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

5U文学网 > 实用文 > 教学资料 > 教案模板 > 小学教师的教学随笔与反思

小学教师的教学随笔与反思

| 发昌

教育随笔它一般篇幅不长,不用经过缜密的构思后再动笔,而是像写日记一样。伴随着教育的完善,对学生的成长记录,也可以使用随笔的文体进行记录。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教师的教学随笔与反思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学教师的教学随笔与反思篇1

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一般是指有生理缺陷、智力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原因造成在完成学习任务上有困难的学生。从教多年,我认为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要应对的工作。教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备课,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异常要尊重和关心“学困生”。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往往异常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爱护,这些学生基本上由于自卑心理严重,不敢接近教师,更没胆量向教师讨教各种问题,所以教师要选一些适宜的时间多关心他们,多对他们进行鼓励,并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从而让他们建立自信心。

经过这样,让“学困生”明白,学习有困难不要怕,要进取应对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有好转。教师在课堂上讲课要尽量多离开讲台,步入学生中间,甭总舍不得离开三尺讲台。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走下讲堂。异常是当安排讨论问题或完成练习环节时,我所教学的班级中就有几位学生由于自控本事差,就会在哪儿玩。就这些情景,我上课时,就尽量的离开讲台,在学生的座位之间适时走动,当发现学生开小差或玩耍时,就立刻到他们身边提醒,有时还寻找机会表扬、激励他们。这样,使这些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常常都在关注自己,于是就慢慢努力克制自己的不好习惯了。强化良好习惯养成。

我所教学的班级中有那么几位学生,对数学课不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不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所以对于数学作业练习来说更是感到头痛,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就算特意留他们下来做,也很难完成,他们的如此态度,对班里其他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针对这样的情景,我在班里让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让组员之间相互帮忙,促使他们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之间产生了相互督促,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注意兼顾个体差异。针对不一样的学生,设计出各种不一样的激励的评价标准,教学时,“学困生”要到达相应的标准就可得到好的评价,作业及练习的

难度也如此;对于优秀学生,我定的校准就要高一些。总之,对不一样的学生就能得到不一样的表扬激励,“学困生”就以往来说,很少得到表扬,之后能与其他学生一样时常的到教师的鼓励,他们变得自信多了,数学作业的习惯自然而然好多了。

小学教师的教学随笔与反思篇2

站上讲台也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每节课我都会充满信心的走进教室,很想有激情的将这节课上好。可是每次都会上的乱起八糟,自从上次上完公开课,听完前辈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建议,,我才突然意识到上课老师的提问竟然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都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策略。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来发问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如何发问才能不让一年级的学生答非所问?那次上公开课上的是一年级的数学《认识钟表》,这节课我自己感觉准备的很充分,我也有信心能上好这几节课。可是就在我的第一个提问时,学生的'回答完全不是我预期的效果。我的提问时“同学们你们早上几点在干吗?”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以至于我无法控制住......课后我深刻的反思了一下,突然才意识到上课老师的发问是多么的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其表现形式如下:

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

2、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

3、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提问只求通法或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

通过各种学习,结合以上的反思,我对小学数学提问技巧有了新的、飞跃般的认识:

首先,提问要抓住关键提问要抓住关键提问要抓住关键提问要抓住关键所谓关键,是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只有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提问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问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问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问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

其次,提问要想抓住学生的年龄段所呈现出来的心里特点。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一般是由具体到抽象,所以我们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有一定的启

发性,同时要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难或太易,否则会事倍功半。

再次,提问时,可以把教材的内容与一定的童话故事或实际事例有机的结合起来,适合一年级的学生的心里。这样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

教师的职业人种而道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加倍的努力。

小学教师的教学随笔与反思篇3

如果把学生比喻为一条鱼,那么兴趣环境就像是大海,能使学生如“鱼”得“水”般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学生的兴趣就会进一步发展,学生学习写作的信心和毅力就会增强。小学习作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运用兴趣效应,就能解决学生怕写习作,或习作写不好的问题。我们知道,习作兴趣不会在学生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尤其在小学阶段,它需要教师去组织、调动和引导。以下我就习作教学中的兴趣效应谈一些自己在实践中的途径和方法。

一、从生活中开掘源泉,启迪兴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可见,生活,是习作取之不尽的创作之源。生活实践多了,感触多了,学生才有所悟,才有所写。可是,众所周知,今天的小学生是家长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可谓少矣!没有经历,就谈不上感受。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开掘源泉,鼓励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如在母亲节或“三八妇女节时”,为妈妈做上一道香喷喷的菜肴或献上一支康乃馨;在爸爸妈妈下班回来的时候,给他们沏上一杯热腾腾的茶;利用节假日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我又与家长取得联系和配合,让家长鼓励和适当安排学生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如:烧菜、煮饭、洗衣服、拖地板、整理房间等等,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丰富情感,为学生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有趣,而且有真情实感。

二、从阅读中获得感悟,培养兴趣。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阅读则是习作的基础。老师要鼓励学生课余多阅览各类书籍,在校安排时间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摘抄、讲演、交流等,让学生学习书中准确、简练、丰富的语言,锤炼学生的思想,扩充学生的视野和知识。“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如果说丰富生活,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为此,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五要”:

一要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如:阿拉伯故事集《天方夜谭》,叶圣陶的《稻草人》,福笛的《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的《童年》,朱自清的《背影》《春》《春天的故事》等等,让他们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中找到乐趣。

二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影视节目,如《西游记》、《少年包青天》、《舒特和贝塔》、《动物世界》、《东方儿童》,以达到开阔视野、陶冶心灵、启迪思想的作用。

三、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

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前就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读书笔记,既是学生对所读读物产生感受和认识的文字记录,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认真积累好词好句,名人名言,优秀片段,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成立办报小组,定期出版手抄报,展示风采,激发兴趣。

四、要在正常的教学程序中,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轻松愉快的读书活动。

作为语文科任,我利用课前的三至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向同学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最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天天如此,月月如此,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交流了感受,而且锻炼了学生胆量,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当然,如果是班主任则还可利用班会、晨会进行读书活动的交流。

五、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在课内课外读物中积累写作材料。

入选语文课本内的课文大都是名篇佳作。学习时,除了要求学生向作者学习怎样观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外,更重要的是向作者学习怎样运用语言来表达,做好语言的积累工作。我在这方面要求学生做到两点:一是每人备一本读书笔记,随身携带,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等分别整理并在班内定期交流,相互观察;二是要求背诵精彩片段和名言警句,这样,背的多了,作者的语言就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运用时就得心应手。

小学教师的教学随笔与反思篇4

时间如行云流水,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以及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半个学期了,这半个学期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学习,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现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如下:本学期,我坚决落实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狠抓教学常规,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运用新课标理念:

在教学中,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根据新课标精神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真制定“语文教学计划”,做到教学有目标,有方法,有反思。通过学习和实际教学,我了解到这个阶段的儿童感性多于理性,对于外界事物,侧重于主观认识。为此,在教学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直观事物来指导教学,让学生能迅速接受知识。把孩子当成朋友,当成相互学习的伙伴儿,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关怀,知道老师就是他们赖以信任的朋友。

2、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强,有人说他们是“一张白纸”,看教师怎样在这张白纸上落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作为今年的新老师,又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我深感任重而道远。刚开学的几个星期里,我不断向学校资深教师学习,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课前准备,要求学生上课前,要把上课的书、本、文具准备好,不要上课了再手忙脚乱的掏书包。课前,还要把铅笔削好,把铅笔屑扔到垃圾桶里,养成有备无患,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二、上课起立时,要整齐站好,一切服从指挥,落座时,要全心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要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说话,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

三、做到“三个一”,胸离座一拳,眼离书一尺,笔尖离手指一寸。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四、回答问题时,要大胆发言。声音要洪亮,要用普通话,要“因为、所以”把问题说明白、讲清楚。别人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听,当别人回答完毕时,可以补充自己的观点,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更不能三心二意,好像与自己没有关系似的。

五、老师讲课时,注意听讲,记住老师讲的知识和有关的学习方法,要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但要举手,获得老师的同意后,才能发言。

六、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书写要认真规范,不敷衍老师。

七、课前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老师要提前做好“预习提示”。

八、每学完一课,要做好复习,有疑必问,要达到全知全解,不能留下不懂得问题。

上面的要求看起来,对学生有点苛刻,过于严肃,但我认为这样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是大有裨益的。但我自己也注意要多接触学生,做他们的朋友,让学生知道老师严格要求他们是对他们的人生有好处。还感受到老师和蔼可亲,易于接近。我经常用李大钊的一句话教育学生“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

3、认真备课:

这前半学期学校让我收获颇丰。我明确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图解对活动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4、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建高楼大厦的地基一样是非常主要。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列如一年级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拼音和识字。在学拼音时运用形象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拼音,如:l像什么?n想什么?在识字时,运用古代的造字法帮助学生识字。提前教会学生查字典,运用字典学习拼音、字词。学完拼音后,让学生用写日记的方式学习写作,想什么写什么?拼音、汉字都可以。一学期末,大部分学生能写出100多字通顺易懂的所见所闻了!

5、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作为一位新教师,我存在的不足有很多很多,经验不足,努力不够,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在教育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从拼音抽测到古诗背诵再到考试,我发现班上几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

握得不够扎实,这还需要在后半学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家长配合不够。说明我与家长的沟通还不够,这将是我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向身边的老师学习。

小学教师的教学随笔与反思篇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2、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刚开始,很多学生都没有这个习惯,我便采用表扬少数,带动多数的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的。鼓励中慢慢地形成习惯。现在,我班学生都能自觉地做到这一点。

二、在课堂中不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一个会提问的人就是一个会学习的人。

三、在班级中开展“夺旗评星’活动,不断规范学生的各种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写字姿势较好,字写得漂亮,奖励他一面小红旗;上课时,发言积极,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奖励一面小红旗;习作中作文写得好,奖励一面小红旗;考试时,能认认真真完成,不粗心,成绩优秀的同学,奖励一面小红旗。一个月下来,得到十面小红旗的,被评为语文学习先进分子。这学期,全班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高涨。

3、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我们班学生人数较少,后进生转化就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为了做好工作,我常到学生家中家访,和他们的父母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在班上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为他们找一个小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开小灶”,每课跟进,要求生字词语过关。

4、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一、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二、好词佳句的收集。我让他们每天搜集四个好词,三个好句。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在作文中也经常能发现他们写的好词好句。

三、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接龙、讲故事比赛、语文新闻发布会等,学生的兴趣很高,在活动中他们既增长了知识,又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学的经验的不足,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一、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二、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三、受条件的限制,学生的阅读量还是较少,课外知识不丰富。

小学教师的教学随笔与反思篇6

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训练。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能使人感受。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体会情感――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们的同情。根据该文的内容及中心思想,朗读该文的基调就应该确定为低沉缓慢。朗读时又要根据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内心的情感“悲――喜――绝望”的变化适当变换语气、速度和语音,这样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扮演角色――激发朗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范带。小学生模仿力和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在他们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语言表达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当学生听过示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度、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尝试。

三、因材施读――设计朗读形式

朗读形式应根据不同性质的课文来设计。突破朗读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段落与词语的理解。为了突出重点,加强识记,对思想性较强的课文有关主要段落应加大力度齐读,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作意图。为了诱发灵感,活跃气氛,凝聚感情,对句意连贯,内在联系紧密的课文,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使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发挥出读的效果。

四、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

(1)选择感情浓烈的句段。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要求学生体悟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思国之情。

(2)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课文中部分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从我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两个极端的爱下努力向前驶去。

(3)选择描写精彩的句段。课文诸如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读素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并珍惜时间的可贵,从现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五、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

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教师对教材中准确的词语、优美的句式、生动的片段,要多作范读,突出语言特点。坚持这样的练习,就能慢慢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水平。

总之,在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能自由自在地读书,这是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拥有一个自己的读书的方法。同时,也要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小学教师的教学随笔与反思篇7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

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练习,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所以,我在作业的设计上力求形式多样,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不仅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一、用眼观察。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学生往往会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可结合语文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在学习第一单元有关春天的课文前,我让孩子们去观察生活中的春天,去倾听春天的声音,并且把自己眼中的春天画出来。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孩子们自然兴趣盎然,既轻松感受文章中描写的春天,也能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所见所闻。再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我在班级里组织学生一起观察小蝌蚪成长的过程,孩子们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不仅学课文的时候有热情,学得快,还在班级里掀起了了解小动物的热潮,孩子们利用网络、书籍等各种途径了解了各种动物的知识,搜集了好多图片,我也借此举办了一次小动物图片知识展。

二、用嘴调查。

节假日建议学生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和同学在社区做一些社会调查,写些简单的“生活花絮”;学习了《乌鸦喝水》《称象》等故事后,让学生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弟弟妹妹或者是朋友们听;在学了“保护环境”这一主题课文后,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采集活动,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努力;学生自由组合成调查小组,在生活周围开展“找寻身边的错别字”活动;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或上网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

另外,设计和布置作业,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作业,针对性地调控作业难度,使作业既有统一要求,又能照顾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从而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1、由易到难,注意知识层次。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要做到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从模仿到再造,再到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相扣,拾级而上,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作业与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式作业与练习,以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作业与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

2、针对学生差异,设置分层作业。只有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适合各自“最近发展区”的作业和练习,才能构成问题情境,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3、设置台阶,放缓梯度。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习题进行分解或给予具体的提示,系统地规划分步骤的练习,在学生对若干个具体问题作答后,再进行一次整合。这种难度分解的作业,可以使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逐级而上,一方面,提高他们完成作业的效率,减轻疲劳程度,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在负荷适当的情况下,达到作业目的。

206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