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设计活动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再熟悉不过。对于写作的指导,为了成功举办写作的主题教学活动,应该怎么准备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写作教学设计活动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写作教学设计活动篇1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对自己所做作业的责任心。
2、懂得四种基本的修改符号和修改方法,初步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作文中的病句。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学生将课外收集中外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向大家汇报,提高学生对修改文章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修改文章的兴趣。
二、指导点拨
1、指导学生学习短文,先让学生自学,再说说自己学懂了什么,归纳:
※修改文章的作用:修改文章是提高写作能力、写出好文章的重要方法;修改文章能培养自己的责任心。
※文章修改的内容:错别字,不恰当的词,用错的标点和不通顺的句子。
※文章修改的方法:删、补、调、换。
2、课后练习第一题
※学生看看使用了哪些修改符号
※说说为什么要这样修改。
※让学生把原句和修改过的句子对比起来读一读,说说修改后的好处。
3、用修改符号修改课后第二题
※学生自己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动手修改,用上刚学的符号
※汇报,说说你改了几个地方,分别该怎样进行修改
※师生评议,说说他们改得对不对。
第一段话共有七处明显错误。第二段话共有五处明显错误。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学了四种修改符号,一起回忆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回忆上节课学了哪几种修改符号,各该怎样用
二、修改自己的文章
上节课我们修改了书上的几段话,现在我们也学王安石、鲁迅他们,一起来改改自己的作文。
拿出自己最近写的作文,自己修改
同桌相互交换,修改同桌的作文。
同桌两人一起讨论,你觉得怎样改更好。
三、小结
说说通过这次修改,你有什么体会。
写作教学设计活动篇2
教学目标
1、用心观察和感受生活,学会捕捉自己心灵的细微触动。
2、从寻常小事入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表达信心;
2、帮助学生挖掘生活中可以写作的素材,引导学生细心观察。
教学难点:
1、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并进而内化为能力;
2、选取提炼写作素材。
教学策略:
1、借助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2、学习经典,分析并归纳写作方法;
3、写作演练,体会并落实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一提起写作文,许多同学就感到头痛,提起笔望着题目发呆,总觉得无话可说。有一副对联就生动地描写出了同学们面对作文题时的痛苦情形。
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下联:愁事愁情愁眉苦脸横批:写不出来
但是班里一些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拿到作文题目总是思如泉涌,有写不完的新鲜事。文章生动有趣能吸引别人,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他们的作文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我想,首先一定有一双慧眼,有一颗敏感的心,善于观察和感悟生活,并从中选择贴切的材料,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相信你一定能写出打动人的文章。
二、检查预习
问题一:请从你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你喜欢的一篇,说说最打动你的一个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可写的素材。
师生活动:学生发言。
三、指导学生阅读《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师做分析归纳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写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材:
(一)从家庭生活中选取素材
我们要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事,用细腻的心去寻找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培养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全面性。在家庭生活中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多和家人沟通,从中找到生动有趣的写作素材。
(二)从校园生活中选取素材
1、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平时善于观察,我们会发现,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每天都有不同的感受,每天都能发现同学身上的微妙变化。把这些观察落实在纸上,就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写作素材。
2从各个学科中挖掘素材。大语文观告诉我们:处处是语文,时时是语文,事事是语文。一节精彩的生物实验课,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一堂难忘的手工劳动课无一不是作文的好素材。
(三)从社会生活中选取素材
1、走进大自然,培养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观察力。不同的季节,大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时间,天气也会瞬息万变:或晴空万里,或大雨倾盆,或浓雾弥漫,或大雪纷飞。要学会体验,捕捉瞬间的灵感。
2、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量。为避免作文立意肤浅、缺乏新意,我们应当关注社会生活,多读书,听广播,收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扩大信息接收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心田。
选材的注意事项:
1、切入点要小。所选择的事例,要“小”而“典型”。“小”,主要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宜写“大”。“典型”,主要指不要落入俗套。
2、运用细节描写。抓住细节,写出特点。可以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使文章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3、多角度感受生活,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将观察对象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四、触动与分享(例文赏析)
问题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能打动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引导学生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感动点。
师生活动:师生交流互动。
例文:踮起脚尖
夜很深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未回来,我有些怕了,也有些生气。一家三口挤在这二室一厅的房子里,家具很少,却还是有一部老掉牙的黑白电视机,虽然穷,却仍是不愿低头。
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我没有钱去上优秀的高中。但我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我虽然衣着破旧,却有自己的尊严。今年是高三下学期了,高考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转折点。
唯一让我心中有一丝不满的便是父母,他们每天总是那么早地起床离去,又是那么晚地回来。我多么想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园游玩,去河边吹风,可是连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上天也没有满足我一次。
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们回来。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我,可是我不愿他们如此劳累。我愿意过得更艰苦些,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突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不发出声音,泪水却一行一行地滑落。这一晚,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枕头湿了一大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夜我却泪千行!多少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每晚父母都是这样踮着脚尖,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慢慢地移动,我还有什么要感到生气呢?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父母是平凡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伟大的,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
踮起脚尖,父母的爱,今生永不忘,也不敢忘!
问题三:讲述最让你难忘的一件事,与同学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到自身,回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悟被自己忽视的真情,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提取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师生活动:师生交流互动。
过渡语: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抓住它,叙述出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也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五、技法探寻
问题四:在《踮起脚尖》这篇文章中,作者抓住父母亲的一个细微的动作展开,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把文章写具体、丰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寻一些写作技法。
师生活动:师生交流互动。
明确: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
细节描写方法:
1、提取细小的传神动作。
2、捕捉人物特色的语言。
3、描摹个性外貌神态。
4、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5、刻画典型的景和物。
六、目标检测
1、将刚才自己讲述的最难忘的一件事整理出来。要求:写具体,100字左右。
2、展示学生习作,并让同学们进行点评。
七、课堂小结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也不缺少触动我们心灵的人和事,只是需要我们用心感受生活。当我们怀着敏感之心、感激之情去感悟身边的人和事,生活一定很充实,一定有很多可写的东西。
八、作文练习
1.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一直难以忘怀,想和大家分享吗?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2.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的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请拿起笔,从中选择一个方面,把它写下来,字数不限。
写作教学设计活动篇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都有同感:指导学生作文时颇感棘手。我们学习了新《语文课程标准》后,懂得了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这个要求给语文教师的启示就是:作文课堂教学应是以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有效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习作时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呢?我认为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以往作文教学都是根据教材要求,每次上完一个单元就让学生习作,叫同步训练,这种方法当然也管用。但是固定了学生的选材范围。领会能力强的学生当然不在话下。学困生就感到吃力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领会程度布置习作,让学生感兴趣,这样作文起来就会轻松了。
在新课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习作,这样的编排就很科学,有三个题材供学生选择:1.写“难忘的第一次”;2.请你认真观察某个物品加以想象,悟出一个道理;3.写观看漫画“假文盲”的感受。从这三个题目看,第二和第三个题目很多学生是放弃选择的,因为他们不感兴趣。而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第一个题目,因为他们亲身经历过了,所以记忆犹新。有话可说,写起来就轻松了。给学生选择大的习作空间,学生才会感兴趣,才能达到习作的目的。因此,注重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二、注重学生的习作感悟
以前,很多语文教师非常重视习作方法的指导,文章的“开头——过程——结尾”用什么样的方法写,怎样写都一一讲述得清清楚楚,甚至一节课时间几乎都用于指导上,这种限制思维的指导显然是不科学的,会导致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没有创意。在一次统考评卷抽查中,我发现五十个学生的作文,就有几个学生作文雷同,他们几乎都是写同样的事情。例如:作文要求写“我与书的故事”,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看完一本书后的感受。写记叙文的学生中,九个学生这样写“我把书收在怀中,不让雨水淋湿,回到家里,书安然无恙,我却成了落汤鸡。”显然,这些学生要么是在教师范读佳作时记牢了人家作文精彩的片段,要么是教师在指导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只能如此写才符合教师的要求,学生的个性化容易受到压抑,自然在习作中自我表达的情感也不会流露。然而,要张扬学生自身的习作个性,主动习作极需要依靠学生自身的习作感悟,哪怕教师在作文课堂中只讲了一篇文章开头如何写,只要学生一旦有了习作感悟,他就能按自己的思维发展很快把过程、结尾写出。学生习作感悟就如同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感一样,有语感,对文字的理解就会顺理成章。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重学生习作感悟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习作感悟,我们可以依靠学生阅读文章,体会写法上去培养。例如,教师在上作文课前布置学生从《同步作文选》和《优秀作文选》中,找一篇自己喜爱的文章,然后带进课堂进行集体交流,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会写法。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法,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除体会自己的文章写法外,还体会了其它许多别的同学喜爱的文章的写法。这样,由学生自己感悟总比教师一味传授写作技巧的效果好得多。
三、注重习作教学中的发展性
如果教师以看学生习作结果,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将会产生低效率的作文教学水平,那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往往从学生习作的字数,学生习作中的文字表达的优美与否,文章结构等这些结果来看待学生的习作,这很容易导致教师向学生的习作提出高要求。对于不会写或写不好的学生只会挫伤他们的写作自信心,让学生怕写作文以致写不出文章;对于能写的学生则让他们在习作中只向教师的目标迈进,凑字数、抄袭范文,乱套结构的现象就会出现。学生习作根本谈不上有独特的个性,而且这也只不过是“要我写作文”而已。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习作的发展性过程,学生习作完全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张扬了个性,作文教学实效就会大大提高。
四、注重学生生活体验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这就表明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少教师虽然理论上认同这个观点,但实际上与其背道而驰,刻意追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范文进行习作,立意要统一,写法要统一,这样的作文训练使得学生思维个性严重地受到束缚,学生作文也就只能够造就出“固定式”的文章。然而,真正实现个性化文章并不是依靠教师灌输习作观念,而是让他们亲自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的心灵、思想说话,让真实作文在他们心中安营扎寨。比如,习作要求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农村的孩子参加了劳动,他们会懂得马蹄草是生长在泥土里的,他们会知道怎样去从泥土里挖出来。而城市的孩子可能就认为是长在树上的,或者有的只知道市场上有;城市的孩子只知道老鼠是坏蛋,要消灭它,也知道鼠肉能吃,味道不错,但你要他写怎样捉老鼠,他就不知道了。而农村的孩子,就能把捉老鼠的乐趣写得具体生动,原因就是他有生活的体验;同样,你让城市的孩子写参观记,他们去参观过了,所以能写,而农村的孩子,连城都没进过,更别说去参观风景名胜了,要他们写就写不出来。因此,同一题材的习作,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体验不同,写出的文章就不同。这就表明了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就是他们心灵的轨迹,也是他们习作的真实题材。“新颖的题材源自真实”,正是这样一个道理。由此可见,注重学生生活体验,才会让作文教学走上一条光明的大道。
五、注重多元的开放式习作评改
对学生习作后进行评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而评改作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写作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写作水平。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都是教师包揽了评改。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的包揽,容易使教师用主观标准去评价作文。因此,给学生评改作文时会导致评价落差大,结果是评价为低下的学生则受到了习作上的打击,习作上稍有进步的学生却受到了忽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学会评价与修改自己的作文,实质上也是对这种教师包揽一切的习作评改的改革。
笔者在开放式评改习作时,多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方法进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这样的几个环节后,学生能从自己的作文中看到优点,也看到不足;从同学的作文中,也能吸取经验,资源共享。评改完之后,可以由学生小组推荐佳作,作自我展示,让全班同学分享自己习作成功的快乐。因此,注重学生多元开放式习作评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张扬自我的个性并参与到习作评改中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有更深刻更主动的反思,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在写作上不断取长补短,取得进步。
总之,如何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总结、提高。我相信,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文教学可以说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吧!
写作教学设计活动篇4
【教材解读】
1、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是写书中的故事,要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进行合理的加工,或进行适当地概括,或发表自己的感想。鼓励学生从文章中读出文章,从故事中读出故事,从而达到补充阅读面,加大阅读量的教学目的。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发表自己的感想,养成爱读书、好读书、会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
2、教学目标
(1)能借助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语文书中包含的故事有顺序地记叙完整,写出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
(2)通过搜集和整合资料的过程,打开思维,拓展视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逐步养成爱读书、好读书、会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进行合理的加工,或进行适当地概括,或发表自己的感想。
教学难点:从文章中读出文章,从故事中读出故事,写出故事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的文章,有自己的感想。
授课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1、从学期初,就要为本次习作做好准备,每学习一课,让学生做好预习,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相关故事,课后做好拓展,为本次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将搜集的资料结集成册,为本次习作做好铺垫。
2、习作前组织学生演好课本剧《完璧归赵》,并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谈感受。(引导说出看完后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得到的启示,或从情节安排、人物设置等方面对课本剧本身说说看法。)
【教学过程】
流程一:作前指导
一、阅读要求,明确指向
1.指导学生阅读《习作7》,并通过问题启发:读了《习作7》,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引导学生发表对这次习作内容和要求的理解。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并给予肯定,引导学生说出习作要求。
选择范围:可以在本册书中寻找故事,也可以是小学阶段学过的十一册书中的故事。
选择内容:选取的故事不受局限,可以是成语故事、诗歌创作的背景故事、小说章节的前后故事、神话故事、插图故事等。还可以写一写读完故事后从中明白的道理、得到的启示,可以侧重于语文书里故事的记叙,也可以写自己读故事的收获。
(设计简析: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不但锻炼了自学能力、审题能力,而且通过大家的交流,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对本次习作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二、打开课本,寻找“故事”
同学们,我们明确了习作要求,现在我们就打开册课本(也可以是十一册书)寻找故事。
1、学生寻找故事。
2、学生汇报并用一句话说出故事梗概。
教师点评发言,引导学生汇报时注意概括,用一句话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设计简析:让学生打开课本,唤起回忆,自己去寻找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动的事件浮现眼前,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激发他们的热情,也更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一句话概括梗概锻炼了对故事的整体把握,利于习作时将情节写完整。)
三、敞开心扉,诉说“故事”
过渡:我们转眼间找到了这么多故事,它们有的藏在课文中,如发生在《负荆请罪》之前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故事;有的藏在成语中,如“立雪求道”、“叶公好龙”的故事;还有的是一些课文的背景故事,如《半截蜡烛》“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发生在《林冲棒打洪教头》前后的故事;……可见同学们真是爱读书、会读书,我们如何把这些故事说得更具体、更精彩呢?
1、引导明确叙述要求
(1)把故事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完整。
(2)叙述人物时,要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3)要有合理的想象。
(4)写启示时,不要大段大段的摘抄情节,而应注重感受和启示,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引导回忆观看课本剧时的情景,教师引导说出。)
2、从众多的选题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简单讲给同桌听。
3、推选优秀者在班内讲自己选取的故事。
教师引导点评(侧重于是否完整、有顺序、重点突出、并展开了合理的想象)
(设计简析:这一环节提高了难度,因此让学生同桌互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优秀者则给同学们做好了示范。这一环节完成了由易到难的巧妙过渡。)
流程二:下笔成文
四、点拨思路,编写“故事”
我们已经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故事,现在就开始写一写你找到的故事,作为对语文书的资料补充,也可以写读了故事之后受到的启示。写的时候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重点突出,也可以再次寻找所需要的材料阅读连接,充实内容,要有合理的想象。
可以结合刚才所说的,先用几句简单的话或几个词语写下自己的构思。然后,快速成文,遇到选不准的词语或不会写的字,可以先跳过去,以免影响全文的构思。有问题的同学可举手示意,小声交流,请大家动笔成文。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设计简析:从说到写、先说后写历来被视为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在让学生尽情交流的基础上,画龙点睛地作了写作方法的精要指导,使学生从“有话想说”到“有话会说”,从“想写”到“会写”。)
流程三:作后评改
五、修改习作,充实“故事”
1.自我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仅开头就修改了二十多次。这可见修改的重要性。请大家先快速浏览作文,把刚才没写出的字词查阅工具书补上,然后出声读自己的文章,从字词句三方面看看有没有要修改的;再读时,注意考虑是否按照一定顺序来写,写完整了,想想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在通读中发现了问题,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及时修改。
2.集体评议。
选取一名学生,鼓励他把习作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教师适时点评。点评时围绕“写事的文章是否做到了按一定顺序写、重点突出、情节完整,写人的文章是否突出了人物性格特点,是否想象合理等。”
3.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文章不厌百回改”,在刚才评改这位同学习作的过程中,你一定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请同学们再一次出声的读自己的习作,用刚才的方法再次修改习作,并在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设计简析: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这一环节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习作修改,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自主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能力,使每位同学的习作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六、结集成册,分享“故事”
以《“故事”里的“故事”》《慧眼识“故事”》《书中自有千古事》等书名将故事分类汇编,结集成册,放入班级图书角,供同学们借阅。
(设计简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活动中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拥有轻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固然很重要,可是如果写完后就没了下文,学生会很失落,会认为习作是为了写而写,那么课后的拓展、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结集成册,能进一步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让他们更加热爱习作,使训练落到了实处。)
写作教学设计活动篇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作文讲评,学会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熟悉的人的某方面品质。
2、学会运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作文的方法,能对他人的作文进行正确的点评。 教学重点:学习作文点评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要求进行作文点评。
教学过程:
(一)词语比赛,导入新课:
1、导言:
师:同学们,听说课下你们积累了很多“人”字开头的成语,现在咱们来进行一场词语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好?(小组内展示词语)
师:我们知道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那上节课我们写了一篇写人的文章。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吗?这节课,我们将对这篇文章进行讲评。
2、复习作文要求:
(1)指名说出本次作文要求:写人,要抓住这个人某一方面的特点来写,比如学习上刻苦认真、勤奋努力;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待人上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具体的要通过一件事,来表现这个人某一方面的品格。写好后多读几遍,并认真修改。
(2)提问:这次作文向我们提了几点要求,哪一点最重要?
(共三点要求:1、写一个你熟悉的或是尊重的人;2、要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反映他某一方面的优秀品质。3、写好后多读几遍,并认真修改。)
(二)榜上有名
在这次的习作中,有一批同学的习作是完成的比较好的,比如:李佳丁泳方 杜昊龙 也有些同学的作文进步很大,比如:丁路路 王可欣闫志等,让我们为这些榜上有名的同学鼓掌。
(三)作文欣赏
1、欣赏精彩片断
师:和每次作文一样,虽然佳作不是每个同学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习作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精彩之笔,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些同学作文中的精彩片断。你最想先听谁的作文呢?
生:杜昊龙的
师:那就请杜昊龙把自己的文章念出来吧,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的好?还有什么建议?
例文:爱我的妈妈
生活中的爱有许多:父爱,爷爷的爱,外公的爱,姨母的爱,同学之间的关爱、友爱……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母爱。
那是今年的五一节的前夕的事。星期五上午上第一节课时我觉得肚子有些隐隐作痛,我没多大在意。第三节课开展活动时肚子痛非但没有止住,还带着虚汗变本加厉地卷土重来。课上了一大半,我终于忍不住了,“哇”地一声吐了。老师见了,就让我打电话给家长,让家长来接我。下课了,外婆过来把我接走了。快到家时,我又吐了。这样接连吐了几次,令我十分不舒服。
中午,妈妈下班回来,见我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给我量了量体温,发现我发高烧了,便冲了一包药,取了一颗消炎药让我服下,随后给我盖好被子,待我睡着后才去上班。晚上,她督促我吃完药,又帮我掖好被子,让我睡觉。
就这样,几天过去之后,我发现妈妈这几天一直很疲劳,脸色很黄。我问她怎么了,她不回答,只是一笑了之。
有一天夜里,我起来上厕所时竟惊讶地发现妈妈竟然在我床边的椅子上睡着!我顿时明白了妈妈为什么那么累,原来她一直在床边守着我生怕我出一点意外。这是多么崇高的母爱啊!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像打碎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这时,妈妈醒了,她见我愣在那里,便急忙让我上床,给我盖好被子,并连连说:“小心着凉啊!”随即,又坐在了椅子上……此时,我的心里十分难受,两颗泪珠落了下来。
妈妈,我爱你!
2、学生听完后随机说说这些片断好在哪里。
师:还有什么建议?或者说你认为哪里写的还不够好?
生:没有外貌描写,如果加上妈妈的外貌会更好。
师:希望这位同学及时进行修改。
(四)请你评改
1、出示例文进行修改。
2、小组为单位按要求点评例文。找出除了加入外貌描写,还有其他修改的地方吗?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
①叙事是否具体,是否符合中心需要;
②句子是否完整、连贯、通顺;
③字是否写的正确;
④标点用的是否恰当。
3、每小组选派代表指出优缺点并提出修改意见。
(五)佳作亮相
1、先小组上讲台读自己小组修改好的作文片断或佳作
2、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
(六)创造发表条件,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在班内传阅。
(七)总结:
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老师发现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你们的文章已经比原来更精彩了,那就请同学们赶紧把你的文章誊写出来,在班内传阅吧。
写作教学设计活动篇6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身边熟悉的事情,丰富习作的素材。
(2)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完整和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的习作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明确作文要求进行写作,并能清楚地表达一件事情,明确记叙文的六大要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你打开记忆的闸门,你亲身经历的一桩桩、一件件美好的往事便会浮现在你的眼前:在街头巷尾、校园里、家里、村子里、上学路上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儿,夏令营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时的欢乐,除夕之夜吃团圆饭的热闹情景,寒假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做好事,在家里与父亲对弈的有趣情景……这些事情,有的让你高兴,有的让你难过,有的让你受到鼓舞,有的让你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有的使你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和启示,有的使你学到了新的知识,有的使你增长了见识和才干。能不能把你认为最想告诉老师的那件事向老师介绍一下呢?
二、指导构思,教给习作方法
1. 指导学生学会自拟题目
(1)启发谈话:同学们都想把自己最想告诉老师的那件事介绍给老师,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不可能听你们一一介绍,你们能不能把要告诉老师的那件事写下来给老师看呢?不过,要把这件事写下来,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习作的题目。
(2)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记事类课文或自己读过的记事类习作,启发学生思考:记事类的文章我们一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确定文章的题目?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记事类文章拟题的基本规律,既可以按时间或地点拟题,也可以按中心事件拟题。
(3)让学生根据回忆的习作素材自拟题目。
2. 帮助学生掌握“有序”表达的方法
(1)启发谈话:同学们读过许多有关记事的文章,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2)教师归纳小结。记事的文章,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通常有以下两种:
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次序来组织安排材料。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一步一步从头写到尾,写出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全过程。
倒叙——就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然后再回过头来写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中间经过怎样的发展变化才出现这样的结果。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表达的顺序,并列出习作的提纲。
3. 教给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开头的方法
万事开头难。学生习作构思时,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开头难”。因此,教师在习作指导时,要教给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开头的方法,这样做,一是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二是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开头难”的问题。
(1)启发谈话:一篇文章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能产生“开门红”的效果,因为读者看文章总是从开头读起的。但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文章开头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想一想:在你读的记事类文章中,哪些开头的形式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教师归纳小结。就写一件事而言,常见的开头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如:“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肯劳动,连过年都更有滋味,更有乐趣。”
抒发感情——直接渲染文章气氛。如:“我今年小学即将毕业了。从不懂事的小孩,到胸前飘着红领巾的少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值得回忆的往事啊!在这些往事中,最使我难忘的,是张老师带病给我补课的那件事。”
说明情况——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人公作简要的说明。如:“金秋十月,故乡的柚子熟了。旅居海外的伯父带着他15岁的女儿从遥远的南美洲回到了浮云镇。第二天一早,堂妹就嚷着要我陪她去买柚子。”
提出问题——以吸引读者关注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鹏鹏虽然有个储蓄罐,但今天储,明天用,所以总是空着。可是最近不知什么原因,储蓄罐渐渐地满了,沉甸甸的。谁知好景不长,一天,我摇了摇他的储蓄罐,空空的了。钱到哪儿去了呢?我的心里顿时升起了一团疑云。”
展开联想——从某一个事物追溯到某一件事情。如:“每当我看见珍藏在抽屉里的那张我和李老师合影的照片时,就想起一件十分羞愧的往事。”
开头的方法尽管有多种多样,但具体写作时,还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运用。可以用一种方法开头,也可以将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开头。
(3)先让学生根据习作的需要写一个开头,想好之后和同桌互相交流交流,看能不能完整的表达出来,必要时可以互相补充。然后教师指名交流,再作适当的指导。
三、参考例文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同时明确写作要求
1、老师范读短文,同学们听的时候找出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老师读完之后同学们说说这件事给作者的启发是什么。
3 、说说文中描写人物的表情,动作,心里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好处。
4 、归纳写作时注意事项: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并写具体。
四、学生起草,完成习作初稿
学生起草时,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在25分钟内完成习作初稿的学生授予“耕耘奖”。
五、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 教师讲述一两个古今中外名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调动学生修改的积极性。
2. 示例修改,突破难点。
学生写记事类的文章,常见的毛病就是不能把事情的经过(即重点部分)写具体,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出示典型的“病文”,组织学生讨论修改,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抓住重点写具体的方法。
六、课后小结:
写一件事很好写,但要做到有意义,就有一定的困难,重点应放在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上。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吸引读者。(修改提示:在习作中,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是否清楚?重点部分是否写得具体?用“——”划出需要修改和补充的地方。要求学生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记叙是否完整,重点部分是否写具体”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课后反思:
以上作文教学设计体现了作文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这一现代教学思想。
第一,突出了学生在习作中的主体地位。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自主参与贯穿在自主选材、自我构思、独立修改等各个教学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主体参与。根据记事类纪实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有目的地教给学生如何拟题、如何有序表达、如何抓住重点写具体等方法。这些方法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教师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的,从而实现了教与学的动态平衡。
第三,重视在习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事来写,确保学生习作素材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其次,从拟题到构思,鼓励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这样可以克服学生习作中千篇一律的毛病,使学生的习作充满个性。
写作教学设计活动篇7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习作能力训练的要求中明确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坚持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习作情况,引导学生完成此次习作。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弄清童话的特点,学习编写童话故事。
2、通过创编童话,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喜欢习作的兴趣。
3、使学生在创作童话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1、了解童话的特点,学会写童话。
教学难点:
在有限的事物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童话带来的快乐。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小游戏:
1、比如:我说:“水”,你能想到什么?
2、我画“~~~~~~~~”你想到了什么?弯弯的山路、奶奶额上的皱纹、
( 意在打开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引导归纳 知童话
1、一、激情导入,扩展思路。
(1)孩子们我们上一单元学习了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 、《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还有《小木偶的故事》,说一说除了这些你们还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呀。
(2)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读了这么多童话故事,从小到大,童话故事就是我们的好朋友,陪伴我们长大,可我们读的都是别人写的故事,想不想自己也来编一编童话故事?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学写童话故事。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归纳童话故事的特点
(1)那你们读了那么多童话故事,发现了童话和我们学过的别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2)看来大家对童话了解的可真不少呀,难怪你们那么喜欢它。 老师也喜欢童话。我把童话的特点归纳了一下,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想像大胆奇特、情节生动有趣、拟人化手法、、语言通顺连贯、获得一点启迪)
3、巧引例文 写出童话的生动有趣
(1)引入: 童话,之所以会博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喜爱。就是它独具特色,它除了大胆奇特的想像以外、就是使用拟人化的手法
让故事中的中变得生动有趣。那如何让故事生动有趣呢,现在我们
做一个头脑热身运动,老师这儿有一个片段,看看我们也来试试把它能编写的生动有趣。
片段:小蜈蚣有那几十双丁当鞋,穿在脚上便响起了( )音乐,( )它( )说:“我的鞋子会唱歌!我的鞋子会唱歌!”一群小鸭子正好走过,也( )跳起来:“嘎──嘎嘎!嘎──嘎嘎!”狗熊大婶听见了,也( )跳了起来。在一旁的大象( )对小蜈蚣说:“你那么多双鞋,给我两双行吗?”不等小蜈蚣回答,狗熊大婶接过去说:“能把你的一个脚趾头塞进去就谢天谢地喽!”
(2)学生边说边点拨, 评价夸奖: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咱们这个故事片段就变得生动有趣了,真是令老师吃惊呀,其实呀,这个片段也是一位四年级特别优秀的孩子写的。老师没想到你们也像这位小童话大王一样这么有灵性。
4、教师小结:
要把故事编得生动有趣,这就要求要注重一些细节的描写。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写出了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里话可以使我们的作文比较具体,运用好词佳句,可以使我们的童话更加生动有趣。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例文的补充,知道怎样把文章写生动有趣,从而引起学生在习作时注意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为下面编写童话故事提供技巧支持,同时在交流中自然地引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二、明确要求 编故事
1、谈话引入: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故事大王,试着编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2.教师指导,确定好内容。
(1)咱们编童话首先得有谁呀?那你觉得什么东西可以成为我们童话里的主人公呢?
小结:世间的万事万物,不管看的见的,还是不见的,现实生活中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同学们都可以拿它来当我们童话的主人公。
(2)有了这主人公之后,想一想,在这个主人公身上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注意说清楚世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3) 我们还应该考虑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确定中心,也就是我们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
(4)接下来就该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而且呀,你的想像越奇特,你的童话就越吸引人。
3、集体创编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组童话人物供大家选择。
铅笔、橡皮、小刀、月亮、阿姨、小鸭 、小狗 小猫、精灵、 树
(2)现在老师想要让你们前后四个孩子组成学习小组,集体创编童话故事。
首先、请你们小组在老师出示的几组主人公中,选择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组, 如果觉得老师这里的童话人物不够,你也可以加上你们自己感兴趣的童话人物。现在老师给你们2分钟的时间选择主人公,分好角色,并且确定好中心。(学生交流讨论)
(3)你们都选了那些童话人物,通过你们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真是精彩纷呈呀,真想听一听你们选的主人公之间发生什么奇特的事。现在展开你们的想象翅膀, 结合童话的特点,把你们奇特有趣的童话故事共同编下去吧。待会儿,你们可以一起来表演你们的故事,也可以推荐同学来讲。 开始吧。
4、小组合作创编。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几个小组指导。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编故事, 其目的是为了让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动口、动脑,让学生主动地互相学习语言,培养合作能力。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合作,互相启发,多向互动,不断完善、优化思维,拓展想象空间。]
三、角色转换 演童话
1、小组自编自演的故事。要求:每个孩子先大声地说说你们故事的题目。先上台前介绍一下自己扮演的角色,并且可以用上一两个动作展示一下自己的个性。
2 当好小评委:其它的孩子认真观看他们的表演,然后 评一评他们的童话编的怎样。全班欣赏、交流、 评价。
3、全班交流、评价。
4、根据学生的评价,教师相机点拔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设计意图:[孩子是生动活泼的,课堂上让孩子动起来,投身到童话情境中,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形象,乐于感受故事情节。]
四、展开想象,写童话
1、 老师真佩服你们,不管是故事大王,还是最佳评委,你们是当之无愧的。 可是我们今天还有那么多组同学没有把你们的童话故事展示出来,怎么办呢,咱们各自动手把你们把刚才编的故事再整理一下、把它写下来,当然,好吗?写的时候请孩子们注意在写的时候参照一下童话的特点,并且试着把故事写的生动有趣。 另外,再仔细斟酌一下,给你的童话故事起一个能吸引人的名字,能做到吗。孩子们开始吧!
2、作品共享,指导修改
(1)老师发现刚才你们在写童话的时候呀,那个认真的劲儿,仿佛一个个都沉浸在童话世界里去了。看看你们都写了什么可爱的题目,谁来说一说。来把你们的有趣题目大声地读出好吗?
(2)光听你们的题目就已经很吸引人了。那你们想不想听听里面有些什么故事呀。
2.引导学生学习欣赏、评改1篇。全班欣赏、交流、 评价。
3、小结:一篇好的童话必须要有语言的美,孩子们你们自己读一读会发现,你的故事里也应该许多亮点, 请现在把你们精彩的开头读一读。(生自己读,师随机点评)
五、课外延伸
1、刚才呀, 同学们神奇的童话也好,精彩的片段也好都给老师带来了惊喜和感动。可能由于时间关系,孩子们的故事还没写的很完整,怎么办呢,今天下来之后,,请把它写生动、具体。另外,你觉得自己对其它的事物特别感兴趣,那就吧他们作为你童话的主人公,重新编写一个童话故事也行。 如果大家写得好的话,我就把你们的童话编成一个班级的童话集。
2、老师也作了一些努力,老师写了一首小诗,作为童话集的卷首话:大声读出来
设计意图(在总结中激励,让学生树立信心,使学习活动更好地延伸拓展。另外,让学生自主选择,目的在于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低、中、高不同程度的需求。)
板书:写童话
主人公——奇事——道理
(起因 经过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