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

5U文学网 > 实用文 > 教学资料 > 教案模板 > 五年级《桂花雨》教案

五年级《桂花雨》教案

| 康保

桂花雨当代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作品,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五年级《桂花雨》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桂花雨》知识点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桂花雨》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8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

(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设计意图:运用诗歌导入,既能复习学过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

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5)

2.小组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6)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过渡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7)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

(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四、从具体事件入手,详细把握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1.作者写爱桂花,喜爱它的什么?

2.作者写摇桂花过程中,主要介绍了什么?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3.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思桂花的?

生答,师总结

板书:(puXuewang.com)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充满欢乐

思桂花——杭州赏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又现故乡桂花情

深埋心中

【设计意图:设计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既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四、作业布置。

1.听写本课生字。

2.收集有关“乡愁”的句子。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有助于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小组交流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听写生字词。

桂花 木兰花 台风 糕饼 至少 完整 茶叶 箩筐 婆婆 浸入 尤其 缠着

(请小组长看小组同学的听写情况并向老师汇报。)

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出示课件12)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出示课件13)

思考:(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2)理解 “总是”。

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生答,师总结:“乐”字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使劲”写出了“我”摇桂花的状态。这句话是“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的具体化。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边自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老师随机指导)

齐读。

引导学生理解:摇桂花带给“我”的乐趣,以及长大后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四、对比阅读,反复体会

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生答: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总结: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故乡桂花的香。觉得故乡桂花香,是因为“我”的母亲对故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些。

(1)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3、 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关的句子。

4、 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因为桂树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而母亲为什么还要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答,师总结: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5、 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生答,师总结

作者通过回忆“摇花乐”,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令我们感动。

六、布置作业。

1.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一背,并抄下来。

2.写一写,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录下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桂花雨》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桂花雨》是一篇自渎课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美好的回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新课程提倡,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

所以在设计《桂花雨》的教案时我尽量以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并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一说自己不能忘记的人和事,在阅读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的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我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然后从学生从读懂的地方入手,因势利导,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角色朗读和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乐之情。

在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雨”的时候,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快乐的大事?学生发言热烈,觉得很开心,这时学生融入课堂中间,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感觉,接着让后学生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特别是学生扮演小作者,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这时需要学生静心体会,默默感受,特别是母亲的那句话以及作者怀念童年的那份情。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辩论题:到底是作者家乡的桂花香,还是杭州的桂花香?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展开热烈的讨论,在各种观点的交流过程当中自然的体会到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深情。

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