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

5U文学网 > 实用文 > 教学资料 > 教案模板 >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案记录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案记录

| 发昌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案记录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案记录篇1

一、揭示课题,就题质疑

1、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妈妈对你的爱?(指名学生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讲的是一位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就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回答。)然后归纳,主要为:

⑴ 为什么说慈母情深?或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慈母情深?

⑵ 面对情深的慈母,“我”又是怎样的?

⑶ 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等等。

二、自读课文,初步释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2、检查生字的认读,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说出大意即可。)

3、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4、初步释疑:

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初步解决质疑中的“为什么说慈母情深?或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慈母情深?”、“面对情深的慈母,“我”又是怎样的?”等。)

三、研读课文,深层释疑

1、谈话过渡:

刚才同学们从描写母亲的表现的语句中看出了母亲的情深,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

2、学生自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读一读所画的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说说从中看出母亲怎样的情感。

4、速读课文,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的深情。

5、读后交流:

主要是描写劳动的环境以及母亲劳动动作等语句。

四、角色朗读,体会情深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评议。

2、指名小组汇报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五、总结升华,拓展学习

1、总结:为什么说慈母情深?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

2、升华:读了课文,你想对文中的母亲或者自己的母亲说点什么?

3、拓展阅读: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纸船──寄母亲》,交流: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

4、拓展表达: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感谢信;或与自己的母亲说说心里话;或给自己的母亲送份礼物,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等。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案记录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2、介绍作者:

梁晓声(1949~)《慈母情深》的作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

3、采用分组、分角色、分段等多种方式朗读全文。

二、默读课文,勾画表现母亲深情的词句

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

2、体会母亲挣钱的辛苦。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敬之情。

三、小组交流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到全班来说说

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

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

工作在噪声震耳欲聋的角落,争分夺秒,“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以上这些,与妈妈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了强烈对比。“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四、老师非常想把《慈母情深》拍成一部小小的电视剧

1、让课文中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画面。现在请你当导演兼摄像师,你准备选取哪些镜头?为什么?先读书思考,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然后我们交流。

2、学生读书准备后交流。

3、谁先说说电视剧的开头?

4、生边答师边指导朗读,引导体会对母亲及母亲对我浓厚的情感。

五、是啊!挣钱不易,毅然给钱,两相对比,足见慈母情深!分组朗读全文

注意集中表现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

在角落工作的妈妈”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瘦弱的母亲!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贫苦的母亲!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劳的母亲!

然而正是这位母亲,当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通情达理的母亲。

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集中表现了慈母深情,同时反映了“我”当时的感受、体验,表达出强烈的热爱母亲的情感。强调“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六、总结

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这位平凡的母亲,辛劳的母亲,贫寒的母亲,在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的深沉的母爱,给人留下了何等难忘的印象。

七、拓展

课后题:“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抽生谈谈日常生活中母亲关爱自己的小事,表达热爱母亲的感情。

八、作业

1、感情朗读。

2、背诵《游子吟》: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案记录篇3

教材简析: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用深深的情写出的。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刻画出一位用含辛茹苦挣来的钱给儿子买书看的母亲的形象,表现了母爱的深沉、无私和宽广。这样文章的教学只需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去感受、去倾听文中人物内心的声音,去与文中人物对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阅读、感悟、表达感受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当然,教师应在学生阅读前提出要求,即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体会,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记下来,与同学交流等等。学生朗读、讨论、交流的过程就是表达感受、互相启发、丰富课堂、丰富课文、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总之,在这课书的教学中,教师应将引导阅读、诱发感悟和指导练习这三项阅读教学策略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强调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陷、禄、攥”,区别多音字“龟”的读音,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的含义。

2.通过对母亲外贸、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此项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研读文本,通关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学法自主阅读,自主感悟,与同学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有关作者梁晓声的资料,阅读有关歌颂母爱的文章。

3、PPT课件。

教学环节:

一、诗歌赏读,明确目标

活动一:朗读诗歌《母亲的牵挂》分享感受。

活动二:师生共同书写课题,说说老师为什么将课题中的“深”用红色粉笔写的猜想。

(学生可能会围绕“深”字提出的问题。如:慈母情有多深?慈母情怎样深?作者梁晓声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检查预习。

活动一:

1.学生开火车读词语。(大屏幕出示: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陷入忙碌攥)

读词语,注意“攥、龟”的读音。理解“龟裂”,问:你见过龟裂的手吗?谁的手是龟裂的?理解“攥“,做动作:学生把笔攥在手中。

2.书空“攥”。

活动二: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这些词语,学生说课文大意。

三、品读课文,体会慈母深情。

活动一:学生带着阅读要求读课文。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学生默读课文并作批注。

阅读提示:

1.从文中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作者佳境的贫寒?

2.那些描写母亲的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些关于对作者自己的描写让你感同身受?

活动二:交流自己的感受

预设:交流时学生会从以下几个句子谈体会:

(1)家境贫寒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这么多钱。”

“那是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买了,被我和弟弟美俄米们吃到肚子里了。”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工作环境差:

a.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音震耳欲聋。(抓住“震耳欲聋”一词体会母亲的工作环境差。指导读句子。)

B.一个老头儿朝嘴里变得角落一指。

C.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3)母亲瘦弱

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一个瘦弱的母亲!)

(4)工作辛苦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5)通情达理的母亲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突出变现了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无比的热爱。)

(6)我对母亲的爱和敬意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那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想我没有权力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活动三:分角色读课文

师生分教色朗读作者与母亲的对话,再次感受慈母情深。

四、语言实践,倾诉真情

活动设计:爱需要表达!同学们,把你想对你母亲说的话写出来,并和我们分享你对母亲的尊敬与爱意吧!

1、学生独立够细并书写。。

2、全班交流自己对母亲的一片爱意。。

五、总结

活动设计: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出事孩子们的母亲辛勤工作和关爱孩子的照片,学唱歌去。

六、作业

1、学唱《烛光里的妈妈》。

2、摘抄有关歌颂母爱诗歌。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案记录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

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课文

1、导入课题并板题。

2、课件出示习题,生完成练习。

二、研读课文,感悟“慈母情深”

1、下面请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呢?默读课文,找找句子,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请用波浪线划下来。

2、 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三、拓展想象,升华感情

1、师出示句子“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请注意句末的省略号。当时作者我内心一定感慨万千、思绪万千、情不自禁,他会一遍又一遍地对着母亲说出此时此刻的心里话。拿起笔,写下来。

2、(放音乐,生动笔,师巡视。)

3、交流

4、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震耳欲聋 慈母情深 疲惫不堪 似海深塞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案记录篇5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慈母情深”的经历。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慈母情深”的经历。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一、课文内容回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慈母情深》一课,(板书课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文中家境贫寒的“我”非常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就到母亲工作的厂房向她要钱,辛苦忙碌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我买到了书。

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生汇报)下面我们就去感受这位普通母亲那博大的慈母情怀。

二、默读课文,梳理“场景”。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场景或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在感受深的地方作批注。

师生共同梳理场景:初到厂房(6-9)——寻找母亲(16-19)——向母亲要钱(20-29)——母亲塞钱给我(30-34)。(板书)

(一)、品读“初到厂房”。

1、引导学生思考:初到厂房情景,自由读第6-9自然段,想想“我”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出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师:四周墙壁破旧,潮湿,因为这是个半地下室,有一排破窗户,三分之一以上被埋在地下,窗户脏的像乌玻璃一样。

做鞋帮用布和棉毡,像我们冬天的鞋垫一样,会有很多褐色的棉絮在女工们的周围飘荡,这也是下文说褐色口罩的原因。

蒸笼都知道吧,蒸馒头,蒸包子用的,四周热气腾腾,人在里面都要被蒸熟了,太难受了。

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语是“七八十”。(引读: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出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反复强调“七八十”目的是什么?(七八十反复出现,强调了厂房恶劣的工作环境。这样阴暗潮湿,闷热嘈杂,拥挤狭窄,棉絮飘荡的环境描写为下文写母亲工作的辛苦做铺垫。)

师:总结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作者描写场景和细节描写流露出来的慈母情深。

(二)、小组合作,体会其他场景和细节描写。

1、学习任务(课件出示):小组选择一个场景学习,想想“我”看到、听到了什么?心情如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出示“寻找母亲”的场景。(16-19自然段)。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妈——”“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师:谁的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的背直起来了)谁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谁疲惫的眼神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疲惫的眼神吃惊地望着我)

师:孩子们,这两个句子意思相同,写法不同、表达效果有什么区别?(原句更能突出母亲动作的细节描写)

师:孩子们,请仔细观察语文书第77页主题图,师:母亲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眼睛紧紧地盯着缝纫机针尖处,每天都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二十几个小时。

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你看到了母亲一个怎样的背?

师: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你看到了母亲的脸,你看到母亲一张怎样的脸?

师: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你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生汇报)

师:此时此刻,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发现,母亲的背不再挺拔,母亲的脸不再红润,母亲的眼睛不再清澈、不再炯炯有神。母亲啊,我的母亲!你怎么会变得如此憔悴,如此瘦弱,如此疲惫!

师: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再读一读描写母亲这段文字。我读三次“我的母亲”,其余文字你们读。(师生同读三次)

(2)、“向母亲要钱”的场景。(20-29自然段)。

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已经变得这样瘦弱,这样憔悴,只为了一个月的27元钱,平均每天9毛钱供养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孩子,一元五角,相当于母亲拼死拼活干两天的工资啊,我们好几天的生活费啊,作为儿子,我还想要这么多钱买书吗?

分角色朗读对话。

(课件出示: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就行……”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师:你读出了什么?或者听出了什么?

师:心酸啊!心疼啊!要不出口啊!可是,母亲呢,丝毫没有犹豫,丝毫没有舍不得。再分角色朗读对话。

(3)、“母亲塞钱给我”的场景。(31-34自然段)。

这时旁边的女工阻止道(生接读),母亲大声回答(生接读)(这一“塞”是怎样的一塞?母亲塞给我的仅仅是钱吗?)

(课件出示“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的句子,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十分急促,十分忙碌的感觉和节奏)带着这种排比语式和节奏,齐读。眼睁睁地看到极其瘦弱的母亲为了挣钱,为了养家糊口,如此忙碌,你得心里翻腾着一种怎样的滋味?把这种滋味带进去,谁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母亲毫不停歇地迅速投入工作,连喘息的时间都不给自己,简直是拿命去换钱啊!却将钱毫不犹豫地给了我。让我感到了深深的慈母情。

师小结:深深的慈母情就体现在这震耳欲聋的噪音里,极其恶劣的工作环境里,疲惫不堪的身体里,就在这争分夺秒的忙碌里,在这毫不犹豫的一塞里,母亲在这样的环境里整整工作了十二年,在贫困中尽到了母亲最大的责任。这无私伟大的爱汇成四个字就是“慈母情深”。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出去为母亲买了水果罐头,为什么?(我照顾母亲的责任已经远远超过了我对书的渴望。)

作者回报母亲的还有一部部美轮美奂的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如今他已成为蜚声文坛的大作家,他的的名字已被列入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努力和天赋,更因为有一个理解和支持他的母亲,是母亲成就了一个孩子儿时最初的梦想。

三、学习课文结尾部分。

小组讨论:怎样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还是为母亲”这句话的意思?

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

1、孩子们,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浓浓的爱里,你有过让你感动“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

2、最后让我们用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结束本课。

五、板书设计

慈母情深

“我”到厂房找母亲要钱母亲

塞钱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案记录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3、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引导研读文本,从中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并学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青年近卫军》一本1元5角钱的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以这本小说为线索展开的。

2、板书课题:慈母情深。(学生齐读课题,读出母亲的情,读出儿子的意。)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慈母情深》,去感受一位普通母亲那博大的慈母情怀。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过渡:预习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习惯,大家一直做得不错。课前老师安排了预习字词及课文内容等,相信大家收获颇多,经得起检查的考验。

出示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数落

要求:读准词语,并尝试用上述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设计意图:略读课文应训练学生搜集信息和概括文章的能力,这一环节以填空的形式既让学生掌握了文中的生字词,又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细读课文,锁定形象

过渡:对于我们而言,买一本一元五角的书容易实现吗?可对于当年的作者来说,买这么一本书容易吗?请你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可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件容易的事?

1、感知家贫。

(设计意图:家庭的贫困就为我要钱时的内疚,母亲给钱时的伟大做了铺垫。)

2、体会“失魂落魄”:哪些语句说明我想的“失魂落魄”?(设计意图:感知买书愿望的强烈,为后文埋下伏笔。)

3、感知母亲形象

过渡:我太想拥有这样一本书了,于是我来到了妈妈工作的地方,看到了妈妈工作的环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词语——震耳欲聋!

找出体现妈妈工作环境差的语句。(设计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初步体会母亲工作的艰辛。)

自悟母亲形象(“提示”要求)。

自读提示:我能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这是位怎样的母亲。我还能从文中画出描写母亲的语句,抓住关键词在句子旁批注描写方法和自己的体会。(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母亲形象和对我深深的爱,让学生在深入阅读、充分感悟中品味文字,习得语感,领悟文章遣词造句之妙。)

展示汇报,教师作适当点拨。读中再现情境,读中体会感情。(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课件出示如: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用心品读感悟母亲形象。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瘦弱的母亲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对比文中段落“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设计意图:对比文中段落感悟倒装语序的不同所表达的感情的递进,像拍摄电影的镜头慢慢推近母亲背、脸、眼睛。)

想象仿写母亲接下来的动作、神态,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我的母亲。(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在学生感悟倒装的写法之后可以更加准确的进行“语用练习”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过渡:面对如此瘦弱疲惫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挣不来的一元多钱。我犹豫了——课件出示: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课件出示:

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梁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即便有,母亲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钱一毛钱乘车。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设计意图:适时补充课外资料,进行拓展阅读就使学生更深一步体会这一元五角的不容易。也初步感受了母亲的艰辛。)

过渡:家境如此艰难,母亲如何给我钱的?课件出示: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设计意图:体会“揉的皱皱的毛票”、“龟裂”的手指感悟母亲的辛劳和付出。)

过渡:母亲生病了,她舍不得买药;母亲衣服旧了,她舍不得换件新的;母亲手指龟裂了,她舍不得添双手套。这是一位多么贫苦的母亲哪!可是今天,我要钱买书时——课件出示: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通情达理的母亲课件出示:(引读)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想象仿写生活中自己母亲做家务时的“风风火火”使用句式: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设计意图:学习“立刻又”的使用情景,并为作业设计中习作《我的母亲》埋下伏笔。)

过渡:当我第一次亲眼目睹了瘦弱的母亲、贫苦的母亲、辛劳的母亲、通情达理的母亲后,我才明白了这一元多钱不是普通的钱,它是──于是,“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的鼻子为什么酸了?“我”攥着钱跑出去会做什么?(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此安排口语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出作者的心声,从而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

3、出示有关作者的背景资料。

过渡:是啊,他的成功背后有一位值得他可亲可敬的母亲在默默支持着他。请再读一次课题。(学生带着深情去再次读课题。)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慈母情深,深似海;慈母爱,包容一切。

五、作业布置:

(1)回家做一件小事尽自己的孝,如:为妈妈洗一次脚、梳一次头、擦一把脸、捶一次背、做一件家务等。(设计意图:课堂延伸,接近生活。)

(2)完成习作《我的母亲》仿照课文运用生活中的一两件事来完成突显“母爱”。

让我们在《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中结束我们本课。

课后反思: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用深深的情写出的。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刻画出一位用含辛茹苦挣来的钱给儿子买书看的母亲的形象,表现了母爱的深沉、无私和宽广。这样文章只需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读、去感受、去倾听文中人物内心的声音,去与文中人物对话。在教学中,把阅读、感悟、表达感受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当然在学生阅读前提出要求,即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体会,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记下来,与同学交流等等。学生朗读、讨论、交流的过程就是表达感受、互相启发、丰富课堂、丰富课文、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舍得之间,方显语文课形神俱备之韵味。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案记录篇7

1、认读“魄、抑、颓”等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碌、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连续、广播、铁路、辞退”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我”拥有第一本长篇小说的过程。

3、分析文中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了解“我”家境的贫寒、母亲的辛劳,从中体会母亲的慈爱、善良和母爱的深沉、伟大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敬重之情。

4、分析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注意从反复出现的词句中感受母亲的慈爱、善良和母爱的深沉、伟大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敬重之情。

2、分析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和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描写手法表现人物形象。

难点

用恰当的语言描写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读准“龟”这个多音字,重点指导会写字。会认字中的“魄、抑、颓、纫”特别容易读错,“龟”是多音字,容易读错,重点强调和指导。12个会写字中,有的容易读错,如“抑、嗓、碌、脊、龟”;有的笔画比较多,字比较难写,如“碌、脊、酸”。教师要指导读法、写法、用法,最好是把字放到词语、句子里去学习和理解。

另外,五年级的学生识字能力比较强了,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想办法识字,如查字典、询问他人,学会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大胆猜读、跳读。

2、阅读理解。

《慈母情深》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从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了深沉的母爱。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根据本文特点,学习本课要从语言的角度细读文本,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中运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地方,设身处地地感受其中的深意和情感。找出反复出现的词句段,剖析其中蕴含的情感。要找出文本中在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将自己解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

3、表达运用。

落实读写训练点,以读促悟,悟出真情,再情感迁移,联系实际,写自己生活中曾经“鼻子一酸”的经历。

1、预习提纲

(1)搜集写作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2)搜集作者梁晓声的资料。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字要读准字音,会写字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组词书写。

(4)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试着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魄、抑、颓”等10个生字,读准“龟”1个多音字,会写“辞、抑、碌”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连续、广播、铁路、辞退、压抑”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拥有第一本长篇小说的过程。

3、了解“我”家境的贫寒、母亲的辛劳,初步感知母亲的慈爱、善良和母爱的深沉、伟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游子吟》,师生齐唱。

师:同学们唱得太投入、太有感情了,从这首歌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了母爱的深沉和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师: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梁晓声写的一篇表现母子情深的文章——《慈母情深》,听听他买第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背后的故事。(师板书:慈母情深)

音乐烘托气氛,创设情境,教师用音乐深情导入,切中主题,为学习课文奠定情感基调。

二、检查预习。

1、重点字词。(学生课前总结,教师点拨,当堂识记)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组词读。)教师适时强调读音,如“魄、抑、颓、龟”等。

(2)教师指导书写生字。(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互相评价)重点指导“辞、抑、碌、脊、酸”的书写,教师要强调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出生于哈尔滨,祖籍山东荣成,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中篇小说《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以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均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这是对同学们预习成果的检查,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同学们有了成就感、收获感,才会更愿意预习。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突出重点,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注意形象性和直观性,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顺、读熟。

1、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读课文,可以抽查、轮读、小组内读、分角色读。学生之间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准确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鼓励。

熟读课文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体现以读促悟的理念。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突出了母亲的哪些特点。生自由发言,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

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3、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母亲是一个瘦弱、勤劳、善良、慈爱的人。

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人物特点,训练了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归纳能力,为后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布置作业。

1、读写词语,小组内交流记忆本课生字的方法。

2、想一想:母亲平时是怎样疼爱、关心你的?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写一写。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品读课文,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从中体会母亲的勤劳、慈爱、善良和母爱的深沉、伟大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敬重之情。

2、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刻画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布置了一项作业——想一想:母亲平时是怎样疼爱、关心你的?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写一写。下面请同学们讲述一个母亲疼爱你的情节。(生讲述)

师:同学们都讲述了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表现出了母亲对你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事情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也写了一些小事,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了哪些小事。

这样导入新课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前后衔接密切、自然,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二、细读课文,讲述情节。

1、仔细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哪些小事?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课文先写“我”渴望买一本《青年近卫军》。然后写家里太穷,“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接着写母亲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母亲工作很艰辛、劳累。再写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我”却用钱给母亲买了罐头。最后,写母亲又给“我”钱买书,“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过渡:在这些情节中,哪些细节最能表现母爱的伟大、深沉?最能表现“我”的感恩之情?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此环节紧扣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由诵读中,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进一步训练同学们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的能力。

三、分析细节,感受母爱。

1、学生仔细朗读课文,思考:在这些情节中,哪些细节最能表现母爱的伟大、深沉?最能表现“我”的感恩之情?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适当引导出示:

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

(1)从这一细节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

说明了“我们”家连解决温饱问题都很困难,“我”的家境实在太贫寒了。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母亲“掏”钱的这一细节描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我”家很穷,家庭困难,这钱来之不易,母亲很珍惜这为数不多的钱。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3)这四个“立刻”说明了什么?

“立刻”一词反复使用,说明了母亲工作非常辛苦,挣钱很不容易,完全没有喘息的时间。

结合生活实际,感悟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初步体会母亲工作的艰辛。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4)师:母亲掏钱的动作和说的这句话,与家境的贫穷、劳动的艰辛形成强烈的对比,表明母亲在子女的学习上很慷慨,她爱自己的子女,渴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有出息。

小结:通过品读文中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过渡:母亲无私地爱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感受到母爱了吗?孩子的感情是怎样的?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母亲的形象和对“我”深深的爱,让学生在深入阅读、充分感悟中品味文字,习得语感。

4、“我”对母亲的感情是怎样的?找出相关语句。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指名朗读,从反复出现的“我的母亲”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连用了三个“我的母亲”,说明他当时对母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既感到悲哀、辛酸、心痛,又深深体会到母亲的辛苦、疲惫,同时,更感受到母亲的坚强、慈爱、美丽与伟大。)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这是“我”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我”被母亲无私的爱感动了,“我”为不能替母亲着想,加重母亲的负担而感到惭愧,“我”知道了要感恩母亲,感恩母爱。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生1:慈母情深。

生2:母爱是最普通而又最伟大的爱。

生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学会知恩、感恩。

四、精要总结,收束课堂。

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生齐背《游子吟》)

五、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

1、写一篇周记,记录母亲关爱你的事情,表达对母亲的感谢之情。

2、课外读一读歌颂母亲的文章。

由人及己,课堂延伸,感受母爱,唤起学生的感恩之情。

本课的教学中,我紧扣单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梳理场景和细节描写,利用以读促悟的方法,让学生去挖掘、品味文中的语言,指导其抓住文中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慈母情深,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理解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所提的问题学生们都能够回答出来,而且都很准确。学生的回答很有个性,见解独特。学生感情投入,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很多精彩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从学生课后的周记练习中我看到了学生内心深处与作者产生的共鸣,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虽然课堂上我认为自己的引导启发做得比较到位,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对于作者的写作背景,我没有让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搜集资料,没有让学生了解当时普通百姓的家庭生活状况,没有让学生去认识那个时候一分钱都很有用处,知道一元钱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让学生走近那个时代,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艰难,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母亲挣钱的不易,母亲毅然给钱让“我”买书,足见慈母情深。

在解读“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这句时,学生找到了相关的语句,但我没有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说出他们独特的理解,没有适时引导,做到台下、台上互动,凸显“教育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

这堂课还有很多的细节处理得太粗糙,还有许多的地方没有深入研讨下去,还有一些情感没能被激发出来,还有很多的机会没有留给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

19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