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设计

5U文学网 > 实用文 > 教学资料 > 班会设计 > 高一语文劝学笔记手写,高中语文劝学笔记

高一语文劝学笔记手写,高中语文劝学笔记

| admin

笔记

词句注释

1.此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黄龙元年(222)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如今在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2.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 的将领。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6.当涂:当道,当权。当:掌管,主持。“涂”通“途”,道路,仕途。

7.掌事:掌管政事。

8.辞:推托。

9.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等书。

11.博士:古代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12.邪(yé):后写作“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3.但:只,仅。

14.涉猎:粗略地阅读。

15.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6.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17.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18.就学:指从事学习。就:趋向。

19.及:到了……的时候。

20.寻阳: 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21.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22.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3.非复:不再是。复:再,又。

24.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25.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26.即:就。

27.更(gēng):重新。

28.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睛。待:对待.看待。

29.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30.见事:认清事物。见,认清,识别。

31.遂:于是,就。

32.拜:拜见。

33.别:离开。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中进士甲科。宋英宗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熙宁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

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录于《司马文正公集》中。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这一史料整理改写而成。

主题思想

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权劝学

《劝学》的笔记整理

【通假字】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

輮使之然也:輮通煣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词类活用】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

用心一也:一,数词做动词,专一。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作动词,走得快。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词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

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

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

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

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

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

【特殊句式】

判断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状语后置句: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水为之而寒于水。

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生xìng通性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1)“博学”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广博地学习,今天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

(2)“寄托”在本句中是“藏身”意,今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以为”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把……当作”,今义通常是“认为”。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輮以为轮,其曲中规(省略句)

语文高一劝学知识点总结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这篇 文章 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 方法 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 教育 思想。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语文高一劝学知识 总结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语文高一劝学知识总结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 有 通 “又”。暴 通 曝, 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智”, 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 游泳 ,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

而青于蓝 (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连词)

《劝学》 读后感

《劝学》这篇文章是荀况最有名的文章。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形象地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学习要坚持这个道理。比如说“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呀,比如说“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呀,比如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呀等等,都很有名。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一句话:“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蚯蚓没有很锋利的爪子,没有很强硬的骨头,却能在坚硬的土地里自由地活动,还能吃到泥土,饮到地下的水,是因为专心致志的缘故。但是螃蟹有很多腿和两个有力的大钳子,却只能住在蛇挖的洞里,是因为浮躁不认真的缘故。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不由得想起“囊萤映雪”的 故事 。“囊萤”说的是一个人叫车胤,他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晚上点不起油灯。可他太想读书了,怎么办呢?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他推开窗一看,有很多萤火虫在飞,他灵机一动,找了一个袋子,抓了一把萤火虫进去,用它们微弱的光映着读书。而“映雪”说的是一个叫孙康的人,十分好学,可家里也是很穷没法点灯。他觉得时间白白浪费掉了很可惜。一个冬天,他出去一看,下了 大雪 ,银光闪闪,十分明亮,于是,他取出书来,不顾寒冷地读了起来。

这两个故事都是说的家境贫寒却刻苦读书的故事。我们现代人和古人相比之下条件有多么好,多么优越呀,可我们却不好好读书,这难道不是在浪费这么好的条件吗?我们现代人受的苦能古人相比吗?我们有资格寻找借口不去读书吗?有的人抱怨家长不给买书看,有的人抱怨作业太多没有时间看书,找出各种理由去逃避读书。其实这些都是借口。

所以我们要明白:读书,不需要任何理由,不想读书,所有的理由都是借口。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找借口,只要认真做了,坚持做了,就必定成功!

劝学段落大意:

本文节选自《荀子·劝学》的第一、第三和第六段。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应持的态度和方法:

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首句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用一连串的比喻进行论证,最后说明人要广博地学习并不断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

第二段,论述学习的作用。作者先从正面阐述学习的显著效果,接着阐述良好效果的取得是因为凭借外界条件,最后推论人需要通过学习来改造、提高自己。

第三段,说明学习应持的态度。全段分三层:

第一层 着重说明知识需要积累;第二层 着重说明学习贵在持之以恒;第三层 着重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这三层意思层层深入,内在联系十分紧密。

22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