灭女真,成为一代枭雄,却养虎为患,努尔哈赤借机兴起,统一后金。

为抗金、守城、夺失地,在帝师孙承宗的带领下,袁崇焕从一介文人成长为边疆大将,坚守孤城,最终击败努尔哈赤。

扩展资料

明朝的永乐盛世

1398年朱元璋驾崩,由于太子朱标早死,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即明惠宗。明惠宗为巩固皇权,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 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逼自杀。

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朱棣的精兵,欲铲除朱棣,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最后率军南下,攻占南京,史称靖难之役。

后明惠宗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朱棣即位,改元永乐。

1405年,朱棣将北平改名北京,称行在,设立北平国子监等衙门。1416年,朱棣公布迁都的想法,隔年开始大规模营造北京,1420年完工,隔年迁都。

永乐时期武功昌盛,天下大治,收复安南设交趾布政司,朱棣又亲自率兵五征漠北攻打北元分裂后的鞑靼与瓦剌。朱棣册封瓦剌三王,使与鞑靼对立,见瓦剌中兴之势,又助鞑靼讨伐瓦剌,不使任何一方独大。

同时授予兀良哈蒙古的朵颜、泰宁和福余三个卫所自治权。朱棣还于1406年和1422年对兀良哈蒙古进行镇压,以维持这一地区的稳定。

朱棣安抚东北女真各部,在归附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设置卫所,并派亦失哈安抚黑龙江下游的野人女真。

1407年亦失哈在混同江庙街的对岸塔林设奴儿干都司,扩大明朝东疆,亦失哈并于1413年视察库页岛,宣示明朝对此地的主权。

朱棣实行积极的外交策略,自1405年开始派郑和下西洋,与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来往,增长财政收入的同时将朝贡制度推向巅峰。

其舰队规模空前庞大,最远到达东非索马里地区,扩大明朝对南洋、西洋各国的影响力。

文治方面,朱棣令编修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解缙率三千文人在三年时间内即告完成。《永乐大典》有22877卷,又凡例、目录60卷,11095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且无删节。

朱棣对异议者强力镇压,诸如黄子澄、齐泰等建文旧臣等都被杀。其中以方孝孺的诛十族 [84]  和景清的“瓜蔓抄”最为惨烈。

还恢复了明太祖时期后来被废除的锦衣卫,另外他还设置了另外一个特务组织——东厂,厂卫制度确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明朝 (中国历史朝代)

218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