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

5U文学网 > 实用文 > 教学资料 > 教案模板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 发昌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周瑜的心胸狭窄。

3、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介绍背景。

1、揭题。

2、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写的是东汉末年的事。(幻灯演示三国演义罗贯中)

3、谁知道这三国指的是哪三国?三国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出示幻灯: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孙权、刘备联合对付曹操的时候。

二、检查预习。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板书: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

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国的?什么身份?教学:都督(dū)

三、初读课文。

1、草船借箭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试着用几句话简单说说。

2、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文中的诸葛亮和周瑜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分别用上书中的一个词来评价吗?)

板书:妒忌神机妙算(理解这两个词)

四、细读课文。

(一)过渡:

草船借箭这件事从开始到结束哪些地方充分地表现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只要我们认真读课文,想象当时的情境,就能处处体会到他俩各自不同的个性,做到真正理解人物。

(二)讲读第一段。

1、我们先来看故事的开头,周瑜和诸葛亮商议与曹军水上作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板书:议)

2、在这场讨论中,周瑜有意要为难诸葛亮,默读ξ1-2,找找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诸葛亮知道周瑜的心思吗?你怎么知道?教学:惩chéng罚fá

4、小结:故事一开始,在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智斗,一个设下陷阱,步步紧逼;一个胸有成竹,从容应对,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场面,想象两人对话时的神态。(男女生分角色读)

(一)讲读第二段

1、为了达到进一步陷害诸葛亮的目的,周瑜还做了些什么?

周瑜说的话充分暴露了他的险恶用心,要置诸葛亮于死地而后快。(指名朗读)

2、那么,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呢?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神机妙算吗?(板书:备)

3、鲁肃是周瑜的部下,诸葛亮为什么找他帮忙?(板书:忠厚守信)鲁肃确实忠厚守信,从哪儿看出?哪个词最能说明?

(二)讲读第三段。

1、鲁肃照诸葛亮说的,引读

诸葛亮为什么直到第三天才行动?为什么四更时候行动?为什么秘密地请来鲁肃?为什么要请鲁肃一起去取箭?(结合看插图)(板书:取)

2、整个取箭这一段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找找看,还有哪些地方能说明?四人讨论交流。

3、诸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他知人心,通天文、识地理。

这些条件少一条行吗?为什么?

4、出示诸葛亮的话(出示幻灯)

凡为将者,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晓军情,不明陈图,乃庸才也。

5、齐读取箭经过,想象当时的情境,想象人物的神态,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讲读第四段。

1、引读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板书:搬)

2、真的是准备来搬箭的吗?结果呢?

3、你认为周瑜什么地方比不上诸葛亮呢?

4、总结:我们今天读课文,知道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边读边想象。通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思来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阅读写人物的文章,真正理解人物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读书的主要目的,这样的做法,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将继续练习。

(四)质疑,体会课题借的好处。

1、课文基本上写完了,还有什么问题吗?

2、一个借字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才华。

(五)引导课外阅读。

1、假使周瑜真的认为比不上诸葛亮,会怎样呢?真的这样做了吗?《三国演义》中还有很有精彩的故事,回家看。

2、同学们回去再读读课文,读读有关诸葛亮的小故事,准备下节课改写《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理清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诸葛亮能如期交箭的原因,从而了解他的才能,

2.能简要地根据板书概括全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第三段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及教学软件、幻灯机及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草船借箭的大概情况,知道这个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弄清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了解诸葛亮的才干具体体现在哪里?

二、新授

㈠学习一、二段

1.幻灯出示三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轻声朗读一、二段课文。

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是什么?

②为什么要赶造十万枝箭?

③诸葛亮为什么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找出反映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

2.读后讨论。

3.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周瑜是怎样设计陷害诸葛亮的?

4.分角色读周瑜与诸葛良亮的对话。

㈡学习第三段

诸葛亮顾全大局,答应赶造十万枝箭。在鲁肃的帮助下,作好了草船借箭的准备。诸葛亮是如何利用草船借箭的呢?

1.指名分节朗读,并概括每段意思。(板书)

2.读了这一段,你觉得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出示卡片)

(神机妙算、识天气、懂地理、知己知彼)

3.默读课文,划出表现以上几点的语句。

4.读后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7、8小节,划出有关语句。

5.齐读7、8小节

电脑显示:船一字儿摆开受箭的情形,帮助学生理解诸葛亮计算的准确与计谋的绝妙。

6.引读第9小节

㈢学习第四段

教师读第10节,学生齐读周瑜的话。

1.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呢?

(神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妙在能根据天气、地理、人的性格决定借箭的策略。)

2.朗读全文,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三、总结全文

这堂课我们通过讨论,懂得了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而诸葛亮神机妙算,根据天气、地理、人的性格决定借箭的策略,最后取得了成功,周瑜只能自叹不如,这是草船借箭的结果。同时我们还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诸葛亮的杰出才干。他是个顾全大局、胸怀宽广的人。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学习课文,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学习本课10个生字,部分词语;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借助多媒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从朗读中品味情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品读感悟,懂得诸葛亮的杰出才能来自于渊博学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了解本课的情节,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是重点。

难点是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激趣求知

老师同学们非常喜欢看书,知道我国四大名著吗?(打出屏幕)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其中一个故事,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以少胜多的一次战役。板书题目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个故事所写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特点

生:周瑜---妒忌 诸葛亮——神机妙算

你们了解这个故事的背景吗?打出三国结构图

师:我们对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就进入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

二、自主学习 彰显自性(根据学习目标自我学习)

初读课文,根据学习目标完成问题

1、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2、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3、找到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经过,结果又如何?

师:好,同学们刚才学习很认真一定收获不少,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

三、合作探究 团队共赢

1、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2、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事情发展顺序

3、精读课文,找出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出句子:

4、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因素很多,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结:同学们经过自学,合作探究,一定想好好的表现自我,那我们就进入:

四、交流分享 展我风采

打出屏幕要求,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1、草船借箭的理解

2、课文顺序

3、读起因部分:齐读。抽生读,表演度(指导读周瑜要读出妒忌强硬的口气,诸葛亮要从容,胸有成竹的口气)

4、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

5、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师: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

6、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

7这时周瑜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为什么长叹一声?

五、阅读链接 拓展提高

请快速阅读《舌战群儒》后回答问题。

(详见阅读资料)

六、评测练习 知识升华

详见课件

七、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的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我们要学习诸葛亮的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遇事多思多想!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4

一、教学内容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课文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一想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教学设计:

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古代军事知识: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

3、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地方。

四、教学难点:

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我们十一册学习过《赤壁之战》,对于三国的歇后语和成语大家积累了哪些?

同学踊跃发言教师小结,对于课外积累多的学生鼓掌表扬。

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东吴招亲----陪了夫人又折兵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关于三国的成语:

望梅止渴 三顾茅庐 味如鸡肋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手不释卷 老马识途 木牛流马

2、 学生分组自学

(1)自学生字生词,不懂的。教师巡视。

(2)根据写事的继续问的特点分清课文的顺序

立下军令状-----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3)认识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谙熟人,二是具有丰富 的天文知识,三是通晓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船借箭?结果怎样?

(2)本文人物分析

周瑜:阴险狡猾; 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鲁素: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

不喜欢周瑜的原因: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

喜欢诸葛亮的原因: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3)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在于诸葛亮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到的安排

a、诸葛亮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回来时顺水顺风;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手箭。c、诸葛亮算好了人,知道鲁素忠厚老实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鲁素见证了诸葛亮取箭的经过,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图文结合,看出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谋,博才多学,知己知彼,善于运筹帷幄。是历史山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

5、把本课的内容演一演,同学评价。

6、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借箭的经过,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能试着评论历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弄清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

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谁知道“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生:“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

师:魏、蜀、吴三国并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什么是三国鼎立?看老师画图。(师边画边讲)

曹 操

刘 备 联 合 孙 权

师:曹操刚打败刘备,又要进攻孙权。因此,孙刘两家联手要抗击曹兵。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奉命来东吴帮助作战,遇到大将周瑜。周瑜对诸葛亮是什么态度呢?谁知道?

生:周瑜妒忌诸葛亮。

师:周瑜让他几天之间造多少箭?

生:让他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师:这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诸葛亮草船借箭(板书课题)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那么诸葛亮找谁借箭?怎么借箭?结果如何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师:哪一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

生:第1自然段。

师:周瑜为什么要妒忌诸葛亮?

生:因诸葛亮挺有才干。

师:齐读这一段,注意“挺”和“很”这两个词要读得语气重一些。(生齐读)

师:周瑜是怎样提出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事的?诸葛亮是怎样做的?默读第2自然段。

(周瑜借公事陷害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满口答应,并立下军令状。)

师: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他以为他的阴谋已得逞了。)

师:这部分写商议军事,接受任务几乎全写的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除了一处写周瑜很高兴外,没有再对他俩的神态、语气作任何细致的描写,该怎样读才好呢?

(先请生自由读,发表意见,再指名分角色读。)

小结:1、2自然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箭十万支”陷害诸葛亮,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因。

2、细读第3——5自然段。

师:当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周瑜、诸葛亮各自是怎么做的?(生默读思考找到答案,并回答。)

师:你从中看出什么?

生:我看出周瑜是个奸诈、阴险的人。

生:我看出诸葛亮胸有成竹。

师:回答得很好,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从他们的语言和做法看出来的。

(指名分角争读3、4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3、默读6—9自然段,用“——”划出出发时间,草船借箭的有关语句。

师: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行动?行动的目标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怎样?

请看老师给同学们放“电影”。(师出示电脑动画,配合录音范读,让学生观看诸葛亮是怎样在大雾漫天的环境中成功地和曹操借箭的经过)

师:借箭成功了吗?读出书上有关语句。(生读出“船两边的草把上都插满了箭”等语句)师:诸葛亮借箭成功主要依靠江面上的大雾,而他选择这一天行动恰好江面上有大雾,这是巧合吗?

(生联系上下文讨论出:这一切都是诸葛亮预料到的)

师:从中你对诸葛亮有什么认识?

生:诸葛亮的才智过人,我真佩服他。

生:诸葛亮晓天文、懂地理,我应向他学习。……

4、齐读第10自然段。

师:诸葛亮一共借了多少支箭?

生:十万多支。

师:这一天恰好是周瑜给他任务期限的第几天?

生:第3天。

师:周瑜看到诸葛亮完成了任务,他的阴谋失败,他是怎样表现的?

生: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小结:诸葛亮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借箭十万,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四、布置作业:

1、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

2、准备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曹 操

刘 备 联 合 孙 权

(诸葛亮) (周 瑜)

才 干 妒 忌

因:十天造箭十万

果:三天借箭十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本课13个生字,掌握“妒忌、军事、委托、照办”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1)学生交流。

(2)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指名认读生字,并组词。

3.齐读词语:

妒忌,军事,委托,照办,预计,紧急,军令状

惩罚,探听,私自,布置,调度,水寨,呐喊

神机妙算

指名读,接龙读,齐读这些词语。

4.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曹,督,遮,寨,插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周瑜妒忌诸葛亮的聪明才干,要诸葛亮10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用妙计向曹军借了10万支箭,使周瑜甘拜下风。)

3.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立军令状。

第二部分(3-5):探听情况。

第三部分(6-9):借箭经过。

第四部分(10):借箭成功。

四、研读1、2自然段,了解起因。

1.多媒体出示1-2自然段。

1.学生带着问题轻声朗读一、二段课文。

(1)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2)为什么要赶造十万支箭?(①与曹军水上交战需要用箭。②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3)诸葛亮为什么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已识破周瑜的诡计,如当面揭穿伤了和气,那联合抗曹战线就可能破坏,同时又从大局考虑与曹军交战必须用箭,所以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

2.分角色朗读周瑜与诸葛亮的对话。

3.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延迟、探听、私自、军令状、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学习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故事的起因部分。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二、介绍背景,引出新课。

三、板书课题,质疑。

四、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上面问题。

五、学生自读课文,同桌检查认字及自读课文情况。

六、学习故事的起因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板书课题。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认识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的是谁和谁的事?在诸葛亮和周瑜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呢?(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二、回顾课文开头部分。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意欲加害诸葛亮,于是请诸葛亮到军中议事,周瑜是怎样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的?我们一边观看录像一边回顾。

2、三天之后造箭情况如何?(如期如数交付曹操)。周瑜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却在三天之内借到了十万支箭,那么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

三、体会借箭之法。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

(借船、借人、借一江大雾)

2、周瑜看到十万支箭后长叹一声,说——

(板:神机妙算)

3、什么叫“神机妙算”?(指导朗读。)

四、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哪里呢?

1、最先算到了什么?当时雾大吗?从哪读出的?

出示句子:

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从哪读出雾大?

是啊,前人就曾有篇《大雾垂江赋》为证,感兴趣的同学下去可以读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感受一下当时雾之浓之大。后人也有诗曰:“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指导朗读。)

这一江大雾时偶然碰巧还是早有预见?从哪读出的?

2.出示句子,指导学习方法。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放过第一日]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又放过第二日]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放过两日,至第三日又到四更时分,险到没处去矣。]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不知箭在何处?奇甚。]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a.读读上面这段话,看看与书中有何不同?再加上批注认真读读,看看有何感受。

b.师生共读,小结批注内容。(可批注出:当时的想法、看法、心情、疑问等。)

c.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表现在哪里呢?

自读课文七、八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批注,也学学毛宗岗评一评三国,学学易中天品一品三国。

d.全班交流。

3.最难测的莫过于人心,可诸葛亮却最会揣测人心,他抓住曹操生性多疑的弱点,草船借箭;取鲁肃忠厚守信的优点,草船借箭,知周瑜心胸狭窄,将计就计,草船借箭。

4.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表现在哪里呢?

出示句子: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齐读后小结:取箭之法。然后播放录像。

五.总结。

诸葛亮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用计之妙最善于的莫过于一个“借”字。他借江东之兵攻打曹操,借曹操之箭助江东。紧接着他又借东风火烧赤壁,借荆州有借无还。他又是如何巧借东风火烧赤壁的,请同学们课后认真读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六至四十九回。

188146