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教材为本”向“以学生为本”的转变 现代教育强调民主化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个性张扬,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
一、学习目的:
1、积累课文中的词句,并学习“镶”“嵌”等八个生字。
2、通过默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二、学习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
三、学习重点:
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齐读课题。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师: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师板书。(牛多)
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4、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同桌交流。
7、师: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三)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五、教学结束:
作业:小组合作办一期异国风光的剪贴小报,并配以简短的说明,课外展览并分小组评比。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2
教学内容:
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引导看题质疑。
2、引导看图导入。
出示有关维也纳的图片,师作简单介绍。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
★字词。
★读书情况。
★质疑解疑。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并交流。
三、学习第一、二小节。
1、抽读第一小节,说说告诉我们什么。理解“摇篮”一词。
2、学习第二小节,可补充音乐家的有关资料。
四、学习课文重点段。
1、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利用合作的形式学习。
2、交流。
☆维也纳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学生说说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指导朗读。
☆分三个层次说:一是这儿到处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像;二是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连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鲜花图案,是用鲜花组成的巨大的音乐符号。
☆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从四个方面说:一是人们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三是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四是在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是,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
☆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有名。学生边读书,边说,师边出示图片,边指导朗读。
3、指导背诵其中的一段。
4、总结。
同学们,维也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此时,你想说什么?
五、迁移练习。
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维也纳歌剧院的。
1、介绍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设施、规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
2、从哪可看出歌剧院的规模宏大?
3、介绍了歌剧院的哪些设施?
4、按什么顺序来写歌剧院的?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教学大楼。
1、外观的形状。
2、规模,设施。
3、按一定顺序描写。
4、学生写一写。
5、习作欣赏。
六、作业。
1、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一组词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观。
2、开展“维也纳——音乐之都”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自行选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读记有关生词。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了解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4.感悟作者的语言美。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通过默读,自读自悟或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理清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叙述层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对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的语言美,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品读、美读。
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
二、图片感知
展示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壮观景象。
师相机对部分图片做简单的解说,进一步加深印象。
三、整体感知
那么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绘黄山云海日出的呢?
1.学生朗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认读生字,同桌相互检查。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4)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读通读顺。
2.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3.理清文章层次。
四、合作探究
师:本篇课文以写景为主,辅以抒情。请大家在阅读中感悟吧!
1.默读“云海”和“日出”两部分,把喜欢的句子画上记号。(动态美的画上“—”,静态的画上“﹏”)
2.品读,感悟景物的特点。
(云海:变幻莫测、景象万千 日出:瞬息万变、美丽壮观)
3.边读边现象,感悟作者的语言美和描写的意境美。
4.再次默读,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是观察和描写有一定的顺序。二是动态和静态描写相结合。三是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4
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朗读,句子比较,体会“慰藉”、“扫荡”、“神奇”等词的意思。
2、悟4---9节,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惟一慰藉,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3、学习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感悟“这一方小小的空白是神奇的!”并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第9节,进而体会“这一方小小的空白是神奇的!”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可是在许多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呢?出示课文1-3节
2、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开直,光线和空气都有了。)碰到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像黑洞似的)。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出示:天窗
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些许阳光和空气的天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茅盾写下这篇文章呢?对活泼好想的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遍。
3、质疑。
(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写练习(听两遍)。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出示文章最后一节,请同学抬头看屏幕校对。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吗?
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①“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②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③ 为什么说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弄懂了这些问题,也就是真正理解了这篇课文。
(出示学习目标、齐读)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读课文,请大家自读课文4--7节。
指名读
二、自读课文,完成练习 1、出示要求:在读中注意以下问题
(1)自读课文4--7节,读通课文。
(2)完成填空:
当(夏天阵雨来临)时或(夜晚)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惟一的慰藉)。它让孩子们感受到这小小一方空白是(神奇的),想到应该(感谢)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
①注意读准多音字:藉(jiè)
②理解“惟一”、“慰藉”(“慰藉”就是安慰的意思。)
3、反馈
指名读
三、细读课文4-7节,在读、品、议、仿中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惟一慰藉 1、质疑。
(1)师: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写练习(听两遍)。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出示文章最后一节,请同学抬头看屏幕校对。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吗?
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①“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②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③ 为什么说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弄懂了这些问题,也就是真正理解了这篇课文。
2、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读课文。
文中两次提到“天窗是孩子们惟一的慰藉”,请同学们看看画面,听听课文录音, (怎样在读中停????)找到有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1)天窗抚慰孩子沮丧和孤寂的心灵。
(2)指名说,想象一下孩子此时此刻的心情。
(3)同桌读
(4)左边:读出活泼好动的孩子被大人叫进屋里,随着木板窗的关闭,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好似被关进了地洞里的不自由、苦恼与不快(“顶”、“偏就不”、“关”)右边:想亲近大自然的那份渴望之情、“偷偷地”、“仰着”)
(5)天窗丰富了孩子的想象
(6)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读第五节:
(1)引读:“透过天窗孩子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2)出示这些带点字,演示雨脚、闪电,想象一下,当时这雨、这风、这雷、这闪电会怎样猛烈地扫荡这世界?在表格中写出孩子们由看到什么而想到什么?
体会“卜落卜落” (声音轻巧) 闪电“带子似的、一瞥、掠过”(动作快捷、利落) 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想象的丰富,语言的形象、贴切。
教师:“孩子们的想象要比真实的大十倍百倍,真是无穷无尽啊!”
(1)自己读好这句句子。
(2)女生读出孩子透过天窗看见光明、看见歌舞般快乐的雨点、闪电时的惊喜。
(3)请男生读出孩子借风雨雷电痛快淋漓地表达出自己被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时不快。
教师:在朗读中,你们已经真切地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复杂、更实在的世界。
(4)师生配合读作者看到的、想象到的句子(四、五节)
小结:天窗给漆黑的屋子带来了仅有的光明(板书:无、有),透过它,我们和作者一起翱翔在想象地田地里,感受到了自由的可贵,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如伙伴般的亲密关系。天窗虽小,却别有洞天啊!(板书:)(雷电的出示????????)
3、学习第六节:
师:晚上,透过天窗我们总觉得离夜空好近,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读懂第七节的意思,选取你们最喜欢的朗读形式,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1) 指名分组读、师生配合读:从少看到多,从“虚”看出“实”: 从一粒星想到无数星,从一朵云想到奇幻的云彩,从一条黑影想到蝙蝠、夜莺、猫头鹰。
小结: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富有变化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纵即逝的黑影组成一体,构成了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
(2)你们想不想看看月夜的景色?老师也为大家打开一扇天窗,请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l 出示动画:晴朗的夜空里一弯新月高挂,透过天窗,看见眨着眼睛的星星、轻盈飘来的云彩、滑翔而过的流星……你会想到些什么呢?(有这些动画的资料????????)
(1)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2)任选你喜欢的句式说话。
l 看到( )想像到( );看到( )想到( ) 你会从( )、( )、( ),想像到( )、( )( )
(3)师引读:啊唷唷——
3、(出示最后一小节:提示注意“了若”)自由读读,你也有这种快乐的感受吗?
小结:天窗虽小,却能醒人耳目、开人心窍,也正因为天窗使孩子的想象丰富,比实际看到的更多更好,给人别有洞天的感觉,所以说天窗是神奇的。
4、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指名说
同桌读
分组读
分四组,最后齐读
听
自读
男、女生读
指名读
师生读
指名分读、师生配合读
学生动手写
指名说
四、感受“天窗”的神奇力量,布置作业 1、“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茅盾”,茅盾先生就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
2、大家要不要也像文中的孩子那样展开想象? 老师这里也留下一方空白,请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填写。
5、你们想不想看看月夜的景色?
出示动画:晴朗的夜空里一弯新月高挂,满天繁星闪烁。
(1)说说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2)要求同学看窗外,仔细观察,用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说一段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佳句。
3.感悟作者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式和用词准确、朴实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借助工具书或注音理解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感悟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 具:
录音,灯片
教学方法:
引导朗读,有感情地读,品读,读评结合。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指导预习,了解主要内容
1.导入。
2.提出预习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想一想:作者对小城凤凰的印象如何?
3.检查预读情况。
二、创设情景,自主选读,感受小城之美
1.师:我是初次来小城凤凰的游客,想在这留影,了解这里更多的情况,以便在照片背面写明。你们能帮助我吗?
2.学生自主选择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至熟。
3.你最想推荐哪里,为什么?
指名说,在说理由的时候随机总结出“美”的关键处。
通过朗读竞赛等形式,激励学生展开想象,读出自豪、骄傲之情。
在说、读时相机出示有关图片、音像、文字资料,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谈一谈感受,激发骄傲之情。
(老师小结)
三、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小结练习
1.练习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8.小城凤凰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领悟词句,品味语言特点
1.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读:把你觉得写的很美、很有触动的语句抄下来,想一想,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3.悟读:指名把自己摘录的语段读一读,说一说摘抄的理由。感悟。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合作研读,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小凤凰之美的
1.默读每个自然段,归纳段意,想想从中感悟到的美。并作好批注。
2.小组交流,互相提示。
3.全班交流。
4.教师点拨。
5.自愿组合6人,成立“小导游团”。按课文的段落来介绍小城凤凰。
三、课外延伸,指导练笔
1.了解学生课前所收集的有关家乡的情况资料。
2.拟好一个题目,写一篇反映家乡景观、人文风俗的小习作。采用“总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来构稿。
3.将组织评讲反馈。
四、课堂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