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小编收集整理了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您,欢迎借鉴学习!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例1,引入“平均分”。
谈话: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2.练习三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运用:
讲解法 分析法 引导法 练习法
学法指导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检查预习)
一、复习导入,导入新课
1.列竖式计算。
48÷5= 36÷6= 53÷7=
2.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巩固了旧知
(初步探究)
二、图片导入,初学新课
1.出示课件 条件:每时租金9元。问题:3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30÷9=3(时)……3(元)
答:3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3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
2.如何引导学生列式解决上面的问题吗?
首先让生独立思考并列式,再交流解释为什么这样列式。交流时关注以下问题
(一)引导生讨论清楚每条船每小时租金都是9元,和前面学过的平均分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要有意识地把列式与画图,列表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算式中的每个数在图中表示什么,特别是余数表示什么?
(三)引导说明商3就是说27元可以划3小时:余数是3就是说还剩下3元,剩下的3元不够划1小时,所以答案为最多划3小时。 首先让生独立思考并列式,再交流解释为什么这样列式。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 3学生试做教材第12页第6题。
引导生思考
如果租1辆大车,那么就有25—7=18(人)坐小车,小车需要18÷4=4(辆)。.....2(人)所以4+1=5辆
如果租2辆大车那么就有25-7×2=11(人),小车需要11÷4=2(辆)。.....3(人)所以2+1=3(辆)
如果租3辆大车那么就有25-7×3=4(人)坐小车,小车需要4÷4=1(辆)
引导生第三种是最合适的方案。只要说对都给以肯定。
学生做完后先让学生汇报交流第(1)(2)小题。然后重点讲解第(3)小题。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五、当堂检测(学习诊断)
1.完成练一练2,3,4题。 先让生独立思考,学生做完后指名回答,然后集体订正。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本节课你学会了吗?你觉得那道题比较难理解,说一说。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在生活中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除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方法:
讲解法 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 练一练:10÷5 16÷5 18÷5 20÷5 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 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8“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 列算式:55÷8
(3) 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 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 填空:P9 2题(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P9“练一练”的第1 ~ 5题。
四、总结说收获。
板书设计:
分 草 莓
55÷8=6(个)……7(个)
8×6=48 比55小
8×7=56 比55大
商是6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初步学会用乘法 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引导中探索,探索中提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你还记得吗?我们试一试背出乘法口诀表。(学生背出乘法口诀。)
(1)用口诀算出得数。
6×3= 2×4= 4×5= 2×3=
(2)填空。
3×( )=6 3×( )=9
4×( )=1 2( )×3=12
( )×4=20 5×(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2、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呈现教材第18页例1情境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提出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学生交流自的分法及写出的除法算式。
教师板书: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可以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汇报交流,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
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可能方法有:
①把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第一只分3个,剩9个,再分给第二只,剩6个,再分给第三只,剩3个,第四只分3个,正好分完。
②1只猴子分3个,2只猴子分6个,3只猴子分9个,4只猴子分12个,正好分完,那么,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4只小猴。
③摆一摆。
每只猴对应摆3个,4只猴正好分完12个,12被分成4个3,根据3乘4等于12,三(四)十二,,那么12除以3的商是4.
这样的方法是直接用乘法口诀计算,我们在计算12÷3时,想3×( )=12,三四十二,就可以直接得出12÷3=4
……
(2)教师引导:刚才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第三种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比较简便,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行计算。
算一算:12÷4=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出示教材第18页“做一做”的习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是几?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如:求12÷6的商,想6和几相乘得12,因为“二六十二”,所以商是2。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说说6÷3表示什么?(把6个气球每3个分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或把6个气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6÷3等于几,让学生自己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有12盆黄瓜苗,4个花盆,平均每盆种几棵?)
(2)组织学生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哪句口诀求商。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老师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5
《写数读数》这一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为今后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打下基础,更能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好准备。
教学时,我先复习数的组成,紧接着又复习了口算和20以内的写法,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看课件用铅笔摆数,先说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4根呢?孩子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4个一在个位上拨4颗珠。我让学生通过感受具体的事物(小棒)到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到抽象的数这个过程,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教学读法和写法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在体验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逐步学会自己掌握学习规律,并从中归纳知识.没有了死记硬背,而且学生的学习会更有兴趣.教学时我注意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摆小棒、拨珠、读数,由直观到抽象,增强学生数感。在例5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直接看图写数。体会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加深了对数位意义的理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动”起来的机会,通过以“动”促思,以“说”促思,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法,动手、动脑去读数,写数,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感知十进制记数方法,加强对计数单位“个、十、百”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积极 探索,主动发展,自主构建知识的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在讲解读数写数和练习题的设计上都特别突出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地方,从而加深如何读数、写数的理解。
当然在这节课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环节之间需要进一步联系密切,过度要自然,并且每一个知识点要充分练习,使学生深刻理解数位的顺序。另外,由于一年级年龄较小,注意力好分散,在课堂上的纪律不好,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这方面以后要注意改善。还有在合作学习中合作效果不理想,学生参与程度不 好,这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研究改善的地方。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