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感悟记录内容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在每一天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都会有不少感想,可以书写随笔记录下来。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教师随笔感悟记录内容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随笔感悟记录内容篇1
某县教研室举行中学优质课评选活动,我有幸参与了语文学科的听评课工作。
课题是苏教版高一必修三《老王》(另见于人教版八年级必修、鄂教版九年级必修)一文的文本研习。参评教师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展示出丰富的教学经验、新颖的教学手段和良好的基本素质。自然的教态、生动的语言、个性的设计,把我一次次带回当年瑰丽的中学殿堂,久违的课堂亲切感油然而生。
激动、亢奋后是冷静的理性思考。我发现,除了视觉听觉上获取的极大满足外,留在脑海中真正实用的东西却很寥寥。这些参评教师都一如我当年的老师,机械地地搬演着同一部枯燥的话剧。
导入新课、走近作者、自读课本、整体感知、自主体验、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程序十分规范,整齐划一,过程相当完备,无一遗漏;活跃性、动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突显,文字、图形、声音、影像、动画等诸多手段令人眼花缭乱,牢牢操纵控制着执教者的双手和听众的大脑;课本、学案、练习册上清晰可见的作者简介、背景介绍、正音释词等知识又被教师拎出来花样展示;段落划分、主题归纳、语言鉴赏、练习处理等步骤均转化为教师不厌其烦的自问自答;画说老王、问询老王、走近老王、评说老王、品味老王、善待老王、怀念老王、关注“老王”,环节繁多,或重复或交叉,弄不清,理还乱;平淡似水而又情丰意蕴的优美散文被无情地肢解,静默能悟的佳句被生硬地提升,贴上了晦涩难解的标签。
原本应该让学生轻松自主认知人物形象的简单课题,让教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复杂化了,学生被困在老师精心设计的迷宫中,东走西奔,寻找出口。教者疲惫中带着无奈,学者疲惫中充满不解。
可不可以运用减法思维,删繁就简,让课堂简单一些呢?
板书“老王是一个的人”,思考在横线上填写什么修饰语。
或者,抓住“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样了?好些没有?’‘早埋了。’”如果现在的你是老李,该如何回答?
教学,是教师带领学生抓住要点,让复杂无序的事物尽可能变得简单易行的过程,以达到化难为易,以少胜多,以约驭博、事半功倍的目的。
教师之所以被牢牢束缚,学生之所以得不到解放,就是因为在不少的课堂教学中,无效的努力太多,过犹不及,劳而无功。首先,目标定位不准,盲目拓展,往往使得课程本身变得复杂、繁琐,或尾大不掉,或支离破碎。其次,为迎合评委心理,为适应周全的打分标准,程序繁杂,喧宾夺主,得不偿失。再次,误解新课改要求,翻新作秀,“绝招”迭出,顾此失彼,或照搬照抄,失去个性,或被动模仿,落入窠臼。
著名特级教师张庆先生早在10年前就曾振聋发聩地指出:“堵不住烦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只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才能解决好语文课堂教学“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问题。
首先,教学目标要化整为零。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通过不断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自能读书,自能学习”的目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学情,从整个学段宏观布局,确定课堂目标,三维目标固然要考虑,但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做到平分秋色。要有的放矢,给学生真真实实留下点东西,并集腋成裘,水到渠成。其次,教师要转变角色,从“台上”走到“台下”,从“台前”走到“台后”,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协作者。让学生这个主体在阅读、理解、分析、争辩中汲取营养,学会学习。教师的第一要务是运用更大的智慧选准达成目标的突破口,做好指引性设计,纲举目张。第二是遵循内在认知规律,捕捉灵感,适时拨动,自然教学。第三是恰到好处地简单收束,适度引领拓展,不必刻意为之,自能“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简单不等于肤浅,课堂简单化不等于师生无为化。形式上的简单化要求,与深入探究的实质要求并不矛盾。课堂简单化的前提是教师课外更多的脑力投入和课内更强的能力调控。这是教师高能力、高水平的表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教育能够是而且必须是一种解放。”课堂简单化其实就是回复根本,就是解放的教育。或许简单一些,我们就能更好更快地进入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
教师随笔感悟记录内容篇2
我出生在教师家庭,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小学教师。我的父亲和母亲是上个世纪4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当教师的时候,收入很低,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很差,常常累得生病住院,还经常带病坚持工作。父亲57岁那年,在工作中突发脑溢血而病逝,堪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父亲的学生无一不尊重和爱戴他,父亲的去世对我震动很大。父亲一身清平,除了精神上感到满足以外,晚年没有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如果父亲活着,退休工资也可以领三千多元,遗憾的是,他还差三年退休就不幸病逝了。
母亲想念父亲的时候,总是念叨:“要是你爸爸还活着,那该多好呀!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你调到了主城区工作,还在主城区买了房。你爸爸辛苦了一辈子,没有能享福呀!”
父亲是为工作而累死的,明知自己有高血压,还常常早出晚归,从不轻易请假,并且经常演算数学题到深夜。如果父亲多想想自己的身体和健康,他一定还活着。父亲病逝以后,我常常追问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当老师?
我从教十多年了,当教师十多年来,我也像父亲那样废寝忘食地工作,并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我40岁那年,长了声带息肉,为了不耽误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一直拖延了半年,用沙哑的声音坚持上课,直到高考结束才去做了切除声带息肉的手术。
我做完声带息肉手术出院后,在卫生间洗澡时,不慎跌倒,右手骨折。当时,学校安排我接高二某班的班主任以及文科重点班的课,为了不辜负学校的信任,我打着绷带就离开了医院,我用左手写字备课,用左手在黑板上板书,我的行为深得学生的敬佩和领导同事的好评。
我有胃病和严重的咽喉炎。知识分子过劳死的事例常常见诸报端,过去,我为了学生,为了班级,经常不按时吃饭,或者用开水泡一包方便面吃就算一顿。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不利于教师的健康。
在学校,教师最大的压力是班级评比。无数的教师为了在评比中获胜被压垮,例如,20__年10月,石柱中学的一名女教师,才走上教坛一年,不堪重负,就在寝室自缢身亡。教师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最近在网上疯转的一篇文章是《我只是一个教师》,尽管其观点有些偏激,可是,它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教师的生存状态。
我当过县级的优秀班主任,省级的骨干教师,也当过学校的中层干部,这些只是学校对我工作成绩的肯定。我们教学生要淡泊名利,身为教师就应该身体力行;我们教学生要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首先我们自己就应该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教育是光辉的事业,教师只是一个职业。
我不希望看到老师们像我的父亲那样病逝于工作中。父亲忘我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学校给他开了隆重的追悼会,但是,他英年早逝给自己的亲人带来了莫大的痛苦和遗憾。
我刚走上教师岗位时,父亲说,教师应该教好书,做好人。父亲是数学老师,说话时,没有华丽的词藻,他朴实的话语一直激励着我努力工作、积极进取。
在我的眼里,父亲是好教师,我一直对父亲的话坚信不疑。当我跨入中年教师行列,才开始认识到,教师不仅应该教好书,做好人,而且应该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希望千千万万的教师,不仅要好好教书育人,而且要热爱生命和健康,不要用牺牲生命和健康去换取所谓的成绩和荣誉。
教师随笔感悟记录内容篇3
时间在悄悄的走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开始。很多时候将现在的自己和两年前的自己进行比较的时候,会得觉得很不可思议:思想上的成长是不可思议的!这包括教育思想,也含有思想里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热情和种。种与工作相关的记忆印在脑海中。这些印记全都来自于两年来教学工作的每分每秒,这里边既有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也有自己的艰辛努力,这也来自于自己与前辈与同事与学生最真实的交流和互动,来自于每次或欣喜或失望或振奋或彷徨的难忘经历,这些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做教师的艰辛和快乐。回顾自己走过的教学之路,我有几点成长感悟与大家分享:
首先,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教师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态决定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工作业绩。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主动去做,例如备课、上课等业务,想学生所想,这样不但会锻炼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只要不断向优秀教师学习,学会学习就会成功。
然后,做个有心人,及时的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每学期学校都会举行骨干教师讲课等,这样我跟着他们学习,经过摸索反思自己所教,自己所学不断进步、改善、总结经验,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
作为日常的教学,这两年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经过不断的反思才能一步步的成长。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除了反思教学,还可以反思为人处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东西。同时,要边反思,边记录,用键盘留下文字,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鲜活的案例,为以后写教育论文做铺垫。
最后,总结经验,梳理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法。我感觉自己在管理学生这方面有点欠缺。毛泽东说:“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班级管理讲究艺术,要多动脑筋,考虑孩子的需求。从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上动脑筋,哄着孩子跟你走,制服犟牛用再大的力气不如一把青草效果好。总之,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要想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把工作做细、做好。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班集体。
还有一点就是:有爱心、耐心,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人的智力是不等的,有差距的,也就造成了学习的差异。要想把孩子都达到统一标准是不可能,也就是说教好所有的孩子是不容易的。用统一的眼光看不同的孩子是不对的。要用不同的尺子来量孩子,发现孩子与与众不同的长处。千万不要用一把尺子来量所有的孩子,那样你满眼基本上都是差的孩子。孩子的发展有快有慢,我们怎能凭孩子的一时表现,判断他的一生呢!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以上是我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点做法和体会,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最后送给同行一句话: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平凡中自有它的伟大;教师的工作是艰苦的,但苦中有乐,其乐无穷!
教师随笔感悟记录内容篇4
初出茅庐的我们刚从大学校园走出,就踏上了三尺讲台,从学生的身份转变成了一名光荣的教师。然而我想,作为新教师,我们更应该以学生的心态去学习,学习更多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学习优秀教师好的教育教学经验。
教育形势快速发展,对我们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教师,我们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缺少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课堂教学技能、策略不足等。并且我们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满堂灌或满堂问或照本宣科、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不能突破等。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李桂莲校长说一个单位最好的福利是给员工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学校的新教师岗位能力培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备课是我们走向讲台前的准备工作。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想这句话运用在我们教师备课、上课环节也是十分合适的。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备课首先要备教材。以前我理解的备教材仅仅是把要上的那一课看看就可以了,然而陈主任告诉我们,备教材首先得通览全册,注意章、节、单元内部系统性、因果性和关联性。这样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教材。第二步备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整节课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的`,上完一节课后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第三步是备学生,学生基础有差异、能力有高低。我们备课时就应该考虑到方方面,教学效果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其次还有备教学法以及备习题。这都需要我们细细琢磨。
学校让我们新教师上了两次公开课,而这两次公开课后我自我反思,再加上琢磨上次培训课陈主任和李校长说的话,以及我的师傅老师给我的建议,我的感触非常深,也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自己也要在教学工作中摸索、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发挥新教师的优势,弥补新教师的不足,努力尽快成为一名优秀的好教师。
教师随笔感悟记录内容篇5
中学时代,我有一个梦想,将来做一名教师。
最初产生梦想的原因似乎是看不上自己当时的老师。地理老师太严厉,每每搞得课堂气氛异常紧张,让人感到太压抑。我想,如果我当老师,我一定让我的课堂是轻松和谐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上完一节课。数学老师脾气太坏,上课总是打人。我想如果我是老师,就算学生再过分,我也绝对不会动手打他的。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我必定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心悦诚服地改正。班主任太偏心,就喜欢学习好的学生,他们无论犯了什么错误都可以得到原谅。而差生就不同了,他从来不听差生的任何解释,动不动就让差生写检查站在讲台上念,动不动就让差生站在教室门口上课,动不动就罚差生打扫卫生。我想如果我是班主任,一定多给差生一些关心,和他们做朋友,耐心地教导他们,用爱而不是“刑罚”来转化他们。
我还想,如果我是老师,我绝不像现在的老师那样成天摆着一幅“臭架子”,高高在上,显得那么不可一世。我要俯下身来,走进学生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打成一片。我要让我的学生喜欢我而不是害怕我,要让我的学生尊敬我而不是讨厌我。
总之,我编织了许多美好的计划,只待梦想实现的那一天去一一实践。今天,这个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大学毕业,我正式成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对此,我曾经感到无比的幸福,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践行曾经的种种想法了。然而,教了没多久,我就发现自己那许多的想法多么地不现实,甚至有点幼稚与天真,所以总觉得那么可笑。
在教学中,我抛开老师严肃的“臭架子”,随和地对待眼前的每一个孩子,却使得课堂乱成一团,以致无法讲下去。我不愿大声呵斥捣蛋的孩子,想用大度换来他的自觉,反而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我说我绝对不会动手责罚不听话的孩子,却一再食言。还记得那天,当我耐心劝导了几次的孩子一如既往甚至变本加厉地捣蛋时,我的愤怒超越了理智,举起了手中的教鞭重重在打在了他的身上,教鞭落到孩子身上的那一刻,心猛地一沉,脑海里有个声音不停地在问:“这是我吗?我怎么会打孩子?我这是怎么了?我为什么会打孩子?”同样式在那一刻,心中所有的美好愿望都被击个粉碎。后来,我开始想念我曾经的老师。
地理老师虽然严厉,但是他的严厉使他拥有一个安静的课堂,可以让他把知识讲给我们听,不像我由于缺少严厉使得课堂混乱不堪,以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数学老师惩罚了扰乱纪律的学生,使他不再影响老师的讲解与同学的学习。班主任原谅好学生是因为他们大多时间爱学习、爱劳动、遵守纪律,偶尔犯个小错,只能是人无完人孰能无过罢了。而差生屡屡犯错,屡屡承诺改正,最后又屡屡食言,使得班主任无法再相信他的任何一句话。
我似乎理解了他们。渐渐地,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有时变得连我自己都不适应。为了安静,我大声呵斥窃窃私语的孩子;为了能够继续讲下去,我歇斯底里地呼喊,直到嗓子干疼;为了让听讲的孩子听到我的声音,我把违反纪律的孩子赶出教室;为了一群孩子而惩罚一群孩子……最终,我变得言不由衷,变得凶神恶煞。这一切都不是我所愿意的,更不是我所喜欢的,但是我实在无法忍受那些个顽皮的孩子向我的耐性发起的一再挑战。
某天,在网上看了许多谴责老师的言论,犀利的语言,毫不留情,把我们贬得一无是处,对此,我只能若笑,从他们激烈的言辞中我看到了他们心中那美好的想法,从他们美好的想法中似乎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是呀,自己原来不也是这样仅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老师的吗?
唉,我是老师,我开始站在老师的角度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